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個「得寸進尺」的父母嗎?慣說「4句話」養出內心強大孩子
你有沒有覺得,做媽媽之後,世界上最無力的操作、最遙遠的距離,就是你在孩子面前掏心掏肺,他卻不知道你愛他?
帶你關於愛孩子這件事,大多父母都很自信,覺得自己對孩子,那肯定是沒話說。畢竟生的不是孩子,那活脱脱的是祖宗。媽媽的大爺,全家的中心。
現在的孩子獲得的關注、擁有的資源和條件,也都是過去不敢想象的。但物質生活富足的這代孩子,他們精神世界就一定充溢嗎?並不是!事實上,缺愛的孩子並沒有減少,反而「空心」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時候不是家庭沒有愛,而是父母不會表達愛。
今天分享的這4句話,如果你每天都跟孩子說,不知道她過得有多幸福!未來內心得多強大!以往沒來得及說的,趕緊學起來,我們就來個美好的開始!
相關文章:一怒便喊「我數3聲、哭甚麼哭」?20句說話對孩子傷害比你想的深
1. 「可以的」
閨蜜家女兒今年初二,成績很好,一直保持全校前20名,還是重點中學!但讓閨蜜頭疼的一件事:孩子一直喜歡玩遊戲,經常是放假要拿出一天的時間來打遊戲。閨蜜一直想掐掉這件事,但試了幾次反而激起了女兒很大的反應。
作為局外人,我們其他人聽着不知道有多羨慕!人家玩遊戲還能考進全校前20!這麼自律的孩子,你還要管甚麼?
閨蜜:萬一哪天上了大癮怎麼辦?把遊戲戒了,至少不得進前10了?
。。。。。。
你也覺得我閨蜜得寸進尺不知足吧?
其實,每個老母親都是當局者迷。無論孩子做甚麼,都下意識的想要否定、反駁:
.看孩子不吃自己做的某個菜,就認定孩子是挑食,「青菜對身體好,不能挑食」
.聽到孩子說不喜歡張老師,就立即反駁「張老師哪裏不好了,長得好看,人也負責,對你嚴格也是為你好啊」
.看到孩子塗指甲油,買美甲貼片,就認為孩子是臭美,「有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
.看到孩子花大幾十買了一個穀子(二次元的徽章),就覺得孩子是大手大腳,「這個東西不能吃不能用的,花這麼多錢太浪費了」
.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覺得孩子是不務正業,「有這時間再多背幾個單詞多好」
孩子玩遊戲的同時,能保持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成績,這恰恰說明孩子心裏是有譜的,是可以做好學習、玩耍兩不誤的。但父母就永遠覺得那是個雷!不定哪天就控制不住了、沉迷了,成績一落千丈了。
事實上,每一次天然的不信任,都會種下一棵「離間」的種子,讓孩子想離你越來越遠。
真正該解決的問題,其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瞎擔心。因為真正長到我們這把年紀,你就會發現,父母當年的不信任、否定、打擊,其實根本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有一些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你都說我懶了,那我也沒必要勤快了
.反正我媽老說我脾氣倔,那我就順應她,我就是要一點小事兒就發脾氣
久而久之,就成了性格里特別難改的一部分。
有一些不讓幹,偷偷摸摸也都幹了:
.不寫作業撒謊的、考差了自己改分數騙父母的
.上課逃課的、上學逃學的
.女生偷偷早戀的、男生小小年紀學抽煙的
更多的人,是最後乾脆不說,完全不讓父母知道了。
不信任只能換來不信任,毫無懸念。反而是那些充分信任孩子的父母,才收穫了孩子毫無負擔的分享。
你一定要知道一件事,只要孩子肯告訴我們,多大的事兒都不是大事兒,因為以我們成年人的智慧,總能給到四兩撥千斤方法和建議,讓他聽進去、不要誤入歧途。
最可怕的是,孩子完全不告訴你的事。
所以,當你忍不住提醒、否定、瞎評判的時候,不如先按個暫停鍵,換一句:「可以的」:
.你不想吃這種蔬菜,可以的
.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自己,可以的
.周末想打遊戲放鬆一下,可以的
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就有多少父母都欠孩子一句:可以的。
相關文章:孩子發問盡量別「hea答」!8點常放在心 學做「不掃興」的爸媽
2. 「沒事的」
糟糕的家庭,總在小事上消耗孩子,這是比貧窮更可怕的存在!
如果說孩子偷東西、故意傷害他人了,我們當然可以狠狠地發一頓火。但很多時候,孩子只是下班纏着你玩,當天不想吃飯,多吃了一個零食,默寫錯了一些生字,落了一套卷子,丟了幾個玩具,梳化上蹦躂了幾下……仔細想想,都不是甚麼大事,但我們也會大發一通脾氣,嚴厲地訓斥孩子。
小時候母親容易情緒緊張,打碎碗都要捱罵很久,導致我也容易緊張焦慮怕犯錯:
.僅僅是因為掉了身份證,就焦慮的在宿舍廁所哭
.芝麻綠豆的事就要被拖出來批鬥,懷疑自己的焦慮跟家庭氛圍有關
我們所發的脾氣,完全不匹配這件小事,這就成為了養育中最大的內耗。
耗自己:
我們就像個煩人的紀律委員,每時每刻都在盯着孩子的問題、不足。並第一時間為此發怒,整個人都緊繃且不快樂。
耗孩子:
如果父母總是在小事情上沒完沒了地消耗孩子,他們就會時時刻刻感到緊張、做事畏首畏尾:拿手的怕搞砸;不拿手的更不敢嘗試;不敢玩得太興奮把房間搞得太亂,不敢徹底躺平享受鹹魚時光。
耗家庭氛圍:
但凡家庭中有一個這麼易發怒的人,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
一句陰陽怪氣的難聽話、一個掃興的白眼、一個嫌棄蔑視的眼神、一個交叉抱胸抬頭鄙視的動作,就能隨時隨地把全家的情緒帶到冰點。
所以,今年我給自己洗腦最成功的一句話就是:沒事的沒事的噠沒事的噠~
童年能有多大錯?
回頭看,都是小事,孩子偶爾犯錯、搞砸,或者做不好,天不會塌,孩子也不會變壞,甚至任何事都發生不了。
面對任何狀況,發火之前,都可以先跟孩子說一聲:「沒事的」。
.掉了菜到衣服上——沒事的噠,洗一洗也就乾淨了
.水杯不小心打碎了——沒事的,一起掃乾淨就好,比起你的安全其他都是小事
.新買的玩具沒兩天就壞了——沒事的,攢一攢零花錢,你還能擁有一個更好的
如果我們別把這些小事兒當回事,保持一些「鈍感」,孩子在鬆弛的環境中才會敢說、敢做,積極向上。因為他知道,出了問題,父母不會對自己發泄情緒,只會帶着他一起解決問題。
這樣的孩子,精神富足,幸福感也會很強。
相關文章:不聽話便叫警察拉你?媽媽帶女兒到警局嚇她 怎知竟是自己被教訓
3.「挺好的」
「做不到並不代表你不好」,為甚麼現在物質條件變好了,抑鬱的孩子卻越來越多了?因為物質生活變好的同時,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也變了。
回想我們80後小時候,父母哪有多時間管學習,基本上過問一句「寫作業了嗎?」、「考了多少分」都算是對9年義務教育的支持了。才藝、特長甚至是道德品質上也沒甚麼大要求,不走歪了就行。
但現在的父母可不是。
對孩子的要求又高又密,好像孩子方方面面都該是完美的:
.懂禮貌
.有家教
.愛學習
.有熱愛
.能堅持
.性格好
.知感恩
……
既要又要還要,也不是不可以,但憑甚麼是我們家孩子啊?
我們總是在要求孩子去「做到」,卻很少在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告訴孩子「做成現在這樣,挺好的了!」哪怕沒做到,哪怕不完美、哪怕沒有happyending,我們也可以讓很多事變得正向而積極。
.孩子喊累沒走到山頂,但沒人受傷,回家不會過累——「挺好的」;
.作業太磨蹭,但挺認真——「挺好的」;
.撒了一地的奶,但最後知道拿紙巾擦——「挺好的」;
.雖然沒評上優,但你很勇敢參加活動——「挺好噠!媽媽很為你驕傲」。
於劣勢中找優勢、於退步中找進步、於不完美中找收穫。
這事兒一定是需要父母轉念的。
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孩子能不能做到普通而自信,就取決於我們的轉念。不要因為一點的做不到,就把全部體驗都搞成了負面的,讓孩子覺得學習很糟糕,出門很糟糕,挑戰很糟糕,自己整個人都很糟糕。
相關文章:教養|以退為進不是忍讓!5種語氣跟子女說話 他們定必自動變乖
4. 「聽你的」
「聽你的,你自己決定就好」!這句不用解釋,光看就知道好處多多。之所以也加上,絕不是為了湊數,而是因為知易行難。
很多家長政策上是尊重孩子,結果一落地執行就偏差了:說着讓孩子自己做主,但卻在孩子說出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決定時,大手一揮否決:「不行,肯德基都是垃圾食品沒甚麼營養!吃點別的」
說着我不管,你自己看着辦就行,卻在孩子做完之後,不停地對結果進行挑剔:「你看你自己買的衣服多難看,小姑娘不是灰就是黑,一點不精神!」
說着你自己對自己負責,卻總是對孩子行為橫加干涉:「下雨天穿白鞋,那還不濺的都是泥點子,腦子怎麼想的?」
假民主更可怕的地方在於,它讓孩子感覺到了被羞辱:好不容易想出來的點子,說出來變得一文不值,還被攻擊。那就……你行你上吧!別問我、聽你的、我都行……一個習慣向父母妥協順從的孩子,將來面對他人也會無底線犧牲自己的權益。
越妥協,越不被尊重。
做父母要時刻保留一份警覺:當父母的「自我」越強烈時,孩子的「自我」就會被打壓的越弱。
你弱了,他才有可能強!
多說「聽你的,你自己決定就好」,並且真的這麼去做。
每一件小事,孩子都有做主的權利時,他才能擁有「有主見」、「自己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被他人干擾」的能力!
願大家所求皆所願,所行皆坦途~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兒童心理|鼓勵表達想法、預設抱怨時間 5個守則助孩子鍛鍊EQ
沒錢沒資格做父母?富養、窮養孩子各有好壞 5大原則助取平衡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