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有線集體回憶 即使聲光不再 昔日餘溫猶在︱體壇札記

撰文:威廉神
出版:更新:

有線電視2023年6月1日凌晨12時停播,30年收費電視業務告一段落,又一個陪伴我們成長的電視台熄機,《01體育》一眾同事各有感慨。1993年開台的有線自家製作《體育台》以至外購頻道ESPN,全日24小時提供體育資訊和直播賽事,打破當年本地電視業慣例,改寫香港體育廣播史,亦潤澤和啟發一代熱愛欣賞體育賽事的港人。
聲光不再,餘溫猶在,一個同事,一個故事,留下有線體育給我們的回憶。

2023年5月31日下午,有線體育台直播FIVB世界女排聯賽,是該台最後一項直播賽事。(直播截圖)

咖喱(1998年起觀看有線電視)

家人在90年代末安裝有線電視,而我印象中第一個觀看的有線體育節目是英超,好像是曼聯對李斯特城。有線及英超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每個星期六晚的節目就是看英超,由頭場看到尾場,但中間或會受家人壓力而要轉台看怪談、肥媽。

大學時唸新聞系,志願當講波佬,暑假希望入有線體育台實習,但電郵石沉大海,只好到新聞台實習。那個年代,有線新聞台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實習機會,因為那裏是香港新聞行業的殿堂,而對我來講,體育台才是真正目標。在新聞台實習的3個月,最享受的是效力體育組的那一個月,因為那個是新聞台中最接近的體育的地方。

之後,我再沒有機會加入有線體育台,而且體育台也逐漸走向衰落。我對體育的興趣,確實從有線體育台而來。英超以外,我記得有段時間什麼體育節目都看,別說網球四大滿貫、七欖,我連象棋、電單車障礙賽都看得津津有味。

時代淘汰了有線體育台,但那個綠色的標誌,永遠留在一代體育人的心內。

「有線體育人」第一集:體育台初創大膽輕狂 詹培忠出獎金估波 長毛講巴甲

「有線體育人」第二集:體育台輝煌歲月始於歐國盃 德能Keyman黃金拍檔講英超

「有線體育人」第三集:陳欣欣見證體育台風光到衰落 海盛路留下23年笑與淚

「有線體育人」第四集:足球評述員行業興盛到低迷 體育台孕育香港一代講波佬

「有線體育人」第五集:英超播映權愈搶愈貴 前體育台長分享投標競價細節

就係呢件花碌碌嘅龍門衫,令閒人享受過裝人不如自己裝的時光。(Getty Images)

閒人(1995年起觀看有線電視)

其實閒人家中係1997年才安裝有線電視,多得同學仔家中早早申請,一班中學雞得閒無事就會聚在他家中,睇睇J League及南美國家盃精華,時為1995年。

當年有線電視有個可圈可點的電視廣告:「裝人不如自己裝」,廣告男主角像個傻佬一樣穿梭屋邨走廊,偷看別人的有線電視。

而閒人在1996年歐洲國家盃,完全經歷了這一幕。話說本人房間的窗,可以望到對面大廈的客廳的電視位置,相隔一條馬路之距。那屆歐國盃是有線真正的第一屆直播國際足球大賽,但比賽時間不早,總不能晚晚走去同學仔屋企黐電視睇。

正當8強由英格蘭對西班牙那一晚,閒人坐在床上沉思,如何才可以得知比賽結果時(當年家中也未有電腦上網),望過對面大廈,發現電視機中不斷有人影跑動,又經常有綠油油的遠鏡畫面,在沒有望遠鏡的協助下,已發現原來那家人有裝有線,當然立即全程望實。

其實如此遠距離,當然未能看到什麼精彩鏡頭,但由於那屆英格蘭的門將球衣設計是花碌碌的,到互射12碼時,見到一隻如花蝴蝶般的影子在左飛右撲,那人必定是英格蘭門將施文。結果在某一刻,發現那隻花蝴蝶在不斷晃動跳動,看似在慶祝,就知道英格蘭射12碼贏了!

之後閒人斷斷續續都有很多次這種偷睇場面,直至97年家人終於不敵「街頭戰士」和「洗樓兵團」的遊說,終於由裝人變成自己裝,自此,體育台、音樂台、YMC、電影1&2台、ESPN等等,就成為了我成長的養份,豐富了我很大部份的人生,帳戶登記人亦由外公轉至家母再轉至自己名下,直至2022年約滿,緣份告終。

叔叔為家中安裝有線,趕及迎接佐敦公牛第二王朝,睇足全季英語聽力大躍進。(Getty Images)

阿Mo(1995年起觀看有線電視至200X年Cut台)

小時候看體育節目,停留在世界盃、奧運等四年一度大賽,以及無綫電視每周一次的《體育世界》,無論有幾愛,節目就係得咁多。直到叔叔某天開心宣布家中安裝了有線電視,開啟了我真正的「體育世界」。

比起有線自家製作的體育台,ESPN才是我的最愛,天天看NBA、MLB等比賽直播,趕上米高佐敦帶領的公牛第二王朝,追隨偶像格蘭希爾、Penny夏達威、「牙擦蘇」米拿的身影,見證伊榮的紐約人與莫寧的熱火打波變「開拖」,忙碌地看足整季賽事。當年英語水平普普通通,ESPN尚未有中文旁述,最初聽得頗為吃力,尤其是部分說話如子彈飛快並帶有口音的非洲裔球員,根本聽不清他們說什麼。

ESPN王牌節目《SportsCenter》。

幸好ESPN每天直播、每小時播精華片段的王牌節目《SportsCenter》,一班主持人口齒伶俐,語速快得來字正腔圓,習慣之下漸漸聽得懂全部內容,然後不知何時開始,連口音重的球員都難不倒我。3歲開始學習英語,在學校足足上堂10多年都只是半桶水,點知密集睇ESPN一年半載,突然開通耳朵,早知不用浪費金錢補習了。

那時候,什麼比賽也會看一餐,足球(體育台播英超、ESPN播歐聯)、NBA、MLB是主菜,花式溜冰、網球、美式及英式桌球、保齡球亦是常客,「餓波」起上來連12歲以下孩子組成的棒球小聯盟(Little League)、活士仍是英雄年代的高爾夫球四大賽都不放過。飛鏢意想不到地精彩刺激,裁判Russ Bray居功至偉,想起他雄壯聲線慢動作大叫出來的「one-hundred-and-eighty」不禁起雞皮。還有林林總總大小貨車在越野賽道飛馳追逐的畫面,或者十分瘋狂的伐木比賽,想像得到與想像不到的奇怪體育項目,最初都是由ESPN及有線體育台帶來。

之後當上體育記者已是後話,只記得當年單純看電視,各種比賽畫面曾給我無盡快樂與興奮。世界和潮流改變,有線亦衰微多時,如此簡單純粹的快樂不再垂手可得。無論如何都好,想跟有線電視說句多謝,哪怕後期收費愈來愈貴,唔續約之後又真係好難Cut,嬲到發火,多年前已拒絕再幫襯(不過一直有在公司繼續睇),毋損開台早年一段珍貴而快樂的回憶。

有線體育台在1996年直播歐國盃決賽。(網上片段截圖)

山﨑康晃最高(1996年去表哥屋企睇歐國盃)

在有線電視1993創立並宣布直播英超後,「裝有線」成為我夢寐以求的事情之一。當時還是初中生一名的我,卻沒有向家人提出要求——因為家母根本不會答應這個要求——她絕對不會因為睇電視而每個月多付幾百元,即使,她也是一個曼聯迷。

自此,面對家有有線的同學,就只有羨慕的份兒,我對於英超的認知,只能繼續停留於《英國足球畫冊》這些本地盜版足球書刊。捱了三年,迎來1996年歐洲國家盃,當屆賽事由有線獨家直播,我到底怎樣才能睇波呢?

幸好,世上有一種生物,叫表哥!表哥家中原來裝了有線,我可以去表哥屋企睇波!

好在有表哥,才能見證奇連士文領德國捧96歐國盃。 (Getty Images)

作為奇連士文球迷,在表哥屋企睇96歐國盃決賽,是我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片段。「奇哥」他負傷上陣,已令我極級坐立不安,直到下半場捷克的貝加憑12碼先開紀錄,我真的要爆炸!後來比亞荷夫一頂一射助德國反勝2:1,日耳曼驚險捧盃,我亦放下心頭大石,黃金入球決勝更成為球迷的集體回憶!

時代巨輪不停轉動,有線收費電視停播,一代體育頻道也被迫畫上休止符。不過有線體育對於球迷以至體育傳媒人,都有着無可取替的歷史意義,願各位同業繼續為新聞故事深耕細作,別讓體育內容在其他主播和傳媒人眼中,淪為小事一則。

沒有歸還機頂盒,當年原來會被告上法庭。

信號山(2004年起觀看有線電視至2009年Cut台)

小時候有線給我的印象,是親戚家中的兒童台和電影台,到升上中一,家中安裝有線電視後,便開始踏入觀看足球的世界。

此前觀看外國足球的途徑一直都是「大台」的新聞精華,剛安裝有線時體育台還有英超,那時候喜歡踢波,便偶爾會看一下比賽,至後來更喜歡研究足球時,便已只剩下西甲和德甲,所以更多的印象,是周末深夜兩三四點的巴塞和皇馬,曾經陪伴筆者和朋友渡過不少漫長的通宵,特別是那時候精彩的西班牙國家打吡大戰——當然還有劉舜文創作的各種騎呢歌曲,以及總是十分喧鬧的球彩台。

除體育外,電影台以及Animax也是筆者經常收看的頻道,並因此而認識到後來最喜歡的漫畫之一《校園迷糊大王》,記得Animax的廣東話配音十分出色,而且感覺跟早就聽慣的大台配音有點不同(沒有對大台配音員有任何貶義的意思)。

後來因為互聯網漸漸發達,家中包括父母也很少再打開電視,母親也搬到外地居住,因此在中學畢業後便與有線解約。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母親一直沒有將機頂盒歸還予有線,後來不知道拖了多久,被有線寄來律師信,須特意從外地回來香港上庭認罪,被罰款數百元。

不管如何,有線電視對筆者的中學生活來說,確是佔據了不少份量,也可以說是我的「睇波啟蒙」。

田生對有線印象最深的不是體育台而是動畫《足球小將》。

田生(觀看有線電視年期不詳)

對於有線,最大印象不是體育台,而是《足球小將》,猶記得當年讀小學的「田生」在黃昏6時(好似係)死守電視,當時播放的好像是小學篇。

對有線的感覺就是如此依稀,更遑論有什麼台﹑什麼節目,只記得在小小的古舊電視觀看,僅此而已。

記憶所及,家中裝有線的年期不長(對家NOW反而是長期用戶)。直至高中階段,當年有線每逢世界盃或歐國盃等大賽,也有現場騷一同睇波,當時(應該是2008年歐國盃)友人不知為何有門票,但只記得當時有強尼。直至投身社會工作後,與有線最接近的距離,就是曾經幫襯他們地下的Canteen買早餐。

路斯(1995-97年安裝有線電視)

家中該是1995-97年左右安裝有線,那時剛搬新屋,十歲左右,嚷着叫波牛老竇裝機,「我同你睇波,阿媽睇股票」。於是,家中多了十幾個台可以轉。

上台最大原因,無非為了看足球直播。有線出現之前,免費台只買盃賽四強與決賽直播,直播或轉播聯賽大概一年不多於十場。從前錄影精華看完又看,到你突然可以「揀波睇,睇完又睇,再睇到你唔睇」,英超無大波不如睇德甲,星期日晚訓唔着可以睇西甲垃圾波,何其幸福。(凌晨四點幾電視有人大嗌「死得」,驚唔驚?)

體育台當時對家庭的耗電量影響很大。以前電視下午會關,有了有線後家中電視長開。家母日間開18台緊盯股市,到我放學回家,爸收工過後,長開體育台(或隨時轉去YMC/娛樂台/18台/新聞台),對體育的眼界就是這樣拓闊。有線開台一年多,可說是大搞特搞。

體育台真的播體育,羽毛球、網球、短池泳賽,那些選手大概你一世只會看到一次。看最多的節目是美式桌球、室內技巧電單車與飛鏢,還有象棋。那節目全程播放CG棋盤,加一個評述介紹,看着聽着才知「食佢隻車」不是捉棋術語,「象五進三」才是。現時大家看F1,體育台那時好像沒有,只有歐洲高卡車巡迴賽與日本房車賽。

有線買來ESPN訊號,播歐聯與NBA,每天看完六點半新聞報道,七點立即轉台看Sport Center,被開場音樂洗腦洗足廿年。此外,大部分遠離香港大眾口味,換個角度看是大開眼界,包括高山滑雪、牛仔大賽等。節目都是來佬貨,粵語評述間中提供,大台以外的評述員提供另一種風格,何輝、江宗德、丁偉傑、梅志輝,當然不能漏了「桂神」。我印象最深刻還是有一把老人聲不定時評述一些賽馬節目,節目中賽馬還賽馬車,評述可以天南地北講趣聞,不理畫面幹什麼。後來才知獻聲的人,是簡而清。

2023年6月1日零時,有線電視結束廣播。(直播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