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修樹隊與「樹博士」研發系統鎖定風險樹木位置 確保供電穩定

撰文:容嘉儀
出版:更新:

為確保穩定電力供應,中電公司設有「修樹隊」,前往新界及偏遠地方的電纜,剪短將要觸碰電纜的樹枝,避免因樹枝觸碰或掉落電纜而產生導致電力不穩。去年,中電與「樹博士」、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合作,研發全港首個農林管理預測系統,及早識別對電纜構成風險的樹木,並透過定位更易找出需要修剪的樹木位置,預計每年減省超過150萬元。

+24

農林管理預測系由中電「修樹隊」研發,於上年4月正式應用。由於現時新界及偏遠地區,依賴架空電纜供電,而附近生長的樹木若生長過高,有機會觸碰或枝葉掉落電纜中,會導致電力供應不穩,故需要修樹隊定期修剪樹木。
團隊花費一年時間現場考察及收集數據,記錄天氣、溫度、陽光及降雨量的差異對横枝生長的影響。得出陽光、溫度及降兩量愈高,橫枝生長速度愈快的結論。資料庫記錄架空電纜範圍內超過17萬棵樹木資料庫,包括品種、樹齡及修樹記錄,透過分析數據,預測樹木生長速度,以推算樹枝與電纜之間的距離,識別需修剪樹木。
教大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表示,研究發現香港常見植物如銀合歡、洋紫荊等屬生長速度快的樹種,修剪後两個月可生長達兩米,可作為參考指標。「他日避免種這類的樹木在電纜範圍內,減省修樹隊工作量」。

+4

準確定位修剪樹木 省卻人手與時間

新系統亦系統結合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修樹隊可以根據地圖準確知道修樹地點,亦可即場輸人及更新樹木資料,提升修樹效率及節省尋找具風險樹木的時間。中電修樹隊成員劉威隆表示,新系統建立前,修樹隊憑藉過往經驗,定期修剪樹木,然而有時候會出現「食白果」情況發生,到達樹木前,卻發現未有橫枝生長足夠高以觸碰電纜;或經常耗費大量時間在尋找有觸碰電纜風險的樹木。建立新系統後,能夠省卻尋找樹木及預測樹木生長情況,及早修剪樹枝,以備惡劣天氣。

以科技助修樹 一小時內完成工作

前往修樹前,中電修樹隊隊員會根據新系統分析的樹木風險等級,修剪有機會對架空電纜造成干擾的樹木,發現梨木樹電纜附近有一棵台灣相思,達「中級風險」,需要修剪。當修樹隊隊員找到所屬樹木,一位成員會負責爬上樹修剪;有兩位隊員則在樹下負責支援或救援工作,過程講求團隊合作。完成修剪後,隊員會將繩縛在被剪枝葉,順着繩子滑落地面,避免枝葉擊中機下隊員,修樹工作大約45分鐘至一小時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