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在內的碼頭業務,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調查。運輸及房屋局前局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帆表示,倘如此重要的港口控制權落到美方手中,美方可能操控港口運營,向中國航運施加壓力,甚至切斷關鍵供應鏈,認為今次不僅是商業交易,在地緣政治緊張下,嚴重威脅中國的航運物流與貿易格局。
陳帆表示,長和今天的成就,與國家和香港經濟崛起不無關係,期望不只權衡個人利益、企業利益,更要考慮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作出明智決定,交易時要偏重國家利益。
巴拿馬運河長82公里,是世界上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戰略水道,負責處理全球約5%的海上貿易量。(Reuters) 陳帆:交易要偏重國家利益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全球航運命脈,陳帆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產品外銷高度依賴航運網絡,運河控制權的任何變動都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命脈,若巴拿馬港口控制權落入對華敵對的國家或勢力手中,中國船隻除了可能被收取天價停靠費外,裝卸時間隨時會遭惡意拖延,造成對整條航線的衝擊。因此有關企業交易前不能只着眼企業利益,更要偏重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
巴拿馬港口公司 - 巴爾博亞港 – 巴拿馬(長和官網) 陳帆:落美國手波及14億人福祉
他說國際航運多採用「班輪」模式,須按既定的船期表沿途停靠多個港口裝卸貨物。若某港口因政治因素以延誤或限制手段對待中國船隻,中國船隻可能無法按時抵達下一港口,衝擊整條航線的運營效率。他以香港葵青貨櫃碼頭為例指出,因高效的裝卸能力和可靠的補給服務,使該碼頭能成為全球船公司青睞的「追更港口」,即是指該港口能幫助船隻追趕因其他港口延誤造成的時間落後,確保航程順暢。
然而,陳帆認為巴拿馬港口的控制權若落入美方手中,中國船隻有可能面臨非優先待遇,甚至遭受惡意阻礙,更何況美方已揚言要對中國籍及中國製造的遠洋貨船徵收天價港口費。他說最嚴重的是,若船隻因運河受阻而被迫繞行南美洲南端航線,航程距離將激增,運輸成本可能翻倍,意味企業利潤縮減,對國家則削弱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損及中國在全球市場的貿易活力。
有關交易不但可能令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受損,連帶影響本地經濟穩定,甚至可能波及全國逾14億人民的經濟福祉,後果將遠超企業自身層面。
陳帆表示,長和今天的成就,與國家和香港經濟崛起不無關係,該企業又擁有數十年的國際港口運營經驗,理應深刻認識到港口對國家經濟、貿易和物流的戰略意義,期望它不只權衡個人利益、企業利益,更要考慮社會利益與國家利益,作出明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