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醫師淺談中暑預防措施及養心四法 夏季應多瓜少肉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小暑」是廿四節氣之一,從名字便看出當中暑熱的含意。根據古籍《群芳譜》,小暑的意思是「暑氣至此尚未極也」,即天氣炎熱而尚未到最熱之時。適逢小暑這個暑氣騰騰的日子,香港註冊中醫師何捷豪醫師將從中醫角度淺談中暑及預防措施、簡述夏天飲食原則以及如何「夏養心」。

小暑的意思是「暑氣至此尚未極也」,不過受都市環境、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香港的天氣早已相當炎熱。(圖片:k366)

中暑可分為陽暑及陰暑 預防措施各有不同

何醫師指,中醫把中暑分成「陽暑」及「陰暑」兩種,「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長時間在高溫下進行戶外活動而中暑,稱為陽暑,最簡單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在高溫日子,進行行山、跑步等戶外體力活動。何醫師亦建議這些日子可稍作午睡,有利元氣恢復,因為暑熱天氣下體力特別容易消耗。

然而,不少人都想趁好天氣到郊外遊玩。這個情況下,何醫師便提醒應要盡量避免直接曝露於陽光下,要用雨傘和帽等防曬裝備,並應盡量減低活動強度,每隔一至兩個小時便在陰涼處小休15分鐘,避免體力透支。「補充水份時,應選擇清水或電解質飲料,避免茶或咖啡等利尿飲品。而老人家及體弱人士避開日照充足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才進行戶外體力鍛煉。」

醫師建議在炎熱的日子稍作午睡,有利元氣恢復,因為暑熱天氣下體力特別容易消耗。(圖片:health.tvbs)

夏日固然要消暑,但方式不當則適得其反。與陽暑相反,陰暑主要是因過度避熱貪涼而得。「長時間逗留在冷氣房、過度吃生冷者,最易得陰暑。」要預防陰暑,除了要避免過度生冷的食物外,補充水分亦以室溫水為佳。此外,從高溫的戶外進入充滿冷氣的室內時,應盡快抹乾汗水,並穿上外套,以免著涼。「身體與體表溫差太大的話,不利於散熱。」

陰暑主要是過分避熱貪涼而得。從高溫的戶外進入冷氣環境的室內時,應盡快抹乾汗水,並穿上外套,以免著涼。(圖片:iqhealth)

熱感冒難纏 小朋友脾胃弱 更應多加注意

除了中暑之外,夏天亦應注意「熱感冒」。夏天不慎著涼感冒,即使病情過後,很多時仍殘留一些似病非病的症狀,例如乏力疲倦、胃口不佳等。何醫師解釋,這主要是因為天氣持續炎熱,元氣消耗得快而來不及恢復;加上進食生冷食物的機會多,腸胃損傷後無法及時恢復,所以胃口變差、精神不振等症狀便持續不散。「特別是小朋友尤其容易受『熱感冒』纏繞,他們體質較弱,更易受四季變化影響,夏天戶外活動多,汗出當風後容易感冒;而脾胃功能未穩健,卻又在夏天吃雪糕等冰品。當脾胃功能虛弱又患上感冒時,便需要更多元氣、更長時間來康復,於是似病非病的症狀便持續不散。」

小朋友體質較弱,脾胃功能不足,夏天時容易受「熱感冒」纏繞,久病不癒。(圖片:hk01)

小暑飲食以清淡為主 肉類要減量 豬肉和鴨肉較佳

要在夏天增強體魄,避免病倒,最直接是從飲食著手。小暑的飲食原則與整個夏季相近,以清淡為主、多瓜果蔬菜,尤其是絲瓜、節瓜和冬瓜等瓜類食物,有利於消暑及補充水分。肉類方面,何醫師直指:「夏天吃太多肉類,不符合中醫的養生原理。」他解釋,夏天暑氣盛而「暑氣必夾濕」,濕氣則傷腸胃,所以夏天容易出現食慾不振、食少腹脹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下,再多吃肉類等難以消化的食物,腸胃負擔只會更重。

當然,想在夏天養生亦不必完全戒吃肉。何醫師指,肉類當中可選豬肉和鴨肉,兩者性涼,適合暑熱季節食用;相反雞肉、羊肉及牛肉,三者性味皆為甘溫,在夏天食用溫熱屬性的肉類容易助熱,不利腸胃。

夏天不宜過度吃肉。肉類當中,可多選擇性涼的豬肉和鴨肉,並減少進食溫熱屬性的雞肉、羊肉及牛肉。(圖片:crownfresh)

夏季養心四法 起居運動按摩及飲食

中醫認為夏季屬心火,是養心的最佳時節,加上香港人一向生活節奏急速,何醫師指可把握這個時節,從起居、運動、按摩及飲食調養心神四方面調養心神。所謂「四時起居皆有法度」,他指依照順應天時的作息原則,夏天宜晚睡早起,而睡覺時室溫不宜過低。運動方面,由於夏天代表萬物生長,因此多動少靜有益於心,但要注意適時補充水分以及避免汗出過多。他推介瑜伽、氣功、散步等養心運動,以柔和舒展、微微汗出為主;在公園或郊外等人少的地方進行,更可提升調養效果。按摩方面,何醫師建議每晚睡前用手心摩擦「湧泉穴」(位於腳底上三分之一的中心位置),兩腳各108下,有心腎相交、養心陰的作用。

飲食方面,可多吃蓮子、百合、龍眼肉等養心補肺的食物;花旗參性涼,有益氣養陰作用,適合夏天汗出過多、疲倦乏力人士。另外,酸味食物如木瓜、酸梅湯等,都有收斂心氣、生津止渴的作用。至於麻辣火鍋、辣椒等辛辣食品則應避免,以免上火而傷心氣。

夏天是養心的最佳時節,飲食方面可多吃蓮子、百合、龍眼肉等養心補肺的食物。(圖片:google)

Source:HK01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