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拜登採守勢 選前「最後造勢」走訪3州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美國國會中期選舉11月8日舉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4日展開為期3天的造勢行程,走訪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加州(California)及伊利諾州(Illinois)。

當地媒體評論稱,新墨西哥州、加州及伊利諾州均為民主黨的主要票倉,認為拜登此行選擇走訪3地,表明民主黨在面臨外界指責,無法妥善處理無證移民、犯罪率上升及嚴重通脹等問題時,採取防守策略。

拜登的造勢行程避開中期選舉的數個主要「戰場」,包括亞利桑那州(Arizona)、內華達州(Nevada)及佐治亞州(Georgia)。他曾在這幾個州份中選舉獲利,得以入主白宮。

拜登與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11月5日往關鍵州份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造勢。奧巴馬兩期任內,皆由拜登擔任副總統。

特朗普上任|為何美國候任總統等待11周才就職?一文了解2大原因

撰文:劉耀洋 成依華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2024年11月塵埃落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第2度入主白宮,然而他卻要等待11周時間,到2025年1月20日才會正式宣誓就職。下文將為讀者整理出在這「11周」之間,美國各層級政府須要處理甚麼事情,以及制定上述規定的2大原因。

不少地方的領導人都會在選舉後不久上任,英國2024年7月4日大選後,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更是在7月5日點票確定工黨勝選後,同日隨即覲見英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拜相。為何美國要等11周?

100年前等待時間更長

事實上在100年前,美國候任總統要等得更久,綜合德媒《德國之聲》10日報道與美國政府網站指出,歷史上美國候任總統正式就職日期比目前規定更長,當選者要等到次年3月4日才會正式上任。

2024年11月6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West Palm Beach)向支持者發表講話。而妻子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和二媳婦拉拉(Lara Trump)則站在兩側。(Reuters)

這一規定直到1933年才發生改變,當時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25%,在這危急時期,時任當選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卻仍在等待就職,民眾均期待時任總統胡佛(Herbert Hoover)快點卸任,交棒予小羅斯福。

美國會、州政府為減少混亂、不穩定的可能性,最終於1933年通過憲法第20條修正案,將總統就職日從3月4日提前到1月20日。

那麼為何不直接把就職日推前到大選舉行的11月?

歷史慣例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政治學教授伯克曼(Michael Berkman)向《德國之聲》表示,美國政府中心於建國初期位於紐約,來自13個州的人們須花很長時間前往紐約參加就職典禮,而且各州前往紐約所花費的時間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有必要設立一個較長「等待期」。

這制度某程度上是一種歷史慣例,但不代表「等待11周」的規定在現代已沒有實用意義。

2024年11月5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出席在美國密歇根州舉行的競選集會。(Reuters)

美國複雜選舉制度

這與美國的選舉制度有關,在大選投票日後,這「11周」中還要經過多個選舉程序,才能正式確定選舉結果。

選舉日結束後,全國各州工作人員開始點票,程序漫長,媒體、分析機構等會先在全國範圍收集選票數據,推測出勝選者,此屬非官方性質,至於正式的選票認證程序,要先讓點票結果送交州政府,由州長認證,需時長得多。

2023年9月26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美國國會大樓。(Reuters)

美國總統並非通過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美國選舉人團的選舉人選出。在大選投票日後,各州要再確定選舉人團名單,然後這些選舉人在12月中旬舉行會議,投出該州的正式選舉人票,這些結果隨後會送交國會。

國會最後會於1月6日召開會議,統計從50個州收到的選舉人票,並由副總統主持會議並宣布勝選者。

若兩位候選人都獲得269票或無人獲得所需270張票的罕見情況,則由眾議院決定勝選者。候任總統將在餘下的2週公布內閣成員,直到1月20日正式就職。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