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要求食品商控制價格 批評雀巢及百事等巨企拒配合

法國要求食品商控制價格 批評雀巢及百事等巨企拒配合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法國政府為遏制通脹,要求食品零售商和供應商控制價格。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31日表示,與75家大型零售商和生產商的代表進行2天會談後,業界已承諾凍結或降低5,000種日常用品的價格。但他特別指出,聯合利華(Unilever)、雀巢(Nestle)和百事可樂(PepsiCo)等跨國巨頭,並未配合協議。

勒梅爾表示,業界除已同意凍結或降低部份產品價格外,還同意將最初擬定明年進行的年度價格談判提前至9月舉行,預計將持續到10月中旬,並於明年1月份開始降價。

勒梅爾點名批評,聯合利華、雀巢和百事可樂等公司屬大型跨國企業,應該有更大承擔。此外,他指如果供應商降價後,零售商沒有跟隨減價,可能會受到處罰。他又強調,反欺詐機構將進行檢查,以確保零售商和生產商遵守承諾。

勒梅爾6月也曾與75家零售商和供應商達成協議,以求降低數百種產品的價格。但他日前承認,只有不到一半企業願意配合,因此又召開新的會議。

與英國一樣,法國的食品通脹持續高於10%。據法國31日公布的8月份數據顯示,儘管食品通脹率已連續第5個月回落,但仍處於11.1%的水平,幾乎是整體通脹率的2倍。受生活成本上漲影響,不少消費者被迫削減必需品的購買量。

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 消費者「勒緊褲頭」 減少食品日用品開支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在經濟前景不確定性升高之際,美國消費者開始收緊荷包,減少食品與日用品的開銷。百事可樂公司(PepsiCo)、Chipotle與寶潔(P&G)等消費巨頭近日相繼下調全年預期,反映消費信心普遍走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政策也加劇企業成本壓力。

《紐約時報》報道,據美國「會議委員會」3月調查,美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2021年初以來最低水平,反映出家庭對就業和財務狀況的憂慮日益加劇。

百事公司4月24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中宣布下調全年盈利預測,將原先預估的中個位數增長調降至持平,並稱消費者支出放緩及全球關稅上升對公司業務構成挑戰。

可口可樂、百事 (REUTERS)

公司財務總監考菲爾德(James Caulfield)指出:「與三個月前相比,我們現在對消費者的信心不如當時。」本季度百事營收同比下降1.8%,至179億美元(約1,388億港元),淨利潤下滑10%,至18億美元(約139.6億港元)。財報發布後,股價應聲下跌逾4%。

面對消費縮減,百事正調整產品策略,推出低於2美元的小包裝零食和更小尺寸的分裝選項,同時將應對關稅上漲的部分成本納入盈利預估。除了百事公司,其他企業也面臨消費縮減的挑戰。

墨西哥風味連鎖餐廳Chipotle表示,自2月起,美消費者出於節省考量減少外出用餐,導致同店銷售額自2020年以來首次下滑。該公司因此下調全年業績指引,預計於4月起實施的關稅將進一步推高食品、包裝和飲料成本。

Chipotle是美國知名速食連鎖店,有兩千間以上分店。(Facebook / @Chipotle)

公司總裁博特賴特(Scott Boatwright)說:「人們更多在家吃飯,經濟不確定性讓他們保持觀望。」

日用品巨頭寶潔則披露,消費者為節省洗衣劑減少了洗衣次數,並將消費「暫停」歸因於關稅政策劇烈波動、股市不穩及就業市場前景不明,並下調全年預期。

航空業亦受影響。美國航空撤回全年營收指引,行政總裁伊索姆(Robert Isom)指出,國內休閒旅客自2月起顯著減少。達美航空早前亦下調全年預期。

儘管面對本土市場壓力,百事表示其國際業務一季度表現穩健。不過,其公司高層也提到,減重藥物如Ozempic的流行削弱了零食消費需求,促使消費者轉向更小份量的包裝。

此外,衛生部長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近日公開批評含糖食品「有毒」,稱已與多家食品製造商達成協議,在2026年底前去除石油基人工色素。百事回應稱,公司逾60%產品已不含人工色素,未來幾年將逐步過渡至天然配方,或至少提供相應選擇。

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Reuters)

多重因素交織下,美國消費型企業正面臨需求減弱與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是否能在新的經濟周期中維持增長動能,仍有待觀察。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