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港珠澳半馬24/25|專訪田總主席關祺:推動ESG與社會同行

政府於施政報告強調「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多元經濟」,加上啟德體育園正式開幕在即,2025年11月亦將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中國香港田徑總會主席關祺相信,「田總」在盛事經濟這個香港主調之中,由大型賽事到國際級人才,都能發揮所長,突顯香港的優勢。
2025年首個大型道路賽盛事「中國銀行(香港)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馬拉松」,田總將更着重推動ESG,關祺期望展現遠景,「用盛事推動經濟,以運動與社會同行」。
攝影:廖雁雄

第二屆中銀港珠澳半馬將於2025年1月5日舉行,8000名參賽者將雲集這條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於新一年首個大型道路賽挑戰自己。作為世界田徑聯會金級道路賽,賽會廣邀各地精英跑手來港競逐之餘,亦致力回饋香港社會,透過一系列綠色措施推動ESG:使用電子賽事手冊及選手包領取信,減少浪費紙張;比賽期間使用100%再生紙的紙杯,並以電動車作為領航車,減少碳排放;賽後派發的完賽紀念包棄用一次性即棄膠袋,改用水溶性環保袋來放置,務求減少地球負擔。
關祺表示:「ESG已是大勢所趨,田總亦緊貼時代脈搏。以大型長跑賽為例,我們推行一系列環保措施,既保護環境,亦提升體育賽事的社會責任,透過運動與社會同行。」
長跑賽極具商業潛力
特區政府於今年施政報告強調,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推動多元經濟,特別是大型體育基建啟德體育園快將正式開幕,2025年11月又將與澳門及廣東深圳等地合辦粵港澳大灣區全運會,盛事經濟成為香港發展主調。從體育層面來說,關祺直言,大型長跑賽商業潛力無限,有助推動盛事經濟:「道路長跑賽是公眾參與最廣泛的體育盛事,觀乎香港與外地的長跑賽,除了賽事本身如跑衫跑鞋等比賽裝備、訓練補充品等,連帶外在的酒店、餐飲、購物等消費,單是長跑賽已發展出一氣產業鏈,當中涉及大量工種和工作人員,以中銀港珠澳半馬為例,工作人員已經過千人。」
世界級田徑專才 成香港最大優勢
說到人才,香港擁有不少專業田徑運動專才,具備國際裁判資歷的人數及崗位,例如競走裁判、國際裁判、國際裁判導師、終點攝影裁判、國際發令裁判、丈量員等,均屬亞洲之冠。關祺認為:「世界級的田徑專業人才正正是香港的優勢之一,有利香港爭取把不同賽事帶到香港,同時我們能透過各個賽事,向世界展現香港的優厚條件。」
冀配合啟德體育園申辦世界級大賽
那麼田總如何配合啟德體育園即將正式開幕的契機,為香港爭取更多國際大型賽事?「我們希望爭取一些競賽性質的世界級道路賽落戶啟德體育園,大灣區融合亦是另一個主要方向,但一切都需要政府和社會等各方面配合。」關祺表示,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的支持對於田總申辦國際大型賽事至關重要,除了撥款資助,亦協助連繫各個政府部門,方能辦好一場大型比賽,他期望各界能夠再多走一步,達至「用盛事推動經濟,以運動與社會同行」的願景:「社會各界支持對於辦好大型體育盛事非常重要,我們也希望辦一場能夠令香港社會感到自豪的賽事,香港市民能夠身體力行支持,一起推動體育運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