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車南下|消息指年底實施 梁振英連發四帖斥「百個理由不做事」

港粵跨境通行近年成為其中一項政策熱點,其中「港車北上」早於2023年7月實施,但「粵車南下」一直只聞樓梯響。今日(5月26日)有報章報道,特區政府正研究最快今年底起實施「粵車南下」,以吸引高端消費客群,振興本港市道。一直主張盡快實施相關政策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不足一小時內接連發出四篇帖文回應,質疑報道所列各項理據,直斥其突顯「不做事」心態。他又指出,香港處理和內地關係時,需要易位思考。
分兩階段推行 議員倡設門檻確保旅客消費力
《明報》引述消息指,有見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力降級,特區政府正研究最快今年底起實施「粵車南下」,以振興本港市道。報道指「粵車南下」會分階段推行,首階段粵車只可停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第二階段可入市區「自駕遊」,每日來港粵車會設配額上限。
報道引述香港汽車會指本港車位及路面空間有限,建議以本港實際承載力決定配額及粵車行駛範圍,建議粵車須成功預約指定停車場才可入市區。此外,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泊車轉乘」效益,其中香港新方向張欣宇反建議設立申請者門檻,認為此舉既可限制粵車數量,亦可確保旅客消費力。
梁振英:香港駕駛者在內地又如何?
梁振英對報道提及的實施時間表及政策推行理據均提出異議。他在社交網頁發文直指,「粵車南下」一事,「一百個理由導致曠日持久」。對於香港汽車會建議要求粵車司機先參加研習班以確保其認識香港交通規則和如何使用停車場,他反問「香港駕駛者在內地又如何?」
對於報道引述消息指政府希望藉實施「粵車南下」吸引高端消費客群,梁振英反問「如果內地旅客來港消費力沒有降級,就不實施「粵車南下」嗎?」他又不點名諷刺張欣宇,指「有立法會議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又稱「我本來以為立法會議員總有點基本的政治常識吧」。
做事只需一個理由,不做事可以有一百個理由。「粵車南下」一事,一百個理由導致曠日持久。
港車北上兩年批出逾14萬車請 粵車南下時間表一拖再拖
粵港兩地在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達成共識,容許香港單牌車經大橋北上,同時亦容許部分廣東省單牌車經大橋進入香港。「港車北上」實施近兩年,累計已批出約144,000張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即本港每5至6輛合資格車輛便有一輛參加。「粵車南下」落實時間表則一拖再拖,最初有消息指去年初實施,特區政府後來訂立今年初落實目標,運輸及物流局最新回覆則確認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兩個自動化停車場會隨「粵車南下」啟用,至於粵車可否入市區,則正與內地探討細節,今年內公布。
香港要發展,是大道理,其他是小道理。凡事一拖,效益就大減。
梁振英不時抨擊特區政府對「粵車南下」拖宕,曾指政策不通是因為香港決策思維太因循保守,直斥把「粵車南下交給運輸局,是所託非人」。他今日亦再質問,粵港兩地政府十年前已經就「港車北上」、「粵車南下」達成共識。港珠澳大橋通車也已經七年,該研究的利弊和應對問題還沒有研究完嗎?「粵車南下」複雜過「一定兩檢」嗎?
梁振英轟缺乏基本政治常識 張欣宇:精準發放配額可旺丁又旺財
《明報》引述張欣宇建議,「粵車南下」目的是振興市道,可設立門檻確保申請者消費力,包括由旅發局推行獎賞制,累積一定消費額方可獲配額,或與銀行合作檢視申請者有否高級信用卡,既篩選高消費客亦可控制粵車量。梁振英對此提出質疑後,張欣宇亦在社交網頁發文解釋自己對「粵車南下」的立場。
他表示,該計劃核心要素包括 「申請資格」、「配額數量」與「可行駛範圍」,搞停車場轉乘或是限制出行區域都很難發揮出計劃的真正價值,長遠應類似「港車北上」,以「自駕自由行」的模式推行。由於粵港面積空間相差太大,三個要素在現實操作層面很難同時完全對等,其中以「申請資格」最難兼顧,但在「自駕自由行」模式下,有限的配額同樣可以更為精準地發放給目標客群,配合香港成為「內地中高收入階層休閒度假的首選目的地」。
張欣宇稱,這種做法借鑑了廣東省向香港發出粵港兩地車牌的做法,他指港珠澳大橋通車前,港商港人在內地投資、納稅或慈善捐贈達到一定數額,即可獲發車輛北上的資格(粵港牌)。他又強調自己在廣東渡過童年,對「粵車南下」拋磚引玉,源自和內地友儕就相關議題交流時的思考碰撞,相信社會可對粵車南下如何定位集思廣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