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邊爐 | 天氣凍想打邊爐怕傷胃熱氣 中醫教煲兩款養生健脾湯底

撰文:王嵐
出版:更新:

秋冬季節,熱辣辣的邊爐絕對是香港人的至愛。有謂:「一熱頂三鮮」,上到枱的食物能保持熱度,比起鮮味的食物更能刺激味蕾。但對於身體而言,打邊爐往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容易上火更有機會食滯腸胃,是中醫師戒口清單裏的常客。然而我們可以從這三個地方着手,讓打邊爐的同時都可以食得健康。
(本文作者:陳志勇註冊中醫師)

第一:湯底

麻辣湯底中含有不少辛辣紅油、辣椒、花椒、香料,多吃容易上火,而伴隨的油份亦相當多,增加食滯的風險。食用後易至口舌生瘡、口乾喉痛,油面暗瘡,所以應盡量避免。我們可以因應體質自行調製一些湯底來打邊爐。

1. 陽虛體質
經常面色蒼白、怕冷、手腳冰冷等。

建議湯底:
黨參當歸湯
材料:
黨參15克,當歸10克、桂圓肉10克、枸杞10克。
功效:健脾補腎、溫經養血。

2. 陰虛體質
常口乾、潮熱盜汗、易生口瘡、五心煩熱、大便乾結等等。

建議湯底:紅蘿蔔粟米生地湯
材料:紅蘿蔔2條、生地30克、粟米2條、馬蹄8粒。
功效:滋陰補腎、清熱涼血。

+1

第二:食材

打邊爐的食物常見油炸油膩,例如響鈴、山根,炸魚皮等。太過油膩的食物易致消化不良,而經過油炸更會出現燥熱的情況,所以這些食品均不建議打邊爐時食用。

我們可以揀選蔬菜蔬果為主的邊爐食材,例如豆腐、生菜、冬瓜、蘿蔔、海帶、蓮藕、菇菌類等。而肉類可選性質較溫和的雞、魚、豬肉,而應減少進食內臟、蝦蟹膏類、脂肪、外皮等部位,減少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而陽虛體質人士則可適量進食一些偏溫性的牛肉、羊肉以補虛助陽暖身。

第三:蘸料碟

打邊爐的蘸料碟配料五花八門,而常見的多帶有辛辣燥熱之性,如辣椒、蒜、薑、蔥、香料醬、沙茶醬、辣椒醬/油等。這些醬料易於上火,刺激腸胃,建議應盡量避免。推薦一款健康的蘸料給大家,將醬油、麻油及些許檸檬汁混和,既開胃又潤燥。

打邊爐及過後清熱之選:
竹蔗茅根水

材料:竹蔗200克,白茅根30克,馬蹄8粒,紅蘿蔔2條,蜜棗5粒,煲一小時。
功效:清熱潤燥、生津解渴。

中醫打邊爐小提醒:
1. 後段的邊爐湯底經過衆多食材熬製,切忌勿貪嘗,會增加身體的嘌呤量,引發痛風。
2. 在湯底中加入蘆根或白茅根,在不影響味道之余更可清熱生津,減少上火的機會。
3. 打邊爐多與人一起共食,有時還是避無可避需要進食辛辣之品,那麼可以配上竹蔗茅根水來減減辣。

《本文獲陳志勇醫師授權轉載》

註冊中醫師陳志勇。(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打邊爐易引起咽喉腫痛、生口瘡、腸胃不適 中醫點名避免某類食物

點擊即睇「新手爸媽懷孕育兒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