分析|教協被官方「創新」手段「制裁」 重新出發須去政治化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北京使出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的連環拳後,下一步要完善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設,特別在教育領域,要進行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工作。內地官媒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日前齊齊發文炮轟教協,特區教育局隨即宣布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為政界拋下一枚震撼彈。
今次港府對付教協的手法十分「創新」,包括不再與教協舉行會面、暫停接收轉介個案等,這些手起刀落的「制裁」措施,由特區官員執行,過往是難以想像的,當中很可能涉及一定的官方操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今次行動未有完成把教協「打死」,若教協痛定思痛、重回正軌,這個擁有近50年歷史的教育界最大工會,仍有不少發揮空間和角色。

官媒狠批後教育局出手 官方意味明顯

新華社批評教協不是第一次,2019 年修例風波期間,新華社曾點名批評教協對警方提出本末倒置的無端指責,助紂為虐。今次新華社與《人民日報》齊聲發炮,斥責教協為「毒瘤」,必須剷除,批評力度比過往嚴重得多,香港電台短時間內亦有引述報道。

一石激起千重浪,教育局同日發出新聞稿,即時採取4項措施,包括不會與教協舉行任何會議;不會處理教協轉介的個案;考慮終止教協代表在轄下諮詢組織的身份;原則上不再承認教協舉辦的培訓課程。

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在8月2日表示,不是因一篇報道、文章就作出相關決定,似乎想撇清「官媒一出聲就做嘢」的形象,但事實是官媒在前、港台在後,教育局接着出招,而且四大招數前所未見,相信這不是特區政府一般行事方式,特區官員過去亦未必有膽量、手段去「郁手」。

林鄭月娥批評教協騎劫教育界。(李澤彤攝)

官方下一步指向「和理非」

教協是全港最大教師組織、工會,在教育界有領導地位,今次政府出手「封殺」教協,對教協日後如何重新定位,影響甚大。從法律上看,雖然教協長期參加民陣、支聯會,但目前看不到教協有牴觸國安法或其他法例,加上教協是註冊工會,現階段政府只在行政上「制裁」,已對教協造成很大打擊。

作為工會、教育組織及公民團體,其實教協是典型「和理非」代表,與政府在第一階段重點打擊的港獨與激進組織,完成不能相提並論。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最激進的組織已經「收服」,有人就評估今次衝着教協而來,代表官方第二波攻勢已開始指向「和理非」,這些組織必須作出正確的回應和抉擇。

有政界人士指,教協雖是教育團體,但近年參與政治愈來愈多,包括曾發起「罷課不罷教」、反對國民教育,而且組織、動員能力強。事實上,教協官方網頁亦有記載:「教協是一個社會團體,以促進社會的民主、公義和進步,回饋社會。」但介入政治愈多,對以教育為初心的組織,只會愈見不利。

教協立會宗旨有主次之分,首先是一個教育專業團體,之後是教師工會,社會團體放到最後;教協章程中的「宗旨」一項,社會民主是最後一點,而且十分溫和:「促進民主政制的發展,支持任何有能力並樂意直接或間接代表本會會員利益的候選人或準候選人參與區議會或立法會選舉。」可見民主政制方面,教協一向着眼點是參與選舉、為業界發聲。正如創立教協的司徒華於2011年逝世後,張文光曾表示,「真正的教協,大部份的工作是教育和教師,政治不足十分一。」

譚耀宗冀教協「重回正軌」

在這背景之下,雖然官媒嚴厲批評,但相信中央並非想教協「永不超生」。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昨日(3日)說,支持政府做法,但同時希望教協重回正軌,指教協是最大教師組織,承擔不少責任,不應像過往一樣「搞政治」,亦不應與「反中亂港」組織有密切關係。

有政界中人說,譚耀宗的說法明顯是希望教協重新定位,而不是「往死裡打」,某程度上亦反映中央對此事的態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協在8月3日晚上向全體會員發信,表示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意味組織將「去政治化」。

教協今後若重新聚焦教育、工會事務,不忘初心,回歸本業,未來仍是「有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