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自喻金牌經理人 阮鄭夢芹銀禧小學校長:找出學生亮點

撰文:盧勁揚
出版:更新:

大埔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的校長鄧依萍在教育界服務已經有28年,最初任教中學的她眼見學生誤入歧途,但無法升學走回正路,於是毅然轉到小學任教,以及早參與學生的成長。她比喻自己為學生的「金牌經理人」,說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幫助學生找出他們的亮點,並加以發揮。

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校長鄧依萍最初投身教育界時於中學任教,但眼見部份學生誤入歧途後即使想改過自新亦無法繼續升學,於是決定到小學任教,早一些接觸有需要的學生。(盧勁揚攝)

毅然離開中學轉教小學 為及早幫助學生走回正路

鄧校長於九十年代入行,當時於屯門區一間中學任教,亦是輔導組成員之一。她說當年的中學生有一些小學時已經加入黑社會,任教的學校亦有兩名中三學生被列入屯門區警民關係組的更生計劃。她說兩名學生不想再行舊路,有用心改變自己,但受當年教育制度和學校規定及原則所限,能否升班仍然取決於成績及操行。她感嘆,「睇見幫佢嘅過程,唔係出半斤就有八兩,結果就係有啲留得低,有啲留唔得低」。有見及此,鄧校長毅然轉到小學教書,「早啲去小學去認識相類似嘅小朋友,而令到佢有一個盡快嘅改變」。

轉職小學後,她曾擔任一班來自五湖四海的小六學生的班主任,包括因學校停辦已被安置入學的學生,亦有新來港一個月甚至只有一星期的學童。為此,當時鄧校長亦特別思考在他們小學的最後一年可以「畀咩佢呢?」特別是新來港學童的家長,對香港教育期望甚殷。

最終鄧校長的用心教學獲得學生以行動回應,而令她感到最開心的是一名十分勤奮的學生先後升讀Band 1中學和中文大學,及後更投身教育界。她相信老師與學生會互相影響,「我教佢,佢有回應,我就更加努力去幫佢哋」,更說做老師就是「自作孽」,「你畀咁多功課改死你啦!」,但同時亦看到生命的改變,令她覺得繼續服務學生是值得的。

定位自己為學生「金牌經理人」 發掘學生才能

鄧校長以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形容自己的教育理念,相信不論是老師對學生,還是校長對老師,「都係每日做緊一啲嘢,未必係大龍鳳燒炮仗嘅東西,但有啲情況係每一日你去潛移默化、循循善誘,令佢知道自己係被看重」。

鄧校長還是中文老師的時候,工作之一是訓練學生參與朗誦,「嗰時我唔怕死嘅,我就會帶成十幾個(學生)嘅」,數字高於學校一般要求,原因亦是希望做到學生們的「金牌經理人」。她解釋,朗誦訓練只要使用同一誦材,學生數量對訓練時間影響不大,反而更讓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另外,雖然學生未必一直參與朗誦,但亦可能有學生繼續參與,並視之為口才訓練,「你作為經理人見到佢有才幹,可能睇得準可能唔準,但你要畀佢試,你唔畀佢試你都唔知自己眼光獨到」。

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的教學團隊成員,左起為李偉銘主任、鄭焯施副校長、鄧依萍校長、王思紅副校長及曹諾樂主任。(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提供)

學生關愛為學校特色之一 設「LIFE」價值觀教育及「21CL」STEAM課程

接受訪問的除了校長鄧依萍,亦包括該校的教學團隊成員。鄭焯施副校長在介紹學校時提到,學校的特色之一是重視關愛,透過不同的活動或服務計劃關心他人。她舉例,學校設有「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由學校的六年級學生擔任大哥哥大姐姐,在正式開學前的新生適應周照顧剛升讀小一的學生。課程方面,除了恆常的校本課程之後,學校亦發展出與生命教育相關的「LIFE」及與STEAM有關的「21CL」。

+1

「LIFE」課程統籌老師曹諾樂主任在指出,該課程由宗教教育、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整合而成,採取主題式學習,根據各級學生需要設定每年兩至三個學習主題。以一年級的「我是小學生」為例,學生在認識自己的特點時,會透過學習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從而明白自己都是獨一無二。她又提到,LIFE會透過不同教學策略,教授學生待人處事的態度,主題式教學亦有助學生掌握學習主題及理解學習目標。

+2

該校的「廿一世紀教室」(21CL)課程,則整合已有的STEAM教學內容,為各級設立一個應對現實生活及貫穿全年的大主題,而學生每年都會完成一個計劃,學習內容包括對背景的理解(Input)、規劃、製作產品及修改產品等。統籌該課程的李偉銘主任指出,課程特色之一是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習深度,以小五的智慧家居為例,學習活動包括使用micro:bit製作音樂盒,學生可以決定所奏出的音樂的複雜程度,然後按需要上網尋找曲譜或向音樂老師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做法)其實係透過呢個佢自己想要做咩嘅動機,等佢搵答案」,而非過去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