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灣籍學者去年(2024年)放棄美國高校教職,轉任大灣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他原訂於9月開始上任,並且已經開始備課並搬到東莞生活,卻在到職當日被校方以email和口頭告知取消聘任,無具體理由,校方更一度聲稱他從美國寄送的履歷有「國籍問題」,藉以指控他有「台獨」疑慮。
日前.勞動仲裁結果公布。根據東莞市勞動仲裁庭裁決書,勞動仲裁庭認為,校方主張不聘任該名台師的理由,包含履歷記載的「國籍問題」,還有學科建設、人員需求調整等,不符合大陸《勞動合同法》所規定得以解聘的任何一個法定理由,所以仲裁庭不採納,並認定校方的解聘行為違法。
判決書顯示,勞動仲裁庭認為,該名台灣學者與大灣區大學於2024年9⽉2⽇⾄2024年9⽉27⽇期間存在勞動關係,並於2024年9⽉27⽇解除,勞動仲裁庭判決校方需支付該名台師該段期間的工資39,721.93元(人民幣,下同)和違法解除勞動關係賠償金24,681元,共計64,402.93元。
不過,該台灣學者認為自己為了這個教職放棄了美國的教職,加上校方先前允諾的各項研究經費等加總,在原訂合約期限內有人民幣百萬元以上,會繼續進行民事法庭上訴。
據此前報道,該學者原本在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工作合約還有2年多,但因為得到大灣區大學提供的六年教職合約,放棄了美國的工作搬家到東莞,花費了不少精力和金錢。
沒想到,卻在入職當天被校方人事單位處長張劍口頭告知拒絕入職,事後他有收到email告知取消聘任,至今未有收到正式書面通知。
據了解,校方在勞動仲裁庭更曾主張雙方所簽文件僅是人力資源部單方簽發,不具備雙方意思。不過該學者稱,當初簽約文件卻有現校長田剛的公章,該說法失真。
大灣區大學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東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為主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微信公眾號) 據了解,該名台灣學者被取消聘任的原因與大灣區大學的理學院管理層有關,因此校方一直無法出具合適的解聘理由。
另外,該學者在任職前已經應校方理學院院長段金橋和理學院講座教授葉錦武要求從去年四月已經開始準備相關課程,以及建立理論物理研究室和教職和博士後人員的評選以及招聘廣告等事宜,突然被單方面取消聘任且原因不明,令他備感錯愕。
據悉,大灣區大學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東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為主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2019年宣布將籌設定位為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學,計劃至2030年招生規模達到1萬人。但目前仍於籌備狀態,尚未獲得大陸教育部的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與大灣區大學(籌)(東莞市大灣區高等研究院)共同籌建的先進材料與綠色能源研究院聯合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項目。
台海基會:大陸資訊不透明,很多事情無法想像
台灣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也在記者會上公開回應此案件。羅文嘉指出,該師住宿都辦理完成了,卻突遭到大學說不聘用,現在為止沒有結果。
羅文嘉示警,大陸資訊不透明,很多事情是無法想像的。羅文嘉也提到,如果對岸一直不願意落實司法互助協議,不把相關資訊透明化,按照既有制度管道進行通報,那有何基礎告訴台灣民眾,「到中國大陸去旅遊、經商、觀光是沒有問題的,安全是獲得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