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泰同意收購香港快運 最快周二公布消息

傳國泰同意收購香港快運 最快周二公布消息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早前傳出國泰航空有意收購本地廉航香港快運。今晚(25日)《南華早報》引述消息指,國泰已同意收購香港快運,並最快周二(26日)正式公布消息。《香港01》向國泰、香港快運查詢,國泰回覆指不會回應。

早前國泰表示,正積極商談收購香港快運。(資料圖片)
早前國泰表示,正積極商談收購香港快運。(資料圖片)

本月初,國泰宣布正積極商談一項涉及香港快運的收購事項,不過當時無法確定會否訂立任何協議。《南華早報》今日引消息指,國泰已同意見收購香港快運,暫未有詳細資料,但國泰最快或於明天(26日)正式宣布消息。

國泰早前指,相信廉航有一定的需求,也可跟國泰現行營運模式互補,認為香港快運可配合國泰航空集團的航空網絡,令往來香港的航班接駁力以倍數增長,從而進一步壯大香港國際機場的樞紐地位,應付區內越見熾熱的競爭。

地震傳言僅煙幕! HK Express 勁蝕5億原因曝光 翻生靠兩大條件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今日已經是8月中,暑假已過了超過一半,相信不少香港市民特別是家長,會把握暑假這個空檔,與家中長者及兒女一同出外旅遊。並且相信多以亞太區為目的地,如內地﹑韓國﹑台灣。等等,香港人時常笑指為「鄉下」的日本呢?日前國泰航空於業績報告內指出,8月前往日本的機票預訂情況有回升,不過仍未復常。可見之前前往日本機票需求有異常情況。

這個異常情況,對國泰旗下主打日本航線的香港快運業績,確實帶來衝擊,在今年上半年更錄得超過5億元虧損。但是外界更加關注,廉價航空發展是否陷入困局。其中摩根大通指出,新增航線及競爭增加,進一步增加低成本航空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出現地震傳言 港人5月及6月暫停返「鄉下」

究竟香港人多偏好前往日本旅遊?據日本政府觀光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23年1月﹑即全面開關後,每月到訪日本的港人逾10萬人次。其中在2024年12月,到訪日本的港人旅客人次達到28.56萬,為開關後最多的1個月。其後數個月,因為假期因素,前往日本的港人人次出現波動,維持每月約20萬附近。

不過有日本漫畫家作出預測,於7月南海海槽將出現大地震,屆時日本將受到波及。有關說法在不同媒體上流傳,促使港人卻步,暫時告別「鄉下」。5月份訪日港人人次按年跌11.2%至19.3萬人次,至今年6月份,訪日港人人次按年大跌33%至大約16.7萬。

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7月16日公布的2025年6月訪日人數。(JNTO)

讓人更加關注的地方,在於同月,包括來自中國﹑韓國以及新加坡等多個地區的訪日旅客,數目都有增加。其中來自中國的旅客達接近80萬人次,較2024年6月增加2成。數據亦顯示,上半年訪日旅客的來源地,只有香港是下跌。至於前往日本的港人旅客減少。

據觀光局分析港人減少前往當地,既因為學校假期因素,亦因為有社交媒體不斷傳播當地可能發生地震消息。

前往日本旅客數目減少,航空公司業務直接受到影響。《彭博》此前報道,據旅遊數據公司ForwardKeys的數據分析顯示。自4月份以來香港、台灣和韓國,飛往日本的機票預訂量有所下降。尤其是香港的預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了50%。此外包括7月5日在內的6月底至7月初的一周,預訂量更大幅下降83%。

港人暫別「鄉下」  香港快運業績大走樣

國泰在今年7月,公布6月份營運數據時,便指出旗下香港快運,因為運力主要部份的日本航線表現疲弱,導致6月份乘客運載率顯著下降,當月香港快運的客運載率按年下跌15.7個百分點至70.5%。上半年整體客運載率亦下跌6.2個百分點至78.9%。

(圖片來源:HKexpress)

從有關數據反映出到訪日本的港人旅客減少,對香港快運業務構成影響。在國泰中期業績內指出,香港快運的客運收益為30億元與去年相若,但是運載率卻較去年下跌收益率跌幅,更加達到21.6%至43.2仙。整體而言,香港快運在今年上半年,錄得除財務支出淨額及稅前虧損5.24億元,去年同期卻錄得6,600萬元溢利。

出現有關情況,國泰管理層在業績公告內指出,受到兩個原因影響。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旅客受地震傳言影響,暫時避免前往日本等傳統熱門目的地。另一個原因是新增航線發展成熟需時。

國泰主席賀以禮。

國泰主席賀以禮在業績內報告,指出香港快運繼續面臨短期挑戰。不過他亦指出,前往日本的機票預訂有所回升,但尚未回復至正常水平。

賀以禮亦指出,香港快運已迅速擴展航線網絡,認為相關航線需時才可以發展成熟,但顧客初期反應熱烈。他又指出隨著香港快運持續發展﹑提高效率,以及進一步鞏固其基礎預期將會帶來盈利。

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

其後在記者會上,國泰行政總裁林紹波補充,隨著地震未有發生機票訂座已逐步回升。過去香港快運多依賴日本航線,佔比達到50%。不過香港快運旗下航線,已拓展至台灣﹑韓國,以及內地多個城市。通過多樣化站點減少日本單一航線的影響,又形容最壞時刻已過去。

其實香港快運去年在業務上亦有一定壓力。香港快運去年錄得虧損4億元,轉盈為虧。運載率按年下跌2.6個百分點至83.4%,收益率下跌22.8%至52.2仙,國泰在2024年業績內指出,受到有5架空中巴士 A320neo飛機,因普惠發動機問題而停飛,對飛機使用率及營運效率帶來影響,同時指出區內可運載量增加,短途市場票價迅速正常化,導致收益率壓力增加。

(香港快運提供)

翻查官方數據,去年港人到訪日本總人次達到268.35萬,平均每月到訪日本數目為22.36萬人次。而今年上半年前往當地港人數目為127.11萬人次,即平均每月為21.18萬人次。換言之每月平均前往日本港人數目,只是下跌約5.3%。

從國泰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可以反映出香港快運面臨競爭壓力,並且仍在受到挑戰,同時新航線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帶來貢獻。

市場人士唔Like國泰業績 股價單日曾瀉一成

除卻香港快運業績大走樣外,其實市場人士,對國泰中期業績「並不收貨」。於8月6日中午公布業績後,當日午後股價曾下瀉1成。雖然國泰整體業績表現仍屬穩健,其中收益增加9.5%至543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升1%至36.5億元,派息維持在20仙。不過要留意旗下國泰航空,縱使客運收益增加14%至342億元,以及運載率提高2.4個百分點至84.8%。可是受到市場上可載客量增加影響,收益率下跌12.3%至60.4仙。

另一點需要關注,就是國泰營業開支走勢。上半年整體營業開支增加10.4%,其中員工開支增加20.7%。另外兩項開支﹕即機上服務及乘客開支,以及著陸﹑停泊及航線開支。分別按年增加32%及22.9%。受到成本上揚影響,上半年未計非經常性項目的營業溢利錄得59.26億元,基本上與去年同期持平。

對於客運收益率下降,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指出,不可以混淆票價與收益率,票價主要是受到供求關係影響。同時公司新增多條長途航線,以及加強原有航線的運力,如增加北美航線運力50%。由於長途航線收益率,是低於短途航線,同時過境客增加亦會影響收益率。她又指出東南亞地區,對北美航線需求仍然強勁,整體載客量已回升。加上客運是設有前艙及後艙,當商務客位等前艙需求增加,有助加強公司收益率。

三間大行看淡國泰 齊齊降評級

雖然國泰管理層落力解畫,但是證券業界似乎反應平平。包括滙豐﹑摩根大通及大和等3間券商,均降低國泰評級。

其中摩根大通指出國泰業績不及預期,主要原因,包括客運收益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2%,及營運成本上升,以及市場競爭壓力加劇。同時指出國泰業績不及預期,與同業新加坡航空業績欠佳相呼應。

摩通又指出,雖然國泰現金流強勁,但是資本負債比率基本保持不變,派息比率略為下降,因此下調對國泰盈利預測,同時將評級由中性降至減持,目標價則由8.1元升至8.2元。

摩根大通又於報告內,比較兩間公司旗下廉價航空公司表現,並指出香港快運及新航旗下的酷航(Scoot)均面臨收益壓力,而且表現未達到市場預期,酷航的乘客收益下降幅度超過預期,上季度下降5%至每客公里0.61坡元,折合約37.3港仙。香港快運的乘客收益,按年下降了21.6%,降至每客公里43.2港仙。

摩根大通同時指出,區域市場機票價格快速回歸正常化,加劇兩家公司的收益壓力。而新開設的航線需要時間成熟,進一步增加低成本航空公司所面臨的挑戰。

至於滙豐則於報告內指出,長途航線收益率不及短途航線,以及轉機乘客在航班組合中增加,導致收益率被稀釋。因此預料在未來數年對國泰乘客收益率,造成結構性壓縮。

滙豐又預期在貿易緊張的不確定性,對需求帶來威脅。同時客運航班持續正常化,腹艙運力增加將壓低貨運費率,潛在需求疲弱及運力增加結合下,貨運收益至年底將會持續承壓。

滙豐將國泰2025至2027年經常性盈利下調,幅度介乎9%至12%。同時認為在乘客及貨運收益雙重壓縮下,國泰中期盈利上升空間受到限制。因此將國泰目標價由9.4元下調至8.9元,評級由持有降至減持。

此外大和表示將國泰評級,由持有降至跑輸大市,同時將目標價由10.5元降至9.5元。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