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報告】中金稱舜宇收入遜預期 野村料公司盈利能力呆滯

【大行報告】中金稱舜宇收入遜預期 野村料公司盈利能力呆滯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舜宇光學(2382)去年盈利倒退14.2%至24.9億元人民幣,受到有關消息拖累,股價曾大跌逾7%,其後跌幅收窄,最新報94.15元,跌3.2%。

業績公布後大行對舜宇發表報告。其中野村指出舜宇的盈利水平,屬早前盈警預測範圍內,又指出目前公司管理層致力於爭取市場佔有率,盈利屬次要。目前舜宇已取得Oppo及Vivo等公司產品訂單,相信今年手機模組銷量將會增加,惟預料公司盈利能力仍然呆滯。同時預期手機鏡頭產品售價仍受壓。予「中性」評級,目標價為83元。

摩根士丹利則指出,舜宇盈利水平符預期,可是核心盈利下跌幅度較預期大,予「中性」評級,目標價為60元。

中金指出舜宇收入不及該行預期,同時鏡頭模組均價下跌,導致光電產品整體銷售收入較預期低。該行維持予「中性」評級,目標價為120元。

特海國際(9658)股價跌至保歷加通道底 博反彈看升目標|彭偉新

撰文:彭偉新
出版:更新:

特海國際主要從事餐飲業務,專注於火鍋連鎖品牌。集團致力於提升顧客體驗和員工福利,並在全球擴張,目前在東南亞、東亞和北美等地運營,持續開設新店。儘管短期內開店速度較慢,預計到2025年新增門店數量有望達到15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市場。市場相信特海國際的短期利潤率會受到較大壓力,主要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在火鍋市場,主要競爭者如海底捞等品牌持續擴張,市場份額競爭加劇。特海國際需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和顧客體驗來保持競爭優勢。不過,隨著市場擴張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新門店的開設將帶來可觀的收入增長,並增強顧客的忠誠度。

集團2025年第一季的營運數據顯示改善的跡象,翻枱率保持在3.9次,外賣業務的收入增長37.9%,使第一季度的總收入達到1.98億美元,同比增長5.4%。餐廳收入為1.88億美元,增長4.5%。然而,歸母淨利潤為1194萬美元,顯著低於預期,主要因為員工成本上升導致利潤率下降。集團2023年及2024年的毛利率分別為65.8%及66.9%,略有上升;同時,兩年的經營利潤率分別為4.4%及6.0%。淨利率則從2023年的3.7%降至2.8%。市場預期特海國際在2025年的營收將達8.81億美元,隨後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別達到9.80億美元和10.83億美元,年增長率穩定在11%左右。淨利潤預計將從2025年的4600萬美元增長至6600萬美元。

特海國際(09658)於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5月28日期間的資金流狀況。(圖1)

集團在上個交易日以15.82港元收市,全日上升0.4港元或2.59%。過去5年的平均Beta值為0.85,顯示系統性風險低於大市。股價在過去52周內最高曾見24.1港元,最低則為10.94港元。以現價15.82港元計,特海國際的股價較50天線低8.64%,同時亦較200天線低3.38%。這反映出股價未出現估值過高的情況,且可能已出現技術回調。因此,只要技術走勢在低位持續反彈,股價仍然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截至5月27日,特海國際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為3.43%。自去年12月27日至上交易日期間,股價錄得29.06%的跌幅,但該期間並未錄得明顯的資金流出,反而錄得0.35億港元的資金流入,其中大戶佔0.15億港元,散戶佔0.21億港元(見圖1)。大戶與散戶的資金流比率為0.7:1,顯示大戶暫時仍未成為推動股份向好的主要動力。同期,大戶投資者的持股比率最高曾升至21.35%,而最低曾跌至-16.01%;至5月28日為21.35%。

特海國際技術分析日線股價圖。(圖2)

特海國際股價於去年8月跌至最低位10.94港元後,開始出現見底回升,尤其是9天RSI逐步從30以下反彈,開始脫離下行走勢。股價於去年12月成功升破10天線阻力後持續攀升,一度升至最高24.00港元,但隨後回落並按黃金比率38.2%及61.8%作出回調(見圖2)。股價曾跌穿61.8%回調目標,最低見14.32港元後反彈,但仍未能重返38.2%回調目標之上,並再次跌至低位15.14港元。由於股價已跌至保歷加通道底部,且9天RSI也從30的超賣水平反彈。若按去年從10.94港元升至24.10港元的升浪,38.2%回調目標為18.90港元,今次反彈有機會升至該水平。

本人並沒有持有股份及相關衍生產品之權益。

【財經專欄】資金流事務所.彭偉新

資深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經驗超過20年。除了熟習基本分析方法外,對技術分析亦有深入研究。在大台技術分析節目中擔任主持,曾主講多個不同範疇的技術分析研討會及課程,近年更鑽研以資金流向作為分析股市的方法,並藉不同媒體頻道與投資者分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