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社聯料與過渡屋無異 倘選址偏遠冀交社福機構營運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5年內興建3萬伙簡約公屋,讓輪候公屋已滿3年的基層申請,並將公屋輪候時間即時「封頂」,連同已落實興建的2萬伙過渡性房屋,過渡到公屋前的臨時居所合共有5萬伙。
本港首個組裝合成興建的過渡性房屋「南昌220」,由社會服務聯會負責,業務總監黃健偉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簡約公屋與過渡性房屋幾乎無異,最大的分別只是政府充當興建和統籌的角色,相信能將單位標準化,以節省成本和壓縮建築期。他續指,市區土地匱乏,若簡約公屋最終選址在較偏遠地區,希望可繼續交由社福機構營運,以協助街坊構建社區。
對於「南昌220」上樓率不足三成,他坦言站在住戶的處境亦會感到憂心忡忡,故希望政府能盡量延長簡約公屋的租期,讓住戶能真正「住到上樓」,告別現時顛沛流離的生活。構建好過渡性房屋的網絡亦是他在「南昌220」項目上到的一課,讓未能「住到上樓」的街坊能更容易配對到適合的社會房屋,他希望繼續在簡約公屋中擔任協調角色,令計劃運作得更順暢。

「南昌220」土地租約上月結束,惟住戶公屋上樓率不足三成,近13%無法銜接到其他社會房屋,須回歸私樓市場,甚至要重返劏房,亦有住戶苦慨嘆,入住過渡性房屋後,生活仍未安穩,輪候公屋多年仍未有一個「家」。

黃健偉表示,「南昌220」只有89個單位,租約最長亦只有兩年,故早已「打開口牌」明言不能保證住到上樓,只能聚焦處理劏房戶被社會孤立的困境,協助他們構建社會網絡,接觸到社會資源和支援,即使日後重返劏房仍能獨立過較好的生活。

個理念都只不過係話,如果街坊佢最初係諗住,要住5年、6年、7年喺個劏房度先至可以上到樓嘅,我𠵱家就係話,你喺嗰5年裏面,有兩年你唔使住喺劏房度,你可以係喺一個比較好啲嘅環境住。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幸運的是,在「南昌220」面世後,過渡性房屋單位大增至2萬伙,最終約60%街坊能安置到其他社會房屋,他認為成績已超出預期。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張浩維攝)

黃健偉續指,現時過渡性房屋政策更已進展到有一套規管框架,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包括讓其他非政府組織(NGO)、承建商、組合屋供應商「入場做」,反映社聯的社房政策倡議已有成績。他形容不諳建屋的社工能走到這一步是「超額完成」,締造「歷史任務、使命」:「真係發夢,試下試下做到𠵱家咁,我覺得係欣慰。」

《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萬伙簡約公屋,在黃健偉眼中,這個「新計劃」其實與過渡性房屋近乎無異。

分別就係政府做完之後,交畀NGO營運,除此之外,我應該見唔到有咩分別,同埋佢高啲。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他認為,政府負責統籌和興建後,組合屋單位將可標準化,以節省建築成本和壓縮建築期。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張浩維攝)

至於簡約公屋的選址,黃健偉直言,基本原則是要接近市區,不過此舉十分艱難,「如果市區有地嘅,早就起咗(公屋),佢最衰就冇,所以喺冇之中,你好難變到個地出嚟。」他預料簡約公屋很大機會集中在新界區,但問題是現時部份較偏遠的公屋項目生活設施不足,包括交通網絡規劃、交通津貼、學童搬屋轉校的支援等,故他亦樂見政府有意將簡約公屋交予NGO(非政府組織)營運,以加強社福服務的支援。

𠵱家好多公屋起喺好remote(偏遠),一陣喺古洞開,定係唔知邊度開咁樣,其實以𠵱家街坊對個社區、資源嗰種認識,佢真係好蝕底,能夠提升到佢嗰個capacity(能力),對於佢哋日後搬去新嘅其他地區去獨立地生活,能夠自己搵到人、搵到其他資源去幫自己,呢個係無價。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2

他續指,希望可以藉此進一步推動政府在所有公營房屋,擺放社會元素,而正好《施政報告》提出制訂「幸福設計」指引,並挑選5條屋邨作試點,透過主題性改善工程營造更有「幸福感」的居住環境。

政府冀透過簡約公屋,將公屋輪候時間在現時的6年高位「封頂」,並在4年內降至4.5年,而簡約公屋租期為5年,住戶是否可真的「住到上樓」,避免再出現住戶要多番搬遷、安置才能真正上樓的難關?

促政府延長簡約公屋租期

黃健偉認為,實際情況未必如理想一樣,故希望政府能盡量延長租期,並及早理順租期完結後的過渡安排,讓申請人有心理準備,並重新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中的「搬遷津貼」。

好多街坊仲係貧窮線以下,搬遷對佢嚟講真係好worry(擔憂)……搬屋就要用錢啦嘛,所以個搬遷津貼都可以諗。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4

他續指,自己亦在「南昌220」中上了一課,就是要構建一個更好的平台,讓營運過渡性房屋的NGO能透過相關網絡,為需要搬遷的街坊找到合適居所,他相信房屋局會考慮有關建議。

雖然社聯是過渡性房屋的倡議者,但至今僅負責興建和統籌,未有參與營運,日後簡約公屋落成後,社聯是否另有角色?黃健偉指,希望社聯可以繼續做協調的角色或平台,收集不同NGO的意見再作檢討,並向政府提交改善建議。

社聯在「南昌220」項目結束、收回單位後,在現址舉行「我們的住屋日記」展覽,訴說南昌220的發展,社聯的調查顯示,大部份住戶認為空間、私隱等均已大大改善,亦能正式告別石屎、天花剝落或鋼筋外露的問題,住屋滿意度由入住前的5.57分增至8.06分(10分滿分),增分達44.7%,惟85%住戶仍然覺得自己很窮,住戶的收入仍維持在1.2萬元,低於整體貧窮線。

+6

曾遠赴歐洲等地取經的社聯項目總監 (社會房屋)何俊傑認為,現有47個新建的過渡性房局項目,只有少數位處市區的黃金地段,不少項目位處郊鄉郊,更要「入村」,令不少基層戶卻步。

他續指,令基層戶更猶豫的是,部份過渡性房屋項目營運期較短,住戶在上樓前或要多番搬遷,難以尋求到安穩的生活,每次搬遷的地區都有可能不同,部份住戶為避免顛沛流離的生活而寧願繼續瑟縮劏房。

海外過渡性房屋 乘公共交通工具出市區僅花10分鐘 港應借鏡

何俊傑引述研究指,本港位處鄉郊的項目,遠離近港鐵站,要先以小巴或巴士接駁出市中心再轉出,平均要30分鐘才能出到市區,距離商業中心更長達40分鐘車程,直言不少項目「好遠」,亦欠缺完善交通配套。他提到,英國、加拿大等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溫哥華和倫敦一般乘公共交通工具,只需約10分鐘便能出到市區,認為值得借鏡。

冀引基金支援補貼營運機構提供社會服務

另外,他又提到過渡性房屋主要靠租金收入維持營運,惟未來不少的簡約公屋或過渡屋可能位置偏遠,有機會面對入住率困難,影響整體運作及收入,故當局應參考「南昌220」的經驗,在日後的項目引入慈善基金會(funders),以支援或補貼營運機構提供社會服務,令到機構可維持穏定全面的房屋服務,包括提供物業管理和社會服務。

另外,未來來的過渡性房屋和社會房屋將繼續由NGO營運,但或未有房屋管理經驗,例如處理交租的貧窮戶,並對症下藥,提供相應的社會服務支援。何俊傑形容「呢啲位係要摸吓點樣去做。」舉例指元朗是規模較大的項目,要照顧的居民人數達數千人,機構亦要訂定好服務框架,處理不同年齡群、背景和需要的居民,故應有協作機構加入項目,「打通」物業和社會服務:「幫佢一齊去諗、一齊去推動,可能連結資源、可能諗一啲項目係跨項目嘅平台,令唔同項目嘅基層街坊都受惠到,如就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