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飲食】通便不能只靠高纖?20種食品有助趕走便秘

【通便飲食】通便不能只靠高纖?20種食品有助趕走便秘
撰文:鄧穎琪
出版:更新:

大約20%人都受便秘問題困擾,宿便在體內谷住谷住,弄得肚脹脹,感覺很差勁。其實纖維攝取不足或年紀增長等都是便秘成因,除了吃纖維補充品或軟便劑,常常聽見長輩說有便秘就要食多點菜、食多點纖維。話雖如此,但你又知道究竟甚麼食物含豐富纖維嗎?除了纖維之外,又有沒有其他食物及營養素對通便有益?

大約20%人都受便秘問題困擾,宿便在體內谷住谷住,弄得肚脹脹,感覺很差勁。其實纖維攝取不足或年紀增長等都是便秘成因,除了吃纖維補充品或軟便劑,常常聽見長輩說有便秘就要食多點菜、食多點纖維。話雖如此,但你又知道究竟甚麼食物含豐富纖維嗎?除了纖維之外,又有沒有其他食物及營養素對通便有益?今次將會介紹20種有效改善便秘問題的食品!
之所以有人會便秘,有人則天天都準時大便,最主要分別是源於腸臟蠕動速度。腸道要蠕動才能把體內廢物排走,但有人三日蠕動一次,也有人一日蠕動三次,想改善便秘問題,必須多吃能刺激腸道活動、使消化系統健康的食品。(VCG)
+17

健康迷思|清宿便就能變瘦?腸胃科醫生揭:宿便根本不存在!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清宿便,排腸毒」這類型的宣傳口號廣泛流傳,使不少人深信不疑,紛紛購買聲稱能「清宿便」的產品。更有推廣聲稱:「體內有毒素,要靠清宿便來清光」、「清宿便就能變瘦變美」,好像體內藏有一堆排不出去的毒素,只要「排出」就能立即變瘦。然而,這到底是有科學依據的,還是又一個為賺錢而生的養生「謠言」?

台灣腸胃科醫生鄭泓志在Facebook專頁指出,「宿便」這個名詞在醫學上根本不存在,許多人對於腸道運作存在誤解。事實上,腸道內的糞便只是消化過程的自然產物,並非積聚的毒素。

為了釐清這些常見謬誤,鄭醫生特此整理了有關「宿便」的三大迷思,帶大家了解真相!

相關文章:腸胃健康|沒有每天排便就是便秘?3要點自我檢查多喝水補充油脂👇👇👇

+2

剖析三大「宿便」謬誤

迷思 1:體內有毒素,需要靠清宿便來清光

真相:人體本身就有完善的解毒與代謝系統,不需額外清腸

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會經過胃、小腸、大腸,約 24~48 小時會完成消化吸收與排出。腸道會透過規律的蠕動,把糞便逐步推進,最後自然排出。腸道裡的糞便,本來就會有一部份是「正在等待排出」的過程,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人體的 排毒工作,其實是由肝臟、腎臟、肺臟與皮膚共同完成的,只要你 肝腎功能正常,身體每天都在自然代謝廢物。

迷思 2:宿便會讓你變胖、皮膚變差,只要清宿便就能變瘦變美

真相:腸道功能失衡才是根本問題,減重則靠熱量控制與運動

大多數出現排便不順、腹脹、膚況不佳或小腹凸出的狀況,真正的原因往往是:腸道蠕動變慢、膳食纖維與水分攝取不足、腹部脂肪堆積或姿勢不良,並不是因為體內「堆積了多年未排出的宿便」。 而減重的本質是熱量攝取與消耗的平衡,也就是「吃進去的能量要小於身體消耗的能量」。清腸或排便頂多會讓體重短暫減輕一點(來自水分與糞便),但對體脂肪沒有實質影響。

迷思 3:每天沒排便,就代表有宿便卡住

真相:每個人排便頻率不同,只要規律、無不適,就是正常

在醫學上,我們會根據「排便是否規律、有無不適症狀」來評估腸道健康,而不是單純看排便次數。有人一天一次,有人兩三天一次,只要大便質地正常、不需費力、不脹氣,都是健康的範圍。

相關文章:便秘|排便時間太久恐釀5種疾病!醫生:最好控制在3至5分鐘以內👇👇👇

+3

真正幫你「排毒、變美、變瘦、收肚腩」的5個健康習慣

與其盲目追尋並不存在的「宿便」解決方案,不如積極培養以下五個簡單而高效的生活習慣。它們才是真正改善腸道健康、提升整體身心狀態的基石:

1. 均衡飲食,多攝蔬菜: 建議每日攝取至少兩份拳頭大小的蔬菜,並減少攝取加工食品與精緻糖分,以減輕腸道負擔。

2. 補充充足水分: 每日應飲用 1500 至 2000 毫升或以上的水。謹記要分多次小量飲用,切勿等到口渴才大量補充。

3. 持之以恆的運動: 每日進行至少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體能活動,能有效刺激腸道蠕動,使腸道保持活力。

4. 確保充足睡眠: 維持每日至少 7 小時的優質睡眠。睡眠不足和長期壓力會影響荷爾蒙分泌,進而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

5. 適量補充益生菌: 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的健康平衡。建議選擇標明具體菌種,並適合個人體質的益生菌產品。

最後,如果發現自身長期受到排便不暢的困擾,務必及早諮詢專業醫生尋求適切的協助,切勿過度依賴酵素或瀉藥。亂用這些產品不僅可能導致腸道功能惡化,更可能掩蓋潛在的腸胃疾病,從而延誤診斷與治療。

相關文章:【便秘】如廁3大坐姿邊個最易排便?4個穴位助腸胃蠕動防便秘 👇👇👇

+12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