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印度|韋斯活及時修正完成救贖 向他「道歉」為時尚早

香港隊以1:0主場力挫印度,取得2027亞洲盃外圍賽C組分組賽首場勝利。賽前,「Westwood Out」的聲音在場內場外響過不停;賽後,不少球迷表示要向主帥韋斯活寫道歉信。直接從結論說起,今仗肯定是韋斯活帶隊以來,港隊踢得最出色的一場,但或多或少是出於他不再堅持,及時修正。
韋斯活去年執掌港隊,首仗友賽列支敦士登便革新港隊的排兵佈陣,採取時下流行的流動式陣式,防守時,老將費蘭度夥拍鐘樂安扼守中堅位置,陳晉一與周緣德分列左右閘,球隊呈4-5-1或4-3-3陣式;進攻時,費蘭度移前到中場協助組織,兩閘靠內收,兩個中場推前,形成3-2-5,跟曼城、阿仙奴等英超勁旅戰術相似。

不過這個新潮的戰術,對港腳的戰術理解要求極高,何時進攻何時防守,由守轉攻由攻轉守,要瞬間作出反應,因此港隊發揮也時好時壞;而且,38歲的費蘭度要走上走落,對他的體力要求亦不算合理。
港隊之前的對手大多是弱旅,問題不太大,球隊一度取得七連勝,但到亞洲盃外圍賽首仗作客新加坡,攻守轉換不順的問題顯現,球隊陷入劣勢下,韋斯活需於70分鐘換走費蘭度,回歸「正常的」4-3-3 / 4-5-1,最終守住0:0和局。及至上仗友賽尼泊爾,韋斯活堅持固我,但港隊表現無甚起色,最終只能以0:0悶和世界排名低22位的對手,加上他沒有徵召今季華人首席射手劉智樂,令不少球迷大叫「Westwood Out」。
不過,韋斯活今仗卻放棄了過去多場的堅持,費蘭度不再需要移前移後,而是夥拍陳俊樂踢中場中,進攻時,改由中堅周緣德移前到中場,費蘭度則再向前參與更多進攻。雖然在後場「建立進攻」(Build-up)時,兩閘依然內收,但到大軍壓前時,右閘茹子楠或左閘陳晉一都會選擇適當時機上前助攻。
韋斯活又收起了上仗備受批評的年輕黑人中鋒米高及輔鋒「肥彭」史堤芬彭利拿,以上仗顯示不俗級數的洛迪古斯任正箭頭,祖連奴在他身後串連,配合費蘭度與陳俊樂,令港隊攻勢的組織十分立體,尤其之前一大段時間稱傷的陳俊樂,可謂攻守兼備。
當然,韋斯活不是所有招數都奏效。由於主力右翼艾華頓缺陣,韋斯活今仗大膽地起用孫銘謙串演右翼,這名24歲可翼可衛的球員,過往都安放在左路,上仗對尼泊爾,便不時跟同樣可翼可衛的陳晉一換位,效果不俗;韋斯活另一個「奇招」是以效力山東泰山的李小恆出任正選左翼。
「孫銘」與李小恆在比賽初段發揮不俗,幾次與洛迪古斯或祖連奴的配合,都能殺到對方禁區附近,只是未能製造入球;但隨着對手開始適應,「孫銘」不習慣新位置、李小恆狀態不足的問題開始浮現,尤其後者多次傳球失誤或盤扭被截下,難怪韋斯活半場便以艾華入替。
艾華在自己的球隊南區比賽時,多踢右翼,今場卻擔任左翼,有少許不習慣,但一次接應右路傳中頭槌二傳,一次左路落底線傳中,雖然未能獻上助攻,但已交足功課了。反而是,韋斯活在最後階段放手一搏,換入小將吳宇曦,艾華串演右閘,此舉未見其利先見其弊;34歲的艾華不時「甩位」,然後中堅的鐘樂安要移到右路補位,防線佈陣十分混亂,令港隊在比賽後段門前險象頻生,還好是印度未能把握。
更幸運的是,後備入替的米高在補時階段接應長傳突入禁區,被對方門將侵犯,博得12碼,然後由「肥彭」小跳步式射入;備受批評的兩人,卻成為今仗致勝功臣
韋斯活及時修正,再加少許運氣,完成救贖,也令「Westwood Out」之聲暫時遏止。事實上,喊他「out」固然沒有基礎,畢竟他已取得連續10場不敗;但說要跟他道歉,亦似乎為時尚早,畢竟今仗雖然整體表現出色,但也有一點運氣成份。不過,球迷其實毋須二選一,與其每場都要表態 In 或 Out,不如留點力氣為港腳們送上打氣及歡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