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死力」工作就是蠢!學懂「八二法則」判斷哪些事「不用做」

撰文:大是文化
出版:更新:

編按:上班時,每件事都用上100%心機去處理是不可能的。以下內容節錄自《100天就有成果!八二法則管理實務》一書,它將教會大家「不做不重要的事」有多麼重要。

每當你看到一間成功的企業,就表示曾有人做出大膽的決定。
彼得.杜拉克

我們都同意,在商業界中,做重要的事很重要。另一方面,做不重要的事看似不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實則會浪費本應用來處理重要事務的時間、人力和其他資產,對企業造成傷害。這兩個觀點很有價值,因為它們會直接引導你進入做出任何商業決策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第一步:決定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
第二步:做重要的事;不做不重要的事。

很簡單吧?你只需要知道如何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什麼不是。這個決定在某些方面很複雜,需要根據經驗、專業知識、對相關技術的認識、創新、趨勢、價格點(按:經濟學中,價格與需求曲線交會的點)、價格敏感度等要素進行研判,要得出這些因素必須經過市場研究和深思熟慮。然而,在這麼多的要素之中,有一項關鍵元素格外容易理解,那是從豌豆莖和豌豆莢開始的故事。

相關文章:拖延症|事主嘆死線到才有緊張感工作 網民教他有技巧地「拖」

+7

豌豆教我們的事

在第一節中,我們曾提到過帕雷托這個人。1848年出生於巴黎的帕雷托,是人們所謂的博學家。他對所有事物都充滿興趣,他的職業生涯始於土木工程師,同時也對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有著重要的貢獻。而且他總是會抽出時間進行另外一項重要的愛好:園藝。即使是博學家也需要逃離日常工作。但對帕雷托來說,他無法不用大腦做分析。當他計算出,花園裡只有20%的豌豆莖,生產了80%健康的豌豆莢時,透過耐心的觀察,他確定這不是僥倖,而是普遍的事實,這項發現使他靈光乍現。

他將自己對花園豌豆的觀察,應用到各領域中「分布不均」的現象。他將概念由豌豆植物移轉至義大利的財富分配上(儘管出生在巴黎,帕雷托的大部分工作生涯都在義大利度過)。他確定全國80%的土地僅由20%的人口擁有。然後,他再把概念應用在工業生產的特點上。根據帕雷托的計算顯示,80%的工業生產,只來自20%的工業公司。最終,他將八二法則應用於幾乎所有可衡量、有成效的人類活動,然後得出結論:在任何人類活動中,80%的結果都來自於20%的行動。

這就是帕雷托法則,或所謂的八二法則。如果你想表達得更為宏觀,也可以把它稱為「關鍵少數定律」(The Law of The Vital Few)。如果你喜歡更務實的說法,你可以根據八二法則區隔出「關鍵少數」(Critical Few)與「瑣碎多數」(Trivial Many)。總之,帕雷托法則斷言,少數的行動、原因或輸入,會產生大多數的結果、輸出或獎勵。這對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帕雷托法則允許我們將「多數」和「少數」這兩個詞轉化為一個粗略的比例:八十比二十。

這項觀察結果到底有多誇張?好吧,先把這法則應用到你自己身上。以帕雷托法則來衡量,你所獲得的80%,來自你花在20%工作上的時間。換句話說,你所做的80%的工作(你付出的努力其中的五分之四)基本上是無關緊要的。真慘!

或許當我解釋「你」這個詞,指的是「某個人」、「我們」或「每個人」時,你會稍微好過些。因為你不孤單,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你可能會覺得難以置信,因為它與我們自己,或任何合優秀工作的期望互相矛盾。但帕雷托原則不應被當作對個人的批評,這是以觀察為根據的結果。從豌豆莖的生長,到工人、工匠和專業人士的工作,原因與結果、投入與產出、努力與回報之間,全都存在著這樣不平衡的情形。八二法則適用於工作、市場、客戶、產品等,幾乎囊括了商業的所有面向。與其試圖逃避或否認它,不如接受它、利用它,透過這項原則提升績效與公司的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成功|自覺已很努力?6個處事態度 看出成功人士層次與你的差別

+21

測量,是為了改進

高層主管、經理和員工們經常抱怨,他們組織中的報告層層傳遞、數量過多。舉例而言,1960年代曾為《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稿,並在具有影響力的雜誌和網站《進步》(The Progressive)擔任政治和文化主題編輯的埃爾溫.諾爾(Erwin Knoll),曾指出:「紐約心理衛生局(The New York Department of Mental Hygiene)製作並發布一份繪有3頁插圖的備忘錄,說明該如何切分一塊英式鬆餅」。

但根據我的經驗,問題不是出在瑣碎的事情或報告太多,而在許多報告,僅僅用來匯整一些數據測量的結果。當然,一份真正有用的報告的確要從數據評估開始,但這些報告最終應該要寫出,測量的結果該如何應用於改進工作。如果這些報告能著重於如何實現改進,而不只是衡量當前狀況,那麼就不會有人會抱怨報告太多了。

八二法則以數字的衡量為根據,旨在陳述事實。經營團隊和經理人有責任將這個原則,從原本的觀察變成應用,將測量的結果用於改進。我知道這很難(愛默生說的),但思考是必要的。如果你希望明天與今天不同,就要在今天做出不同的事。你可以利用八二法則,了解到如何做到「不一樣的事」。

首先將八二法則應用在你的客戶、市場、產品和流程上。這項法則的目的,不是要你觀察然後就收工了,而是確認真正關鍵的事,並將你的資源投入到這些機會中。與其繼續投入80%的努力來獲得20%的成果(把資源從重要的事調走,並且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倒不如將你的客戶和產品細分來提高績效,以確保你的組織將其大部分資源投入到最高效的產品和客戶上。

相關文章:見工|別講「我可做任何事」!面試說7句話等同「自動宣傳棄權」

+17

利用四分法刪除必要之惡

想要將客戶和產品細分,就要從八二法則的第一個基本工具開始,那就是「四分法」(Quartile)。四分法則為第二個更強大的工具奠定了基礎,即「象限」(Quadrant)或「四方格」(Quad)。

請先從一年的銷售量(出貨)資料,區分產品與客戶。請確保你的資料中包括以下資訊:商品(和任何重要的商品詳細資訊)、客戶(以及任何重要的顧客資訊)、銷售額、數量、使用的材料成本(如果沒有材料的成本,銷貨成本也可以),以及由此產生的獲利率。

一、依銷售額、營收、周轉率對你的產品進行排名。
二、將排序後的產品,均分為四等分(例如,如果你有1,000個產品,則每一等分包含了250個產品)。
三、依總營收、占總營收的百分比、獲利、占獲利的百分比、最大產品銷售額和最低產品銷售額,摘要說明每一等分的數據。
四、針對客戶數據,重複第一到第三步驟,進行分類。

通常一到四等分的典型銷售分布為89%、7%、3%和1%。如果銷售分布在第一等分中占的比例較多,代表業務具有高於平均水準的複雜度。

在單獨使用四分法時要特別小心。我曾參與過一次八二法則的實施,刪減了四等分中最低兩等分的產品。結果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收到了來自讓我們賺最多錢客戶的「情書」。因為被刪減的產品之中,有一些是「必要之惡」,這些是獲利不佳但是必須提供的商品,因為某些重要客戶需要這些東西。四分法或許是面向單一的戰術,雖然它能提供你不少有用的資訊,但不能單獨依賴它。

《100天就有成果!八二法則管理實務》(大是文化授權使用)

書名:《100天就有成果!八二法則管理實務》
作者:比爾.卡納迪(Bill Canady),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獲利成長營運系統(PGOS)創始人
譯者:呂佩憶

【延伸閱讀,更多打工仔自我管理建議】

搵工|不懂AI?你還有EQ、解難能力嗎?這20項軟硬技能目前最搶手

+40

成功|要進步不是靠口號!克服7大「EQ殺手」 事業才能另闖高峰

+21

【本文獲「大是文化」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