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耀信辭任後撰文稱香港法治嚴重受損 港府反駁:極不同意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兩名英籍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及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早前辭任,其中岑耀信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文,指香港曾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政治多元化的社會,正慢慢變得極權,法治都受到嚴重損害。

特區政府周二(6月11日)凌晨發聲明反駁稱,極不同意岑耀信發表的個人意見,強調特區法院在審理涉及國家安全或任何性質的案件時,絕對沒有受到中央或特區政府的任何政治壓力,又指香港法治亦無任何倒退;任何人士無論出於甚麼理由或動機而提出相反結論,都是完全錯誤和毫無根據。

發言人指,政府不會對岑耀信所提到正在進行的法律程序發表其他評論,但有必要指出在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中,立法會議員為迫使政府同意政治要求,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或公共開支議案,迫使行政長官解散立法會及最終請辭,明顯違反《基本法》的憲制責任,屬濫用權力,構成顛覆國家政權罪的非法手段。如果任何人對原訟法庭的判詞作出錯誤解讀並向上訴法庭施壓,意圖干擾司法程序,特區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必須發聲以正視聽。

聲明又提到,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郝廉思勳爵辭去香港終審法院的職位,但他表示「對法院及其成員的獨立性充滿信心」。而加拿大法官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近日表示在其非常任法官任期屆滿後會退休時,也重申「對法院的成員、其獨立性和維護法治的決心抱有信心」。特區政府對麥嘉琳在任內對香港司法制度的貢獻和對香港法治的客觀評價表示謝意。

早前辭任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在《金融時報》發布以「香港法治面臨嚴重危險(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為題的文章。文章首先提到5月30日47人案的判決,案中14名不認罪被告裁定罪成。岑耀信指判決意味否決預算案並非向行政長官施壓、促使他改變政策的允許手段,即使這決定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也不一定意味法治已死,不過他認為這是香港司法部門日益萎靡不振的徵兆。

岑耀信又表示,《國家安全法》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條文,嚴重限制法官的行動自由,又指香港有種壓抑氣氛,出現一種司法「愛國」的呼聲,而在日益陰暗的政治情緒下,很多法官已忘記他們作為人民自由捍衛者的傳統角色。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