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湘菜轉型 湖南實施「減油減鹽」三年計劃 打造健康新湘菜

重口味湘菜轉型 湖南實施「減油減鹽」三年計劃 打造健康新湘菜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湖南長沙近期已成為「港人北上」的新熱門地,街頭巷尾的重口味湘菜讓不少港人辣得過癮又叫苦連天。近日這股「香辣魅力」將迎來轉型,5月28日,湖南省委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總體方案》,其中一大亮點正是啟動「減鹽減油」三年新湘菜營養提升行動,藉健康化轉型推動飲食與慢病治理協同發展,讓市民「吃得開胃、吃得健康」。

5月28日,湖南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總體方案》。

《方案》提出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逐步實現慢性病日常管理可不出村、一般常見病種可不出鄉、覆雜常見病種可不出縣、多數病種可不出市、所有病種可不出省的目標,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IShowSpeed在湖南長沙直播時品嚐湖南美食。(視覺中國)

更明確了20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一項就是開展減鹽減油新湘菜營養提升行動,實施「減鹽減油」三年行動計劃;在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食堂開展減鹽減油試點;探索「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推廣機制;完善新湘菜標準體系;開展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加大營養指導員等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優化營養健康服務,建立臨床營養篩查評估工作機制,推動相關慢性病的營養防治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及治療膳食的規範化應用。

據統計,中國居民日均鹽攝入量超推薦值(5克)近一倍,食用油攝入也普遍超標。高鹽(鈉)和高油(脂肪)的飲食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誘因。減鹽減油能直接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風險,是預防醫學中最具成本效益的幹預措施之一。

在外界印象中,湘菜重油重鹽。但隨著健康理念的逐漸深入,湘菜在菜式上進行了諸多改良,既保持地方特色,也滿足健康需要。

湖南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湖南日報)

早在去年10月,湖南省委主要領導在專題調研湘菜產業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時強調,要處理好「口感」和「健康」的關系,積極推動研制和推廣「減油減鹽」健康新湘菜。

去年12月,全省餐飲商會聯合發布《健康湘菜倡議書》,推動1000余家餐飲企業開展菜品改良,從源頭引導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湘潭市疾控中心食堂引入智慧管理系統,實現菜譜標準化和個性化營養分析,職工人均油鹽攝入量分別降至40克和9克,餐廚垃圾減少55%。在岳陽,「麻辣王子」辣條推行「四減」標準,通過工藝革新將含鹽量降低30%,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證明健康化轉型同樣能創造市場價值。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