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改革.拆局|香港學深圳推智慧政務 除了AI還欠什麼?

公務員改革.拆局|香港學深圳推智慧政務 除了AI還欠什麼?
撰文:何夏怡
出版:更新:

財赤之下,公務員事務局多次強調要運用科技減省人手,各界關注實際措施。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前日(26日)聯同立法會考察團到深圳考察,了解當地智慧政務的實施情況。有參團議員形容,深圳公務員配備了人工智能(AI)助手高效處理文書,又借助AI生成專業法律意見及合同,「唔淨係諗,而係做得到」。

除了對深圳在政務上發揮AI效能嘆為觀止,多位參團議員接受《香港01》訪問時還指出,深圳政府善於打破部門壁壘以提高辦事效率,他們既認同深圳政務中心「一站通辦」做法,也讚賞深圳用一個政務App處理不同公共事務,不像香港政府部門有多達76個App,且不少功能重疊。

促成此次考察的背景是,正當香港社會激烈爭論如何提升香港公共治理效能、公務員編制是否與時代脫節之際,深圳福田區政府宣布引入「AI數智員工」以協助公職人員處理工作。考察歸來,觀乎幾位團員的「心得」,香港若想真正落實「智慧政務」,需要突破的不只是技術關卡。

公務員編制如何適應時代需求,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資料圖片)

議員料AI政務可減省七成文書工作

財赤之下特區政府繳盡腦汁開源節流,今年2月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凍結公務員薪酬,同時計劃削減約1萬個公務員職位。當局表明要善用科技提升政府運作效能。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今年3月21日開會時,委員會主席、民建聯選委界議員林琳表示,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達成共識,一同到深圳取經。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林琳(黃浩謙攝/資料圖片)

楊何蓓茵在社交媒體形容,考察目的是了解深圳公務員如何用人工智能處理政務。林琳則分享,當地政府為公務員配備AI助手協助處理文書,公務員可登錄賬號使用。她估計,港府若引入此技術,可以減省一半到七成的文書工作。另一位團員、經民聯選委界陸瀚民對深圳一家科企應用的法律大模型「WiseLaw」印象深刻,稱該模型以AI生成法律意見和合同,並為合同雙方解難,甚至可取代初級律師。

經民聯陸瀚民形容深圳智慧政務令人「嘆為觀止」。(廖雁雄攝/資料圖片)

陸瀚民形容深圳智慧政務令人「嘆為觀止」,「大家都覺得AI好幫到手」。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對「AI好幫到手」已深有體會,包括利用AI處理文書工作。社會討論公務員編制時,文書及秘書職系中一些顯得不合時宜的工種亦備受質疑。例如,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網頁,截至去年9月30日為止,政府共計有224名各級打字員,月薪介乎16135元至53980元。

特區政府其實在去年年中已開始試用本地研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書輔助應用程式,但外界仍未切實感受到它帶來的變化。楊何蓓茵曾稱,面對公務員削減職位壓力,會審視似AI取代人力以填補部分空缺。但AI的作用顯然不只是「填補空缺」。談及港府可怎樣應用AI時,陸瀚民便指出,不少職責可以透過AI整合,當局需思考如何用既定人手做更多事情。

倫理、私隱難題如何解決? 深圳有橋

每當谈及應用技術處理政務,甚至只是打破各部門壁壘以共享數據,香港的行政與立法機關,以至社會輿論,總要就私隱、倫理等問題辯論不休。反觀深圳卻早已採取行動消弭爭議:去年9月,福田區政府推出《福田區政務輔助智能機器人管理暫行辦法》,為推廣智慧政務打破壁壘。楊何蓓茵亦在社交媒體提及該辦法,形容其為規範智能機器人建章立制,確保AI應用有合適規管。

5月26日,楊何蓓茵聯同立法會代表團到深圳開展職務考察。(楊何蓓茵Facebook)

考察團成員、選委界議員江玉歡認為香港可以借鑒。她指出,文件相當詳細,規定了AI政務使用者監督、規範AI的責任,「邊個使用邊個負責,其實唔設計好法例,就無法創新」。江玉歡續指,深圳政府的創新要義是「唔係難就唔做,唔淨係諗,而係做得到」。

公務員系統要改革 技術只是其一

改革成為香港近年關鍵詞,京官、港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面對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本港要「識變、應變、求變」,透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若將視線落至公務員系統,應用科技提速增效雖然屢屢被提起,但各政策局各自為政、「簡單事複雜做」的傳統,似乎亟需解決。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指,智慧政府有很大空間可做,惟本屆政府需要有大突破。(周令知攝)

陸瀚民、江玉歡都提及,深圳市民可在福田的電子政務中心享用「一站通辦」服務,一次過辦理落戶、電費、水費多項業務,又有「一網通辦」,透過一個政務App辦所有事項。香港呢?一項訴求多個部門轉介是常態,而根據數字辦資料,政府各部門可供下載的App多達76個。

這背後或許是資源整合和部門對接的不到位。江玉歡坦言,智慧政府有很大空間可做,惟本屆政府需要有大突破,「以往是各自為政,而家如何打破部門之間嘅壁壘?」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