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印太將領近期傳出在與盟國高層軍官的會議上警告,中國大陸連續兩年在台海大規模軍演,已是實戰前的排演,呼籲盟軍共同因應;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則提出,要將改善軍售延宕作為改革重點。軍事學者分析,美軍擔憂對華軍事阻嚇能力下降,期盼透過加強與盟軍協作強化威懾。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與亞太多國軍事高層每年定期在夏威夷集會,今年聚焦情報分享、軍演安排與指揮系統共同運作等議題。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巴帕羅(Samuel Paparo)在會上警告,中國去年在一天內就出動152艘軍艦、四分之三兩棲艦艇和數10個陸戰旅級單位,在台灣周邊實施侵略性軍演,上個月也在相同範圍舉行數次大規模演練。 「這是(戰爭)登場前的排練,並非單純演習。中國處於危險競賽中。」
2024年8月27日,菲律賓馬尼拉,圖為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發表講話。(Reuters) 巴帕羅指出,對美國與盟軍而言,台海衝突初期的關鍵目標是癱瘓解放軍的雷達站、導彈基地與指揮中心,美方部署新型精準反艦導彈與高超音速長程武器則可精準擊沉敵艦。另一方面,美台盟軍可由陸地攻擊解放軍,同時取得戰時空域情報,為美國海空軍爭取調度空間。
據報道,美方在會議上提議將盟國整合成更有效的聯合作戰體系。超過20國軍方代表同意擴大聯合軍演、統一指揮鏈接與戰場通訊平台,部分盟國是首次參與此類深度整合。
另一方面,魯比奧5月21日在國會出席眾議院外委會聽證會時坦言,收到許多對於軍售延宕的抱怨,當前的改革重點之一是加速流程。
他提到,美國對外軍售面臨的另一個障礙是國防工業產能無法快速生產彈藥來滿足自身需求,也無法履行對夥伴的承諾。
美國共和黨參、眾議員當天下午提出「台灣+法案」(Taiwan PLUS Act),要求把台灣視同「北約+」(NATO Plus)成員,在軍售上享有相對便捷的待遇。
特朗普第一任內曾宣布多項對台軍售案,內容包括F-16V戰機等。(網上圖片) 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美軍的擔憂,除了來自解放軍實力迅速成長外,美軍自身戰力因正值新舊裝備更迭期,不但成長不如預期,甚至出現「短暫性下降」,加上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等領域的優勢,使美軍對阻嚇能力產生疑慮。
揭仲說,「美軍最強調的就是阻嚇,若失去實力上的明顯優勢,將無法阻止對手採取軍事行動,這才是印太司令部真正憂心的部分」。
他認為,美國積極整合盟軍力量,不僅是實際準備,也希望藉此釋放信號,強化對中國大陸的阻嚇效果。
2020年10月初,解放軍在台海演練登陸作戰。(中國央視截圖) 對於特朗普政府接下來的台海防衛政策走向,揭仲認為,特朗普及其核心決策圈最在意的,是確保任內不爆發台海戰爭,因此會支持美軍強化阻嚇。但一旦台海爆發危機,避免與中國開戰就是最高優先。
因此,他推論,一旦需要談判,美國可能願意在台灣議題上讓步,「像是對北京承諾限制美台政治軍事交流,甚至簽署新公報反對台獨」。
揭仲強調,特朗普政府未必會放棄台灣,但台灣在談判中可能淪為犧牲籌碼,「從特朗普的角度來說,說服台灣比說服北京容易得多」。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