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營養|1煮法損營養50% 專家教3招保留蛋白質 雞湯怎喝最好?
台灣台大營養學專家洪泰雄指出,許多人擔心蛋白質食物經過二次烹飪後,營養素是否還存在,或者流失了多少。事實上,只要掌握正確的烹調方式和時間,就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蛋白質烹調有訣竅
洪泰雄表示,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生物大分子,適當的烹調可以提高其可消化性和生物利用率。烤、煮、蒸、炒等方式都可以在保留營養價值的同時,使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然而,如果烹調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可能會被破壞,導致營養素流失。
7大「神話級」蛋白質商品(按圖👇👇👇)
相關文章:蛋白質食物|醫生推薦7大食物補充蛋白質 豆腐第2、雞胸三甲不入
避免高溫長時間加熱
洪泰雄表示,過度加熱或烹調時間過長的定義因食材和烹調方式而異。一般而言,高溫長時間加熱會破壞蛋白質的分子結構,降低其在人體內的生物利用率。例如,過度煮沸肉類和蛋類等高蛋白食物,會使蛋白質變性並破壞其結構;而煎炸食品也可能對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造成負面影響。
研究:過度烹調損失10%至50%營養素
根據相關研究,過度烹調可能導致蛋白質營養素損失達10%至50%不等,具體流失程度取決於烹調時間、溫度和方法等因素。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蛋白質食物的營養價值,洪泰雄建議選擇適當的烹調方法和時間,避免過度加熱或烹調時間過長。
相關文章:蛋白質|高蛋白飲食傷腎?一天最多吃多少?營養師揭2種人要注意👇👇👇
熬雞湯蛋白質會流失嗎?注意熬煮時間、湯跟肉一起吃
至於雞湯的熬煮與蛋白質營養釋放,洪泰雄表示,根據研究顯示,隨著熬煮時間的延長,雞肉中的蛋白質會逐漸溶解到湯中,但這個過程在1至1.5小時內達到高峰,之後延長熬煮時間並不會顯著增加湯中的蛋白質含量。而即使經過長時間熬煮,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佔雞肉總蛋白質的6%至15%,大部分營養仍保留在肉中。因此,僅喝湯而不吃肉會錯失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反覆加熱雞湯會影響營養價值?維他命恐流失
很多老一輩的人怕浪費,煮了一鍋雞湯喝不完可能反覆加熱,洪泰雄表示,反覆加熱可能導致水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B雜和C)的進一步流失,並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因此,建議避免多次加熱同一鍋湯品。
相關文章:素食陷阱|素食者易缺蛋白質?營養師建議多攝3類食物藜麥花生...👇👇👇
保留營養:控制烹調時間溫度、湯料並重、避免反覆加熱
洪泰雄建議,適度的烹調(如煮、蒸)能提升蛋白質的消化率,但應避免高溫長時間的烹調方式(如油炸、烘烤),以防止營養價值下降。此外,湯料要並重,在享用湯品時,應同時食用湯中的肉類,以獲取完整的蛋白質營養。另外,要避免反覆加熱,為保留營養並確保食品安全,建議一次製作適量的湯品,避免多次加熱。透過這些方法,就可以有效保留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確保飲食的健康與均衡。
延伸閲讀:
黃豆只排第2!它打敗黃豆成蛋白質之王 植物性蛋白質排行大公開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