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作者:梁廣灝、施家殷
社會對籃球博彩有切實且持續的需求,若缺乏規管,很可能會導致非法賭博活動頻生,因此有需要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建議參考現行足球博彩規管制度,為規管籃球博彩制定完善的框架,與現行賽馬、足球博彩以及六合彩的規管制度一致,可望確保政策監管與執法兩方面的工作一致且能有效執行。
我們支持香港賽馬會(馬會)獲得經營籃球博彩的牌照,認為籃球博彩合法化有助香港打擊非法活動、對增加財政收入有潛在貢獻,惟更關注合法化或對公眾(尤其是青年人)構成負面影響。為免市民因此變成病態睹徒,建議加強公眾教育,宣揚沉迷賭博的禍害,並善用科技精準解決上述的社會問題。
籃球是香港人最廣泛參與的運動之一,籃球運動和籃球文化(如賽事轉播、籃球隊服、籃球鞋文化、球隊和球星文化等)在青年人(特別是學生群)當中具有極大影響力。籃球博彩活動合法化對青年人的影響,可以預見將高於賽馬博彩,或是相當於足球博彩的程度。
雖然我們認為政府的建議可行,但擔心籃球博彩活動合法化後,會令青年人由有興趣參與籃球運動,變成遭受引誘參與籃球睹博活動,甚至變成病態睹徒,建議政府訂立籃球博彩規管制度時,需要三思及非常小心處理相關問題。
因此,當局應當繼續每年統計18至21歲投注者的比例,以評估籃球博彩對青年人造成的影響。同時教育局、康文署等部門應該加強合作,持續統計年輕人,特別是中小學生的籃球運動參與度,以評估籃球博彩活動是否對籃球運動的公衆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及是否會降低青年人參與籃球運動的意願。根據以上統計數據,相關部門和持牌經營者應當適時調整籃球博彩活動的限制條件,例如調整獲批賽事數量、投注限額等。
我們亦建議在籃球博彩活動合法化後的5年期內,成立一個專項諮詢委員會,就青年人(特別是學生)如何看待籃球博彩與籃球運動的關係、沉迷賭博的危害等議題,透過社交媒體、電視公益廣告,以及與本港球隊或學校開展宣傳講座等形式,加強向公衆教育,從而配合籃球博彩活動合法化政策的實施。而有關委員會聘請員工、顧問、設計宣傳材料和活動等各項費用,可從政府平和基金中撥款。
為保護未成年人士,建議政府設立機制,禁止18歲以下人士接觸籃球博彩,例如不得以未成年人士作為推廣目標,亦不能接受未成年人士投注,避免賭博對青年人帶來不良影響。
資訊科技的發展助長了非法籃球博彩的問題,非法賭博活動轉趨數碼化,導致經營非法賭博網站的財政成本較低,非法莊家利用數碼支付、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等工具,使得賭徒可以隨時隨地匿名投注,令執法難度大增。建議政府善用科技打擊相關問題,期望馬會加強資源,借助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的科技發展,尋求精準解決上述社會問題的方法。
既然不能遏止籃球博彩活動的需求,把賭博引入合法規管可望有效管控博彩情況,避免市民因缺乏合法途徑而轉向非法賭博。鑒於合法化有機會導致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受到誘惑而沉迷賭博,衍生病態賭徒的個案,期望政府善用AI等新的科技發展打擊非法籃球博彩活動,加強資源解決上述社會問題,並從政府平和基金中撥款以加強向公衆教育,減少賭博成癮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
作者梁廣灝工程師、施家殷是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