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將於7月6日至7日在巴西舉行。中國官方日前宣佈中國總理李強將應邀於7月5日至8日赴巴西里約熱內盧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這是中國國家主席16年來首次缺席金磚領導人峰會改派總理參加。
不少聲音認為,202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巴西出席G20並對巴西進行了國事訪問,2025年5月巴西總統盧拉訪華出席中國-拉共體論壇,中國和巴西領導人的互動非常多,該談的重要議程已經充分交流,習近平沒必要再赴巴西。
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這只是中巴兩國的交往情況。中國領導人赴巴西並不會單純訪問巴西,其重要任務是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並同其他金磚國家領導人交流。習近平缺席金磚領導人峰會,是否意味着中國對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的判斷出現變化?
圖為2025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巴西出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議。(Reuters) 事實的確如此,領導人峰會召開之前,金磚國家已經召開外長會為領導人峰會做鋪墊。但在2025年4月的里約熱內盧金磚國家外長會議上,13國未能就聯合公報達成一致,這是自2010年南非加入以來金磚機制首次出現此類僵局。這一事件暴露了擴員後金磚國家內部的結構性矛盾:眾口難調。
據了解,中方希望在公報中加入「反對美國關稅霸權」的表述,但遭到印度等國反對,最終只能由主席國單獨發表聲明。俄羅斯希望關切烏克蘭危機也被質疑政治化。可以預料此次領導人峰會各方能夠達成的共識並不會太多。
2024年俄羅斯主辦金磚峰會,原本俄羅斯希望在峰會討論金磚貨幣支付體系,但遭到印度的反對,印度堅持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推行本國貨幣盧比,所以這一計劃和印方的發展方向不符。其外長蘇傑生公開宣稱「沒有去美元化戰略」。2023年金磚峰會的主辦國南非也反對討論金磚貨幣項目,認為經濟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各個國家發展情況也不同。在2025年的峰會上,可以預計金磚貨幣支付體系能夠繼續推進的可能性不大。
巴西是2025年金磚國家主席國。圖為巴西總統盧拉(Lula da Silva)。(Reuters) 近年來金磚擴容迅猛,各國意見分歧較大,金磚國家經過投票,決定暫時停止擴員,改為內部的制度整合。今年4月中國外長王毅在金磚外長會提出四大改革主張,中方正推動越南成為夥伴國、升級反恐工作組等具體機制建設。可以預計今年的領導人峰會應該沿着內部整合的道路繼續前行。
中國改派總理出席金磚峰會,屬於降格出席,而非領導人缺席會議。這說明中國仍然重視金磚關注金磚,但是根據今年金磚峰會的實際情況有了略微的調整。
更為重要的是金磚峰會7月6日至7日召開,如果習近平出席會議,那麼從7月5日起習近平以及相關核心陪同人員都要奔赴巴西。而中國外長王毅的外交日程定在了歐洲。6月30日至7月6日他訪問歐盟總部並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訪問德國舉行第八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訪問法國舉行中法外長會談並出席中法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新一次會議。王毅此訪實際上是為習近平7月訪問歐洲舉行中歐領導人峰會做前期鋪墊的。
因此習近平以及王毅等中國外交主要負責人近期的重點外交方向應該是中歐。這和金磚國家峰會有一定的日程衝突。而如果習近平7月訪問歐洲出席中歐領導人峰會,那將是這一定期會晤機制由總理出席升格為了國家主席出席。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中歐關係若能取得突破顯然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