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年輕人現糖尿病前期症狀卻不自知?及早就醫可逆轉患病

慢性病|年輕人現糖尿病前期症狀卻不自知?及早就醫可逆轉患病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病,但現在必須重新定義了。」參與2025年世界糖尿病大會的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醫師指出,亞洲糖尿病不僅與肥胖脫鉤,正朝向年輕化,許多年輕人已經出現糖尿病前期,甚至罹患糖尿病而不自知。

陳宏麟表示,根據世界糖尿病大會公布的最新資料,亞洲地區糖尿病前期盛行率攀升,部分國家甚至已超過成人人口三分之一。更令人憂心的是,由於糖尿病前期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率偏低,許多患者都在「錯過可逆期」後才被診斷,等出現疲勞、多尿、皮膚病變等症狀時,病情已進展,邁向不可逆的第二型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症狀易忽略(點擊下圖看清!👇👇👇):

+9

相關文章:糖尿病|長期高血糖損害記憶力?血糖失控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針對台灣現行代謝症候群防治計劃主要關注於20~69歲族群,20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的糖尿病前期防治顯得尤為重要。

亞洲青少年糖尿病前期的特殊情況

1. 較低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下的高風險:研究指出,南亞裔青少年即使在較低的BMI下,仍具有較高的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這與遺傳、體脂分佈等因素相關。

2. 疾病年輕化、糖尿病發病年齡更早、進展更快:近年來,亞洲地區青少年糖尿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相較歐美人種,亞洲人罹病年齡平均提早5~10年,且在確診時往往已有併發症。

在門診第一現場,陳宏麟分享要提早檢出糖尿病的困難,一般會到門診的都是有家族史或突然變瘦、變胖,或是家屬特別擔心才來求診,可是這些都是一小部份族群,其他並不會想到門診篩檢,另外也遇過有遺傳性但沒有警覺性的年輕族群,或是沒有遺傳性因生活習慣不良、暴飲暴食、愛喝含糖飲料,因為這些人完全沒有警覺,也成為糖尿病的隱性患者。

糖尿病3大飲食禁忌(按圖👇👇👇)

+2

相關文章:糖尿病症狀丨吃多尿多糖尿病徵兆?緊張壓力大易中招!飲食3要點

因應策略

1. 學校健康教育計劃:在學校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強調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糖尿病風險的認識。
2. 社區參與和家長教育:透過社區活動和家長講座,強調家庭在預防糖尿病中的角色,鼓勵家長為子女提供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環境。
3. 定期健康檢查:為高風險青少年(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提供定期血糖和相關指標的檢測,以便早期發現和干預。
4. 多部門合作:衛生部門、教育機構和社區組織應協同合作,制定和推行針對青少年糖尿病前期的綜合防治策略。

2025全球糖尿病管理指引出爐:不再只跟血糖數字奮戰 個人化保全身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楊宗衡醫師分享治療指引重點:

1. 以病人為中心:治療計劃會更看重您的整體健康狀況、心血管與腎臟風險、體重目標,甚至是生活方式與偏好。不再只是看血糖數字
2. 不只控糖,更要護心腎肝:管理糖尿病,絕對不只是降低血糖,最新實證都指向保護心血管、延緩腎臟病變的重要性。同時,關注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
3. 生活型態管理與藥物治療:近年來備受矚目的GLP-1受體促效劑 (如瘦瘦筆、瘦瘦針相關成分) 和SGLT2抑制劑 (俗稱排糖藥) 等,強調在控糖之外,對心血管和腎臟保護的作用
4. 體重管理的重要

相關文章: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可致血脂異常 醫盤點8症狀留心眼睛周圍浮腫👇👇👇

+8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呼籲,應將糖尿病前期視為「可逆的慢性病」,並將早期識別與健康行為介入納入全民健康政策。從無感到有感、從可逆到不可逆,只差一次篩檢的距離。

延伸閱讀:

性行為中的尿失禁其實可治!解決親密時刻的「漏」難言困擾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