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天才卻精通10種語言!3個心態激發潛能別讓「完美」阻礙成長
班尼.路易斯(Benny Lewis)是位多語達人,能用中文、捷克語、匈牙利語、阿拉伯語、德語等 10 種語言與不同國家的朋友對話。更厲害的是,路易斯學習速度驚人,不到半年內,就能駕馭任一種語言達到中級以上的水平。
聽到這段經歷,你可能直覺以為路易斯是個神童,從小擁有過目不忘的天賦,能輕鬆記住聽到的外國語言。然而,實際上,路易斯讀大學以前只會講英語,即使他學了 11 年愛爾蘭語、5 年德語,也無法與人對談。他自認沒有語言天分。是甚麼讓他突破瓶頸?
答案是「主動追求不適感」 。
為了學好西班牙語,路易斯擺脱坐在書桌前,把單字、文法記熟,再跟母語人士交流的傳統學習方式。他直接搬到西班牙,並在街道上唱着在地歌曲、刻意戴着小妖精帽子,鼓勵陌生人接近他,增加與他們攀談的機會。
過程中,發生不少糗事。例如:在自我介紹時講錯性別,或是發音不標準,讓對方誤以為路易斯在稱讚他的屁股。雖然這些錯誤很尷尬,但路易斯並不在意,因為他設定的學習目標並不是「講得很流暢」,而是「每天至少犯 200 個錯誤」。在不斷犯錯的不適感中,他快速進步,半年後就能流利地使用西班牙語。
相關文章:生成式AI席捲職場!這「15種技能」越見重要 及早掌握保持競爭力
追求「不適感」:不怕犯錯,錯越多、進步越快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新著作《隱性潛能》以多語言達人的學習經歷,打破大家對天才的想像:傑出的才能不是與生俱來,透過培養品格特質與設計激勵結構,任何人都能激發潛能,實現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
格蘭特認為,「品格技能」是激發潛能的關鍵之一。品格技能指的是人們做事的價值觀,包括:積極主動、利社會、自律等,它會凌駕你的個性,指引你按照這些原則處世。例如:害羞內向者因為「利社會」的品格技能,願意公開反對不公義之事。
《隱性潛能》提到,人們如果要追求長遠的進步,必須具備 3 種品格技能:
.「追求不適感」
.「主動吸收資訊」
.「接受適切的不完美」
像路易斯一樣放棄熟悉的學習法,勇於找路人攀談、不怕犯錯,就是追求不適感的方式。過去,人們習慣選擇自己喜愛或熟悉的學習方法,但《隱性潛能》說明,依據目標尋求合適的方法更為重要。
例如,電影愛好者通常會選擇看影片來學習英文,而不是讀報紙。不過,不同的學習方式,培養的能力取向不同:影片幫助你溝通,閲讀則適合思辨。假設你學習英文目標是「強化外國商業案例的分析」,那麼閲讀對你的幫助會比較大。儘管這種方式對你來講會很辛苦,但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會激發你的潛能。
進步幅度不僅取決於你願意在「不舒適環境」中學習,更重要的是掌握要領,這又連結到激發潛能的第二種品格技能——主動吸收資訊。也就是從其他人的建議中,找到自己的弱項,再針對補強。
若能找到符合以下 3 種特質的回饋者,對我們的幫助最大:一是他們關心你的成長;二是具有可信度,意即他們具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三是熟悉度,他們了解你的程度、個性與學習狀況。
格蘭特將主動尋求回饋的方式,用在重要的專案上。他在完成一篇文章或書籍初版時,都會尋找 5~7 位不同技能者組成評委會,有些是自己熟識的人,有些則是陌生人。請評委獨立為他的作品從 0~10 分打分數,並提供調整建議。
相關文章:進修|剛獲升職該怎自我增值?LinkedIn熱門課程揭3大管理趨勢
放下對完美的執着,勇於跨出舒適圈
他會設定2個目標:一個是理想目標(9分),另一個是自己可接受的目標(8分),假設評委會的分數只有 4.5 分,格蘭特會大幅修改初稿,達到自己接受的目標,但他從不會設定滿分目標。
格蘭特認為,追求完美不是好的品格技能。如果完美主義是一種藥,它的副作用是「成長遲緩」。礙於擔憂犯錯失分,我們不敢跨出舒適圈,更遑論釋放潛力了。
對抗完美主義的方式,就是把目標從不可能達成的理想,轉移到有挑戰性但可實現的標準,並隨着時間推移調整。
比方說,第一次撰寫初稿時,訂 6 分為可接受目標,第二次初稿可調高成 7 分。這種做法讓我們更願意挑戰自己,「成功不在於你離完美有多近,而在於進步過程中克服多少困難。」
外界通常會以職涯、財富等標準來衡量成功,而格蘭特的觀點是,有意義的成長在於「塑造品格,釋放自己隱性潛能」。因此,只要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着,勇於踏出舒適圈,並積極尋求有意義的回饋,最終達成的成果,肯定超乎自己想像。
【延伸閲讀,更多讓打工仔進步的建議】
時間管理|慣為別人而活 自然沒me time 即學7招重拾生活主導權
進步|成功人士怎煉成?關鍵在他們每天花4小時 做5件你不做的事
進步|花時間進修不如先多閲讀 7個成長道理 30歲後一定要明白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