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總覽|再派1萬元電子消費券 差餉引入累進制

撰文:黃偉倫 黃煦緻 江麗盈 鍾妍 林穎嫺 黃金棋 梁煥敏 歐陽德浩 勞敏儀 孔繁栩 梁思行 馬煒傑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2022】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已達失控情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今日(23日)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他宣布會繼續發放電子消費券,金額較去年加倍至一萬元,630萬名合資格市民會於4月收到第一期,即5000元消費券。
此外,當局會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包括退稅100%上限一萬元,另會寬減差餉、補貼電費,並會為租戶推出扣減上限10萬元課稅額的退稅措施,並為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額,申請期延長一年至明年4月底,最高由在職期間平均收入6倍增至9倍,上限由8萬增至10萬,最長還款期6年延長到10年,還息不還本12個月變18個月。

疫情嚴峻市道冰封,陳茂波發表本屆政府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

【13:20】陳茂波公布,上個財年修訂後收入為6827億元,較原來多15.5%,即918億元,主要因為地價和利得稅較預期多435億元及320億元。而去年經營開支較預期少188億元,預計最終約189億元盈餘,財政儲備9417億元。

而22/23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7159億元。入息及利得稅預計為2511億元,較21/22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三點三。以22/23年度的賣地計劃和土地供應目標為依據,地價收入預算為1200億元,較21/21年度修訂預算下跌百分之十五。印花稅收入預算為1130億元,較21/22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十一點九。

他提到,22/23年度整體開支將會上調百分之十五點五至8073億元,換言之,下年度會是一份赤字預算,赤字達914億元。22/23年度,政府將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的目標,以確保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預計在2023年3月底,公務員編制約有19.7萬個職位。

陳茂波預測,政府在23/24年度可達致盈餘。非經營帳目則在期內五個年度均會錄得盈餘。經營帳目預計除了在22/23年度由於本預算案的一次性紓緩措施、防疫抗疫開支導致赤字外,其後年度均為盈餘。上述預測未有計及未來四年政府可能推出的退稅及紓緩措施。

他預計至2027年三月底,財政儲備為1.0646萬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八點九,或十六個月的政府開支。

【13:15】陳茂波指,本屆政府接任時財政儲備約為9500多億元,其後更累積到二零一八/一九年度1.1萬億元的歷史新高。

政府在19/20至20/21年度均錄得綜合赤字,但隨着各項措施成效體現,今年度原先預計繼續出現的綜合赤字扭轉為綜合盈餘,財政儲備預期則會在本屆政府屆滿時,維持約九千四百億元,並於中期預測的五年期間逐步重回一萬億元以上(相當於十六個月的政府開支)。

陳茂波指,在第五波疫情下,市民及企業受創,當前經濟狀況,不會調整薪俸及利得稅率。並引入住宅物業引入累進差餉制度,應課差餉租值為55萬元以下住宅,一如現時按租值百分之五收,首55萬後按8%徵收,超過80萬會徵收12%,預計4.5萬個住宅受影響,政府每年收入增加7.6億元。他又建議日後差餉寬減措施只限合資格及自然人業主,名下一個物業才可寬減,2022/23年會推新安排推行一次性寬免,節省31億元。

【13:11】因應「BEPS 2.0」,政府已就如何落實BEPS 2.0,與受影響的企業交流,闡明政府的原則,包括維持香港稅制簡單、明確和具透明度的優勢,保留地域來源徵稅等,以及盡量減輕企業的合規負擔。政府會和有關企業保持溝通,讓它們盡快適應新的稅務規則。政府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向立法會提交立法建議,以按照國際共識落實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等相關規定。與此同時,會考慮由24/25課稅年度開始向上述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確保它們的實際稅率達致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百分之15的水平,以保障本港的徵稅權,粗略估算補足稅每年涉及150億港元。

【13:10】康文署的「社區演藝計劃」會恆常化,從2024/25年度開始每年增加撥款至2000萬元,讓市民有更多機會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推動藝術融入社區。今年會申請撥款,推展位於粉嶺的文化中心的主要工程、油麻地戲院第二期建築工程,以及天水圍天業路康樂及文化綜合項目第一期主要工程。

院舍照顧服務方面,會恆常化三個試驗計劃,即「安老院舍外展專業服務試驗計劃」、「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及「私營殘疾人士院舍專業外展服務試驗計劃」,並增撥資源,提升「改善買位計劃」下甲二級院舍的質素。

社區照顧方面,我們會恆常化「支援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試驗計劃」及「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言語治療服務,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居家安老。

+1

【13:05】陳茂波表示,會指示修訂按揭保險計劃可申請最多8成樓價上限,首次置業最高可承造九成按揭,樓價上限由800萬增至1000萬元。至於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1000萬元提升至1200萬元。當局表明不會放寬其他樓市辣招。

政府會延長「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增撥15億元及延長4年,協助700個現有私人屋苑,14萬個停車位裝充電設施,佔全港一半,轉型支援更多車種充電,一地多用發展石油站。另因應海平面上升,未來5年會在26個存在高風險的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推展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

【13:00】2022/23年度賣地計劃,會推出13幅住宅用地及4幅商業用地,預計分別可興建約8000個住宅單位及提供約3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賣地計劃的住宅用地,加上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及市區重建局項目,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約1.8萬單位。

至於短、中期的私營房屋土地,會在未來五年準備好約103公頃土地,通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逾5.7萬個單位的土地,當中近四成的土地供應來自新發展區/新市鎮擴展區;另外四成來自其他地區的政府賣地項目;其餘則來自已經進入設計階段的鐵路物業發展項目。以上的數字並未計及市區重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

此外,政府計劃於年內向立法會提交與土地發展相關的修訂條例草案,精簡法程及法定程序,期望社會各界支持改革,讓各項填海工程、新發展區,以及公私營房屋項目得以早日落成。

政府初步傾向在洪水橋及元朗物色地點,利用市場力量,發展以物流及汽車維修行業為主幹、兼容其他合適用途及受收地影響的棕地業務經營者的多層工厦。發展局將於明年公開招標出售第一幅相關土地。

為加快樓宇供應,政府會推出更多寬免措施,鼓勵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包括把可獲得的樓面面積豁免,由現時的百分之六提升至百分之十,並為此提供相應的上蓋面積寬免,以及支持因採用此技術導致額外樓面面積而需超逾建築物高度管制水平的申請。政府會在今年中落實上述措施。

【12:50】為了加大力度應對未來醫療人手持續不足的情況,陳茂波宣布預備自2023╱24學年起陸續增加經常撥款,視乎所需至每年額外四億元,以加強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包括資助學生就讀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大學、自資專上院校或公營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相關研究院修課課程,修畢課程的學生可成為醫療專業人員。同時,亦會在「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下增加500個指定名額,資助學生修讀與醫療相關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

另一方面,會邀請食衞局與醫管局,探討豁免教資會資助大學及自資專上院校就醫療相關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及研究院修課課程向醫管局繳交臨牀實習費用。

政府會再預留一百億元,以完成各項提升和增加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的醫療教學設施的工程。擬建設施落成後,三間大學在容量上可應付約九百個額外的醫療培訓學額。

另會會撥款3700萬元,在未來六個年度為康文署和即將啓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文物修復人員,提供專業培訓,增加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計劃及暑期實習生計劃的名額,預計超過150人受惠。

當局亦會為「粵劇發展基金」注資一億元,加強支持從業員的專業提升和持續培訓,助力粵劇界長遠發展,預計達800名從業員受惠。政府現正檢討毅進文憑課程資助計劃,優化課程內容,並在2023/24學年起將計劃恆常化,以繼續支持中六離校生和成年學員就業及進修。

政府會把「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上限由每人2萬元增加至2.5萬元,並撤銷年齡上限。新措施將惠及額外76萬名合資格人士,已開立基金帳戶的市民亦可受惠。

【12:45】明日大嶼人工島前期研究去年6月展開,預計今年第四季有初步方案,政府會研究精簡程序,增取進一步提前落實,最快2027年填海,會進行財務評估,探討不同模式融資方案,例如發債及公私營合作。

另會推動運輸基建帶動土地發展,釋放周邊地區發展潛力,積極推展新鐵路項目,北環線及洪水橋工作已展開,探討全港鐵路佈局,預留足夠容量,並推行策略性研究,2050年交通運輸願景確保木香港將來構建安全、環保、高效的運輸系統。

政府未來三年共撥款1.35億元予貿發局,推出「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協助他們開拓內地商機。計劃將聚焦較多港商營運及港人工作的內地城市,並以大灣區為重點,通過貿發局內地辦事處網絡,伙拍包括商會、專業人士協會及青年創業協會等港人在內地的商貿組織,舉辦培訓、交流、商務考察及宣傳推廣活動。

此外,政府會在未來基金累積收益中,預留1000億元在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下成立專款,以加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內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項目的進程。

計劃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為期三年,資助培訓及獲取相關專業資格的費用,推動金融及相關界別人士參與培訓。

此外,政府正積極落實為金融科技從業員制訂資歷架構認可的專業資歷。首批適用於銀行業的金融科技專業資歷預計於今年推出。今年實行「金融科技從業員培訓資助先導計劃」,為成功取得金融科技專業資歷的從業員提供八成學費資助,名額約1500個。將於今年進行顧問研究,繼續為不同金融行業建立金融科技專業資歷,推動金融科技人才全面邁向專業化,計劃預算為4300萬元。

此外,已委託數碼港於今年推行新一輪「金融從業員金融科技培訓計劃」,為證券及保險界從業員提供培訓課程及學費資助,並且資助該兩個界別的業界組織自行舉辦培訓課程。「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會快速處理從事研發工作人士的入境申請,「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則資助大學吸引國際知名的創科學者和其團隊來港參與教研工作。政府會適時研究推出更多便利人才來港的措施。

【12:40】陳茂波提到,現時困難的經營環境,對不少企業是大挑戰,考慮到租金是中小企經營成本的主要部分,會盡快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交租的租戶終止租約、服務,或採取其他相關法律行動,措施為期三個月,有需要可再延長3個月,法例在6個月後會自動失效,「有關安排可助水深火熱的中小企有喘息空間,協助穩住就業」。如果影響業主因收入減少令還款能力下降,銀行會彈性處理,金管局會與銀行溝通。

【12:30】機管局計劃發展香港機場與大灣區之間的「海空貨物聯運」。機管局會在東莞設立上游「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及在香港機場設立「空側海空聯運貨運碼頭」,讓內地出口貨物可在預先完成安檢後「無縫運達」,再利用香港的國際航空網絡,無需重複安檢程序直接轉運到世界各地。國際空運貨物亦可套用上述相反路線進口內地。機管局已於去年年底開始利用香港國際機場現有的設施逐步推進海空聯運先導計劃,以具體測試及建立整套操作流程。

香港海運港口局已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的具體方案,包括通過一個數碼化系統,進一步提升香港港口效率和減少貨物處理時間及成本。該局亦按其研究結果,建議提供半稅優惠予相關航運業商業主導人以吸引更多海運企業落戶香港。政府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法例修訂建議。

政府會繼續推進「新農業政策」下各項措施,包括在新界古洞南設立農業園。農業園第一期會提供約七公頃農地,工程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至明年分階段完成;第二期的籌備工作亦已開展,預計會提供約七十公頃農地。

【12:25】政府會續支持旅遊業,會預留12.6億支援及發展旅遊業,當中六億元將用作設立一個為期三年的「文化古蹟本地遊鼓勵計劃」,以鼓勵旅遊業界開發和推出具文化和古蹟旅遊元素的旅遊產品,並支持「綠色生活本地遊鼓勵計劃」的運作。另外6000萬元則會用作資助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為期三年,以加強提升旅遊業的專業水平及服務質素。

預留撥款餘下的六億元則用作支持旅發局重振旅遊業及推行《文旅規劃》的工作。旅發局將繼續推行「旅遊.就在香港」項目,以支援業界。當跨境旅遊逐步重啓,旅發局會在合適的客源市場進行「再遇.就在香港」推廣,以吸引旅客重返香港。旅發局亦已於去年完成香港旅遊的長遠定位的前期研究和諮詢工作,並會在來年根據各個客源市場的情況,分階段推出全新旅遊品牌的全球宣傳活動。旅發局亦將運用其儲備中的一億元支持上述工作。

+8

【12:10】政府又會推動以下措施:

基建融資

基建融資中心,一帶一路的首選融資平台,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將年內落實基礎融資先導計劃,預期下半年在機構市場發行4.5億美元的基建融資證券化產品選擇,讓市場多元蓬勃,將市場資金,引入高質素基建項目

金融科技

去年10月簽署備忘錄,同意通過聯網方式,一站式的平台,讓符合條件金融公司,就跨境進行同步測試,超過10間本地銀行有意使用平台,金管局正同人民銀行落實操作細節,拍住上金融科技概念驗證資助計劃,反應熱烈,將撥1000萬元,今年新一輪資助計劃,推動業界持續創新,進行驗證試測,新一輪都資助金融機構面對發展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商業數據通

舊年宣布,目標今年底推出,進展良好,多間銀行項目研究及試行時,成功運用數據向中小企成功批出9億元貸款,金管局會計劃引入更多商業數據資源,擴充商業數據通功能及豐富以數據為本嘅生態圈,同時研究授權下,不同政府部門的電腦可讀數據,優先處理數據,有助中預企申卜月

大灣區投資基金

未來基金增加100億元,當中50億策略性基金,另外50億元成立聚焦大灣區投資機會,大灣區是未來區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為區內發展增添動力,帶來發展效益

文藝及旅遊

香港有深厚文化傳統,加強推動發展交流,有助說好香港及中國故事,配合十四五規劃中外文化中心新地位。

陳茂波宣布會舉辦香港演藝博覽會,因為香港具一定藝文實力,例如每年Art Basel(巴塞爾術展)、「設計營商周」都蜚聲國際,而2020年藝術品市場本港排全球第二,僅次紐約,為豐富中心角色,會增4200萬元,兩年內辦首屆演藝博覽會,大型藝術市集,專題討論、表演,展示本地、內地頂尖藝術家作品,走向國際,促進優秀藝術家交流。

進一步推動藝術科技發展,當局會增撥3000萬元,下年度推行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鼓勵九大演藝團體應用藝術科技,豐富舞台創作。

東九龍文化中心明年分階段啟動,會每年撥款8000萬元,支持發展藝術科技重鎮,提供有系統培訓,預留7000萬元提升康文的演藝場地,表演時更應用科技,提升觀眾體現。

【11:55】陳茂波宣布,會再推出150億元通脹掛鈎債券(即iBond),350億元銀色債及推出不少於100億元的綠色零售債券。

當局會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工作小組已完成港股通南向交易可行性研究,即以人民幣計價,會與內地監管機構探討,優化跨境理財通措施,逐步放寬額度,增加參與機構數量。

深化互聯互通

兩地交易所在去年底已就將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達成共識,ETF互聯互通可望盡快落實。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A股指數期貨合約」亦已在去年順利推出,我們會探索開拓更多風險管理產品。

為吸納家族辦公室業務,建議就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合資格管理實體提供稅務寬免,並會盡快就詳細建議諮詢業界,2022-23年度推行,創造更多商機。

【11:45】為推動數碼化,政府會預留6億元作全面政府審計,檢視政府部門利用科技進度,提升公共服務效率。

另會強化知識產權,推動專利制度,未來3年會投放8800萬,而去年底更新及公眾諮詢,的版權條例修訂,會審慎考慮收集意見,提出修訂版權制度。另知識產權署會優化諮詢服務,與律政司合作,與持份者不同渠道,推動專業服務。

陳茂波指,十四五規劃提到支持香港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續擴大互聯互通提升競爭力。

陳又指,去年香港股市每日成交額達1667億元,較前年上升29%,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全球排名第四。

他提,會持續優化運作、革新制度、創新發展,為香港市場賦能、提速發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一月,在平衡了確保上市公司質素、投資者保障及市場發展等考慮下,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推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制度,容許經驗豐富而信譽良好的SPAC發起人物色新創企業作為併購目標,扶植富有潛力的新興企業通過非傳統首次發行的方式上市,為香港引入一個全新的上市路徑。

+3

【11:40】他指,創科及「數字經濟」是核心競爭力,創科產業提升其他行業,新舊行業都需要創科引領,邁向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要必要趨勢搜集經濟各項數字,可協助更好認識整體經濟,提升效率、推動創新,為加速數字化,港府會設立「數字化經濟委員會」, 協助精英及政府官員持續推動創科發展,推動再工業化,提升競爭力,投放1300億元。

他又指,會在未來基金投資分配100億元,設策略性科創基金,為具戰略價值的企業,增創科機會。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支援大學成立初創團隊,進一步科研成果落地,每間大學增加至1600萬元,每年最多150萬元,為期最多3年。

他又指,會聚焦生命健康科研,政府2018年己撥100億設inno HK創新實驗室,16所實驗室與生命健康有關,為進一步推動,會再撥出100億元協助臨床試驗等,在落馬洲港深科技園設園INNO LIFE Tech Hub 創新科研中心,匯聚全球頂尖,生物醫學、人工智能等範疇,預防診斷、藥物開放、康復等領域,醫管局會探討如何利用機構配合及研發,促進科研多元合作,建設香港成為健康研發的重鎮。

【11:35】陳茂波提及,香港已達到「歷史新起點」,「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確立愛國者治國,確立政治秩序等,讓一國兩制重回正軌,行政立法良性互動,政府治理效能提高,立法會及社會各界齊心合力集中精神,逐步破解深層次問題」

他指,香港擁有獨特條件、營商環境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以自身所長發展所需,國家持續改革開放,亦向雙循環邁進,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好自身優勢,積極拓展龐大內地市場,參與國家經濟內循環,擔當內外循環「交匯點角色」,聯繫國內外市場投資者,開拓市場。

【11:30】政府會推出新一輪消費券,向合資格18歲或以上市民,發放一萬元消費券。陳茂波指,透過儲值支付工具,向18歲或上以永久及新來港居民,發放一萬元消費券,預計惠及660萬人。而今年會有特別安排,4月先向630萬人上年已經成功登記消費券的市民,發放首期5000元消費券,餘額會年中再分批發放,即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通過後就動用款項。今次料涉664億元,會盡快公佈詳情。

【11:25】陳茂波指,會推出支持企業措施。包括:

- 寬減2021/22年全年利得稅100%,上限一萬元 ,全港15.1萬家企業受惠。

-非住宅差餉,每戶每季5000元上限,之後兩季2000元。

-減商業登記費,150萬名經營者受惠,收入減少30億元

-非住宅用戶,會資助其75%水費及排污費,上限2萬及1.25萬,8個月至今年11月底,收入減少6.8億元。

-10月起延長34類政府收費,寬減政府收費,航空、漁農、建造、娛樂等,政府收入減少17億元。

-寬減適用政府處所合資格租戶,75%租金,為期6個月,到9月底,要關閉處所租戶,可繼續獲得全額租金寬免,減14億元收入。

-中小企融資申請期延長1 年直到明年6月,百分百擔保,最高18個月增至27個月,上限600萬增加900萬元。

【11:15】他指,會推出多項紓困措施,寬減2021/22年的100%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 上限1萬元,全港210萬名納稅人受惠,庫房收入減少131億元。另會寬減2022/23年物業差餉,首兩季以1500元上限,之後兩季以1000元上限,涉及117億元,299萬個住宅物業受惠。

政府亦會向每個合資格電力住戶,提供1000元電費補貼,涉28億,280萬住戶受惠。另會向綜援戶發放等同半個月資助金額的津貼。在職家庭津貼會作相若安排。

交通津貼的門檻由今年5月至10月,由400元降至200元,提供最多三分之一補貼,每月500元為上限。

政府亦新設在2022/23課稅年度境,設立住宅租金開支扣稅,減輕租住負擔,每個課稅年度扣除10萬元,預計收入減少33億元,預期第二季提交立法會。

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額,申請期延長一年至明年4月底,最高由在職期間平均收入6倍增至9倍,上限由8萬增至10萬,最長還款期6年延長到10年,還息不還本12個月變18個月

支援網上學習,優教基金,三年計劃,資助學校買流動電腦裝置,無線網絡裝備,協助基層在疫情下繼續學習。

+1

【11:05】他指,預算案在相關開支總承擔額1700億元,連同基建,其他開支,為經濟提供約3%提振作用。他回顧2021年,社會推動疫苗接種,加上政策支持,全球經濟顯著恢復,IMF估計強力反彈5.9%,香港整體貨物出口強勁,大幅上升10.9%。

香港整體經濟2021年增長6.4%,扭轉過去兩年跌勢,去年年初失業率7.2%回落至最近3.9%,進口價格加快,但受私人房屋租金影響,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保持溫和,加上美國貨幣、環球變種新冠病毒影響,本地股票市場顯著調整全年溫和上升3%,而非住宅物業市場,在撤銷雙倍印花稅後,交易顯著上升,不過寫字樓售價/租偏軟、工廈售價/租顯著回升。他指,政府會繼續增加土地供應,注意物業市場。

他又展望,受omicron變種病毒影響,環球經濟復甦減慢,環球通脹顯著升溫,不少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多變,為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下調經濟增長預測至4.4%。他提到,內地有效控制疫情,去年內地經濟增長增長1.1%,盡管面對下行壓力,內地經濟面基本堅實,將會支持內地經濟穩步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美國去年顯著反彈,市場預測今年進一步增長,應對通脹成溫,聯儲局預期應對通脹,可能加息多次,財政支持力度減少,或影響經濟增長動力,歐元放緩,受惠寬鬆貨幣政策,今年會繼續復甦。

他指,本地第五波疫情急劇惡化,消費受嚴重打擊,生活承受好大壓力,短期面對沉重壓力,消費、就業不足轉差,第一季經濟表現不容樂觀。如果疫情受控,往後繼續維持動態清零,與內地有序通關有條件,創造經濟動力,加上預算案的提振作用,下半年會有好表現,預測全年實質增長2-3.5%。

陳茂波料本地成本壓力會隨經濟復甦進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住宅租金上升壓力輕微,預測今年整體通脹率和基本通脹率分別為2.1及 2%,雖然通脹溫和,但不少生活用品依靠入口,要留意對市民影響。他又指,在十四五規劃及中央支持下,未來有助香港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踏上新台階,預測2023-26年平均每年實質增長3%,稍高於疫情前,而基本通脹預計平均2.5%。

【11:00】陳茂波開始宣讀財政預算案,他指疫情去年曾受控,市民生活逐漸恢復,惟過去一個多月急速逆轉,病毒擴散之快,對好多市民工作生活以及中小企沉重打擊,削弱大家對前景的信心,瀰漫憂慮及悲觀,快速管控疫情,亦是穩住信心同經濟關鍵有助穩住經濟,中央支援令政府更有鬥志,全速抗擊疫情,動用一切資源,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抗疫,單是預算案資源已超過540億元,加大紓困,市民期望,預呢必算案圍繞4方面:

1.全力抗擊疫情

2.為市民和中小企紓困

3為下行經濟提供支撐,

4投資未來推動疫後中長期發展

【10:50】消息指,政府將分兩期派發電子消費券,每次5000元,合共1萬元。第一期將於4月發放。

▼陳茂波任內5份財政預算案封面顏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