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囊妙錄劇評|無頂流巨星卻突圍而出成黑馬 一原因獲封陸劇清流
最初關注到《錦囊妙錄》,完全是因為一種特別的緣份——它的故事發生地臨汾,正是我的家鄉。沒想到這一追,便意外見證了這匹黑馬從默默無聞到飛奔攀高的過程。
《錦囊妙錄》不是大IP,沒用頂流,初上架時「其貌不揚」,但是自來水的力量不可低估。在微博、豆瓣、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很多人把它當成了古裝劇中的一股清流,從置景佈景到人物表演,從轉場運鏡到劇情節奏,作品的長板效應隨著劇情的發展不斷顯現,吸引著不同口味的觀眾入坑。
【圖輯】點圖放大看更多《錦囊妙錄》劇照👇👇👇
《錦囊妙錄》在CCTV-8和優酷播出後,收視率和熱度值直線上升,不僅在優酷站內女性愛看榜、傳奇榜、探案榜等榜單登頂,還在貓眼專業版的收視率統計中,連獲全網收視榜日冠、央視收視榜日冠和CCTV-8收視日冠。
從創作上來說,《錦囊妙錄》最有趣的部份是,在命案的特殊場域中,階級意識被迅速沖淡。一群理想主義者,脫賤籍,忠職守,辨忠奸,有錢出錢,有權出力,即便是只有零星鏡頭的路人臉,也有一分光便發一分熱,共同繪出了一幅具有現實意義的時代寓言。
所以才會有人說,這部劇給人一種「秋褲紮進襪子裡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指向的不僅僅是敘事節奏和影像質感,更指向其立意與價值觀。一個女性,該如何面對命運的不公?一個社會,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女性?
《錦囊妙錄》是對過去故事的勾勒,何嘗不是對現在的一種描摹,也可視為一把打開未來想像的鑰匙。
【相關圖輯】2025年1月韓劇陸劇推薦:問問星星吧/大奉打更人/揭密最前線(點圖放大瀏覽👇👇👇)
戲劇為王,故事上頭
與其他一邊行走一邊探案的公路劇不同,《錦囊妙錄》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意即在狹窄簡陋處做複雜的事情),著重刻畫了一個縣的人情風貌。人們生活安定,官府實心用事,但人心難測,命案還是接連發生了。
追劇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是用「香堂案」開篇,為什麼不是從女主羅疏(胡冰卿 飾)的身份和遭遇講起?因為嚴格來說,第一個案子並不完整,缺少了前因和經過,開場亮底牌,直達故事高潮。
從敘事節奏來說,開篇即案件,能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觀眾,不會給人一種「熬過前三集」就好看了的心理負擔。但越往後看越感覺,「香堂案」的用意不止於此。它對所有故事都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哪怕與探案無關的愛情支線也不例外,同時它也是一個伏線較深的案件,後遺症在好幾個故事之後才顯現出來。
香堂,本該是清修之所,修行之人,本該有德,但現實是貪財之人竊據高位,好色之人冒充使者,將香堂變成了藏汙納垢之所。反倒是眾人眼中的「賤籍」,手無縛雞之力卻勇敢出擊,闖虎穴,臨危不亂,將這處誆騙世人的地下世界連根拔起。
【相關圖輯】陸劇推薦| 《大奉打更人》四大賣點 王鶴棣田曦薇卡士勁 獲封下一部慶餘年(點圖放大瀏覽👇👇👇)
這個只用一集就演完的案件,是《錦囊妙錄》的宣言:第一,不靠身份分配德行,不以地位論卑賤。第二,雖然講的是探案故事,但全篇都不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熱血抗爭,羅疏那句「命,我自己掙;路我自己走」便是最好的註解。
「再婚寡婦遇害案」用一種別樣的羅生門講述,展現著「流言殺人」的可憎;「孟樵生遇害案」中,私慾成了壓垮眾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喬家酒坊爭奪戰」,是贅婿吃絕戶的古代化演繹;「礦廠拐賣婦女案」中,底層被黑惡勢力壓榨,上告無門的絕望感直透螢屏;「金老六頂兇殺」裡,兼具現實與荒誕,徒留一聲歎息。
《錦囊妙錄》逆襲的原因並不僅僅在於它是一部觀眾喜聞樂見的古裝探案劇,更在於它始終湧動著一股在普通百姓紮根的浩然正氣。
脫賤籍之路漫漫,羅疏艱難求索不自棄;官場做官自保為先,可韓慕之(賀鵬 飾)拒絕和光同塵;畫本中的江湖快意恩仇,而齊夢麟(翟子路 飾)卻在入世中看見民生疾苦。這種無處不在的正向表達,讓觀眾感同身受,備受認同。
【相關圖輯】《國色芳華》被指抄襲 作者怒批簡直係「照搬」劇組道歉認有參考(點圖放大瀏覽👇👇👇)
這些特質並不張揚,卻如潤滑劑一般流進故事的每個角落,與觀眾在價值觀上同頻共振。另外,在豆瓣上,有人專門開了一個帖子,從歷史學術的角度解讀《錦囊妙錄》的「奇案與世情」。當一部探案劇並不只以詭秘程度和探案手法提供爽感,當它的思想性和厚重感為人認可,也就讓觀眾有了持續追看的動力和後勁。
其實,這部劇還有一個解讀角度,便是時代寓言。比如,「再婚寡婦遇害案」展現的實際上是當代網路謠言的危害性,「喬家酒坊爭奪戰」是對社會上吃絕戶婚姻的生動演繹。
除此之外,《錦囊妙錄》為人稱道的另一特點是,體現了古裝劇視聽語言的又一進化支線:不以唯美論短長,而以效率論英雄。
「再婚寡婦遇害案」的羅生門講述中,涉及人物多,節奏快,鏡頭來回在講述者身上切換,以最快的速度讓觀眾搞清了事情的全貌;「喬家酒坊爭奪戰」裡,交代幕後黑手如何教唆丈夫和外室,巧妙地用了一個鏡頭切換和兩句話,就讓人恍然大悟;即便是比案情還複雜的「三角戀」愛情,劇中只用了一出《紫杈記》和縣丞一句「他們倆,成不了」的判詞,就提前「劇透」了這段感情的結局。
【相關圖輯】國色芳華Netflix|五大賣點懶人包 楊紫李現演「貪官奸商」組CP(點圖放大瀏覽👇👇👇)
表演準確,集體上桌
很多人都在誇《錦囊妙錄》的表演,認為每個人的表演都很準確,能夠讓人信服。看過劇之後,你會發現它體現的是整個主創團隊和劇組對創作的認真態度。
就拿第三集出現的鄰居群像來說,它最打動人的,不是群演的表演有多麼耐人尋味,而是即便他們不是鏡頭的主體,他們的表情和反應,仍然跟隨故事的發展,呈現出相應的變化。
一個人對著鏡頭講話,旁邊的人即時給出回饋,時不時有人插話,或贊同、或質疑,或者乾脆話題就跑偏了,如此生動鮮活,怎不讓人入戲?
而在主角團這邊,胡冰卿充分發揮了自己外形特點,將一個有勇有謀,剛毅自強的女性形象演繹得令人信服,不動聲色的外表下,是一顆讓眾人自慚的赤子之心。經過羅疏這個角色,她應當已在這條賽道上站穩了腳跟。
【相關圖輯】2024年底8套必睇陸劇:利劍玫瑰/隱娘/濾鏡/失笑/有你的時光裡(點圖放大瀏覽👇👇👇)
賀鵬之前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男頻劇」男主,既演得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苦大仇深,也有扮豬吃老虎的無害和陰柔。
而這次的《錦囊妙錄》無疑開拓了他的戲路,一個在理想和現實之間苦苦掙紮的讀書人仿若從歷史中走來,聲音洪亮飽滿,臺詞有權威感和力量感。在這個演員臺詞需得字幕輔助的年代,《錦囊妙錄》用選角彰顯了自己的態度。
當然還有「耍寶達人」齊夢麟(翟子路 飾),這個角色也很有特點,他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戲劇敘事的一種反叛。誰說主角團裡活躍氣氛的角色一定得由女性擔任?《錦囊妙錄》偏要把他設置成男性。
團隊搞事者和富家公子的多重特質導致這個角色並不好演,翟子路較好地把握住了在多重身份中游離的分寸感,不會讓人心生反感。
【相關圖輯】陸劇推薦|Netflix近三年熱播內地劇Top10:延禧攻略、且試天下…(點圖放大瀏覽👇👇👇)
優酷副總裁謝穎曾經提出,主角獨享高光的審美已經過時,觀眾更愛看鮮活立體的任務群像,全員上桌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更能推動劇集破圈。同時,在群像襯托下,主角的人物弧光才能被進一步放大。
從這個角度而言,《錦囊妙錄》的「全員上桌」不只是讓故事更可信,也是觀眾持續追劇,自發安利的一個關鍵原因。
製作精良,質感上佳
「《錦囊妙錄》也太良心了吧,全程實景拍攝,建築和房間佈局完全沒有塑膠感和樣板房的味道。」
正當《錦囊妙錄》的口碑擴散之時,網上出現了很多誇讚其製作的聲音,尤其這條讓總製片人蔡藝儂哭笑不得。她專門發了一條微博解釋:
「明明是在一萬多平的棚裡搭的景,一磚一瓦一木都是造出來的,我雖窮,但我捨得花,梳化服美術不能省!」
【相關圖輯】流水迢迢|10大劇情演員懶人包 任嘉倫李蘭迪之外配角群亦強大(點圖放大瀏覽👇👇👇)
這確實比較讓人難以置信,在古裝劇撞景頻繁,綠幕感嚴重的今天,《錦囊妙錄》居然因為不走尋常路而成為了一股清流。明明是在橫店拍攝,有「挑景」的便利,它卻有意避開大熱的場景,一頭紮進攝影棚,量尺造冊,從官府衙門到民間小巷,從深宅大院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盡得明代風情。
據美術指導星漢介紹,整部劇的美術全方位向歷史上的真實建築借鑒,柱子選材用老木料,牆磚翻制具體到每一塊磚的色調和勾縫上,並在此基礎上層層做舊打磨,忠實地呈現了建築使用的歷史痕跡。
由於公司的成長因素,唐人影視的古裝劇一直帶有港產劇集的基因,創作和生產組織方式自有一套方法論和老牌製作公司的堅守。
這種堅守,曾在轟轟烈烈的網劇市場中一度被忽略,但大浪淘沙,回過頭來人們才發現,在磨皮、濾鏡正被濫用的年代,《錦囊妙錄》所特有的素顏感竟如此珍貴,甚至讓人回想起了唐人影視的黃金時代。
【相關圖輯】陸劇10位古裝白髮男神:檀健次《長相思》、王鶴棣《蒼蘭訣》…(點圖放大瀏覽👇👇👇)
除了製作因素以外,還有唐人影視的因時而變。雖是一部探案劇,但大到羅疏的成長主線,小到每個具體案情,無一不是封建社會中的女性,對命運抗爭、為自己掙命的呐喊。
在情感關係中,女性擺脫了被審視、被賦予、被憐憫的角色,而是像羅疏所希望的那樣「真真正正做自己,不再是別人的奴婢,也不再是別人的工具,天南地北,任我來去。」難怪有人激動地喊出了「唐人整頓古裝劇」的口號,這種說法可能有捧殺嫌疑,但它既是對主創團隊的肯定,又何嘗不是觀眾的一種呼聲?
人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古裝劇質感,觀眾想看到主創團隊哪方面的匠心,觀眾想要何種故事,為什麼《錦囊妙錄》裡一句國產劇中原來稀鬆平常的「升堂」,都能讓他們熱淚盈眶?
這是唐人影視用《錦囊妙錄》提請市場思考的問題,想必也是他們今後要一直尋找的答案。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