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視選購術語 LCD、OLED、QLED是什麼?理想家庭影院這樣選

揭秘電視選購術語 LCD、OLED、QLED是什麼?理想家庭影院這樣選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在如今的電視市場,各種技術名詞層出不窮,彷彿給消費者築起了一道高牆。什麼「量子點」「OLED」「MEMC」「HDR」……這些名詞聽起來高深莫測,讓不少人在選購電視時一頭霧水。今天,我們就來用通俗易懂的話,把這些電視評測和選購中的專有名詞「翻譯」一遍,讓你輕鬆選到心儀的電視。

大家都想買一部合適自己的電視機。(unsplash@kevin-woblick)
大家都想買一部合適自己的電視機。(unsplash@kevin-woblick)
+14

屏幕顯示技術:

LCD(液晶顯示)

LCD電視是最常見的電視類型。簡單來說,它就像是一塊夾心餅乾。中間是一層液晶,兩邊是兩塊玻璃板。液晶本身是不發光的,需要依靠背光源來照亮屏幕。背光源就像是一盞燈,把光打在液晶上,液晶通過控制光線的通過量來顯示不同的顏色和圖像。LCD電視的優點是價格相對親民,技術成熟,適合大多數家庭使用。不過,它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背光源的存在,屏幕的厚度會比較厚,而且在顯示黑色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漏光的情況,影響畫質。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電視可以說是電視界的「貴族」。它的原理和LCD完全不同。OLED屏幕是由一層層的有機材料組成的,每個有機材料的小顆粒都可以自己發光。這就意味着,OLED屏幕不需要背光源,每個像素點都可以獨立控制發光和熄滅。這就帶來了很多優點。首先,OLED屏幕可以做得非常薄,就像一張紙一樣,看起來非常時尚。其次,它的對比度非常高,因為黑色部分可以完全不發光,所以黑色看起來非常純正,畫面的層次感很強。而且,OLED屏幕的響應速度非常快,可以有效減少畫面的拖影現象。不過,OLED電視也有缺點。它的價格比較貴,而且由於有機材料的特性,可能會出現燒屏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長時間顯示同一個畫面,屏幕上可能會留下殘影。

(中關村在線提供)

量子點電視(QLED)

量子點電視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它的原理是在LCD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升級」。量子點是一種納米級別的小顆粒,它可以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然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在量子點電視中,背光源發出的光先經過一層量子點膜,量子點膜會把光轉換成更純淨的紅、綠、藍三原色光,然後再通過液晶顯示圖像。這就使得量子點電視的色彩表現比普通LCD電視更好,顏色更加鮮豔、準確。而且,量子點電視在亮度方面也有優勢,可以讓畫面更加明亮。不過,它本質上還是LCD電視,所以也會存在背光源帶來的厚度和漏光等問題。

畫質表現:

色域

色域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它就是用來衡量電視能顯示多少種顏色的指標。簡單來說,色域範圍越大,電視能顯示的顏色就越豐富。比如,一個色域範圍小的電視,可能只能顯示紅色、綠色和藍色這三種基本顏色,而色域範圍大的電視,可以顯示從淺紅到深紅、從淺綠到深綠等各種細微的顏色變化。常見的色域標準有sRGB和DCI-P3。sRGB是比較基礎的色域標準,大多數普通電視都能達到;而DCI-P3是更高級的色域標準,通常用於電影製作和高端電視,能顯示出更鮮豔、更豐富的色彩。如果喜歡看電影或者玩遊戲,色域範圍大的電視會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

色域是用來衡量電視能顯示多少種顏色的指標。(中關村在線提供)

色準

色準就是電視顯示的顏色是否準確。比如,一張圖片上本來是鮮紅色的蘋果,如果電視的色準不好,可能會顯示成偏橙色或者偏紫色的蘋果。色準的衡量標準是ΔE值(讀作「德爾塔E」, Delta E),ΔE值越小,說明顏色越準確。一般來說,ΔE值小於2就可以認為是色準比較高的電視,適合對色彩有較高要求的用戶,比如設計師或者電影愛好者。

亮度

亮度是指電視屏幕的發光強度,單位是尼特(nit)。亮度越高,電視屏幕就越亮。在明亮的環境下,比如白天開着窗簾看電視,亮度高的電視畫面會更清晰,不容易被環境光影響。一般來說,普通電視的亮度在300-500尼特左右,而一些高端電視或者專門用於戶外的電視,亮度可以達到1000尼特甚至更高。不過,亮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亮度太高,在黑暗環境下看電視可能會刺眼,對眼睛不好。

背光分區

背光分區是針對LCD電視的一種技術。我們知道,LCD電視需要背光源來照亮屏幕。背光分區就是把背光源分成很多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可以獨立控制亮度。比如,當電視上有一個黑色的夜空和一個明亮的星星的畫面時,沒有背光分區的電視可能整個屏幕的背光都亮着,導致黑色部分看起來不夠黑。而有背光分區的電視,可以讓黑色部分對應的背光區域關閉,只點亮星星部分的背光,這樣黑色就更黑,星星更亮,畫面的對比度更高。背光分區的數量越多,畫面的明暗過渡就越自然,畫質就越好。不過,背光分區技術也會增加電視的成本和複雜度。

背光分區是針對LCD電視的一種技術。(中關村在線提供)

刷新率

刷新率是指電視屏幕每秒鐘刷新畫面的次數,單位是赫茲(Hz)。刷新率越高,畫面就越流暢。比如,看體育比賽或者玩遊戲時,高刷新率的電視可以減少畫面的卡頓和拖影。普通電視的刷新率一般是60Hz,而一些高端電視或者遊戲電視的刷新率可以達到120Hz或者更高。120Hz的刷新率意味着每秒鐘屏幕可以刷新120次畫面,比60Hz的電視在顯示快速運動的畫面時更加流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內容源(比如視頻、遊戲)也支持高刷新率時,高刷新率電視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比如,普通的電視節目一般是30幀/秒或者60幀/秒,即使電視支持120Hz刷新率,也很難體現出高刷新率的優勢。

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電視屏幕從一個畫面切換到另一個畫面所需要的時間,單位是毫秒(ms)。響應時間越短,畫面切換就越快,拖影就越少。比如,在玩遊戲或者看快速運動的畫面時,響應時間長的電視可能會出現畫面模糊或者重影的情況。一般來說,LCD電視的響應時間在5-10毫秒左右,而OLED電視的響應時間可以達到1毫秒甚至更低。響應時間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遊戲畫面的切換速度很快,響應時間短的電視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畫質提升技術:

MEMC(運動補償技術)

MEMC技術是為了解決畫面拖影問題而誕生的。想象一下,你在看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球員在快速奔跑時,畫面可能會出現模糊或者拖影的情況。這是因為電視的刷新率跟不上畫面的快速變化。MEMC技術就像是一個「插畫師」,它會通過算法計算出畫面中物體的運動軌跡,在兩幀畫面之間插入新的畫面,讓畫面的運動更加流暢。就好比原本畫面是「球員在A點」和「球員在C點」,MEMC技術會在中間插入「球員在B點」的畫面,這樣看起來球員的運動就更加連貫了。不過,MEMC技術也不是萬能的。如果算法不夠精確,可能會出現一些插幀錯誤,導致畫面出現奇怪的閃爍或者變形。

HDR(高動態範圍)

HDR技術是讓畫面的明暗對比更加鮮明。在普通的電視畫面中,亮部和暗部的細節可能會丟失。比如在看一部電影,有一個場景是夜晚的城市,天空中有明亮的路燈,而地面有一些陰影。普通電視可能會把路燈的亮部顯示得過曝,一片白,而陰影部分又看不清細節。HDR技術就像是給畫面加了一個「調光師」,它可以讓亮部更亮,同時保留亮部的細節,讓暗部更暗,同時也能看清暗部的細節。就好比把一個灰度範圍很窄的圖片,拉伸成一個灰度範圍很寬的圖片,讓畫面的層次更加豐富。不過,HDR技術也需要硬件支持。只有支持HDR解碼的電視,才能真正發揮HDR內容的優勢。而且,不同的HDR標準(比如HDR10、DolbyVision等)對電視的要求也不一樣,消費者在選購時需要注意電視支持的HDR格式。

HDR技術是讓畫面的明暗對比更加鮮明。(中關村在線提供)

音響技術:

杜比全景聲(DolbyAtmos)

杜比全景聲是一種環繞聲技術。傳統的環繞聲可能只是在電視周圍佈置幾個揚聲器,讓聲音從不同的方向傳來。而杜比全景聲就像是給聲音加上了「翅膀」,它可以讓聲音在三維空間中自由飛行。比如在看一部科幻電影,飛船從頭頂飛過的時候,你可以清晰地聽到聲音從頭頂上方傳來,而不是僅僅從前面或者側面。這是因為杜比全景聲技術可以讓聲音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定位,通過特殊的算法和揚聲器佈局,營造出更加逼真的三維聲場。不過,要體驗杜比全景聲,不僅電視需要支持,還需要有支持該技術的音響設備和內容源。

DTS(數字影院系統)

DTS也是一種環繞聲技術,它和杜比全景聲有些類似,但又有自己的特點。DTS更注重聲音的清晰度和細節表現。它通過特殊的編碼和解碼技術,可以更好地還原聲音的原始狀態,讓聲音更加真實、自然。比如在聽一首交響樂,DTS技術可以讓每種樂器的聲音都更加清晰,層次分明。而且,DTS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比如DTS:X,它也支持三維聲場的營造,和杜比全景聲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疊,但在實現方式和聲音表現上又各有千秋。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預算來選擇支持哪種音頻技術的電視。

總結

選購電視時,這些專有名詞雖然聽起來很複雜,但其實它們都和我們的觀看體驗息息相關。屏幕顯示技術決定了電視的基本畫質,畫質提升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完美,音響技術讓聲音更動聽,智能系統讓操作更便捷,接口類型決定了電視的擴展性,而色彩表現、亮度、背光分區、刷新率和響應時間則是衡量電視畫質和性能的關鍵指標。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視。

延伸閱讀:電視選購必知要點 揭祕HDR/超薄/核心數隱藏風險 拒交智商稅(點擊連結看全文)

+10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