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放緩數據湧現 花旗劉利剛:不必擔心

中國消費放緩數據湧現 花旗劉利剛:不必擔心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中國1月份乘用車銷量按年下挫17.71%,至202.11萬輛,是7年來最大跌幅。汽車銷量大幅下滑,零售銷售數據低迷,加上內地房地產市場降溫,市場憂慮中國消費市場疲弱。花旗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預計,中方即將宣布刺激消費的新政策,特別是汽車行業。

據《CNBC》報道,劉利剛表示中國的減稅政策效果尚未體現,待市場情緒開始趨於穩定,消費者將樂於再次消費。

另外,牛津經濟諮詢社高級經濟學家何天傑認為,雖然汽車銷售表現不佳,但中國消費者在醫療保健、旅遊等開銷,持續增加,已達總消費額的一半以上,整體零售業仍有穩健增長。若只因汽車需求下滑,而擔心中國消費轉趨疲軟,可能是憂慮過多。

北京、上海消費雪崩 11月零售總額較去年同期暴跌逾10%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內需消費疲弱情勢持續,今年以來北京與上海等一線城市更出現消費大幅下滑的現象。根據北京、上海市統計局最新數據,11月兩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下跌至-14.1%與-13.5%,增速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4.8和24.4個百分點,顯示消費雪崩現象正在加劇。

內媒《財新網》報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0%,較上月增速放緩1.8個百分點。今年前11個月累計增速維持在3.5%。相比之下,北京、上海同期的零售總額降幅擴大至2.8%和3.1%,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北京統計局分析,11月消費下滑主因包括「雙十一」促銷提前釋放部分需求,以及高基期效應等。從消費類型看,11月北京餐飲收入降幅縮窄至4.2%,但商品零售由增長1.4%轉為下降14.9%,汽車、文化辦公用品等類別亦呈下跌趨勢。上海統計局則指出,「用」「穿」類商品零售總額年比分別下降20.3%和7.4%,跌幅超過30和20個百分點。

中國近來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持續不樂觀,消費、製造業、進出口數據全線下滑。圖為金融機構雲集的上海陸家嘴。 (路透社)

《財新網》報道指出,北京、上海消費走弱的另一關鍵原因是外資企業撤離導致的高消費群體流失。作為外資高層聚集的兩大城市,其消費影響程度顯著高於二、三線城市。同時,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分析,經濟下行導致工作機會減少,使部分年輕人離開北京、上海,轉往其他城市尋求發展,進一步削弱了當地的消費能力。

此外,中國經濟低迷和金融反腐行動亦對高端消費造成壓力,高端餐飲首當其衝。這些因素共同推動北京與上海消費雪崩式下滑,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結構面臨的深層挑戰。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