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擬加強推動醫療旅遊吸內地客 業界反應兩極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推動醫療觀光逾十年,2013年達最高峰十萬人次後,去年僅剩三萬人次;台灣交通部觀光局擬跨部會合作,擴大推動特色醫療,提升赴台就醫人數,客源以東北亞及東南亞為主,陸客也是選項。

報道:吳姿賢(聯合報)

推動醫療觀光,醫界反應兩極。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言人朱顯光表示,對私人自費醫療診所做醫療觀光沒意見,但醫學中心、教學醫院或公立醫院若也帶頭做就有疑慮。現在許多醫院人力不足,若再撥出資源執行較有商機的醫療觀光,恐加速內科、外科、婦科、兒科、急診「五大皆空」窘境。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秘書長李偉強認為,十年前發展國際醫療時就有人擔心國內醫療資源遭排擠,但現在看起來並無排擠。台灣有許多其他地區望塵莫及的醫療技術,例如癌症診斷治療、心律不整、兒童先天性疾病、活動肝臟移植、老人膝蓋置換,都是發展特色醫療條件,但台灣法規禁止醫療行銷,其他地區卻可在節目置入性行銷、打造產業鏈配合運作,台灣醫界只能單打獨鬥,政府應盡快整合相關部會推動。

台灣交通部觀光局擬跨部會合作,擴大推動特色醫療。(聯合新聞網提供)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黃正聰說,台灣推廣醫療觀光雖長達十年,但流於常態性推動,現在被南韓、泰國超越,應重新檢討。

台灣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日前召集觀光局等部會開會,認為台灣醫療具競爭優勢,決議擴大推動特色醫療,但國內醫療需求縮減的項目,如兒科、婦產科仍應維持一定醫療能量及專科醫師人數。台灣衛福部表示,這兩年持續推動特色醫療,包括人工生殖、不孕症、顱顏重建、骨關節手術,過去以醫療服務為主,未來盼帶動相關產業,但有簽證、行程、交通問題須跨部會合作。

觀光局統計,過去赴台就醫旅客以陸客為大宗,佔比一度達九成五,近年下滑至七成,其餘來自港澳、東南亞,日本每年僅一百多人,南韓數十人。官員分析,醫療觀光旅客減少,主因是韓劇風行,陸客轉往南韓,且不少台灣醫界人士赴陸發展,降低陸客來台就醫意願。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