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天地】樂善堂王仲銘中學「在家學習」不是「網課」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在家學習」不是「網課」】經常聽到因疫情關係,大家會説都要上「網課」。我反而鼓勵老師和同學,應該用「在家學習」(Home-based learning)這個觀念去調整自己的心態。

根據過去半年居家抗疫的經驗,大家都會明白長期對著電腦屏幕開會、上課、處理公事和功課,眼睛非常疲倦;在校園上課,轉堂期間也有機會走動一下,但現在大家一話要跟“正常”時間表「網課」,長達多小時要坐在螢光幕前,如果繼續以 Chalk and Talk (黑板教書法) 的方法上課,根本不是正確的 online learning (網上學習)處理方法。

一些比較成功的網上學習平台,例如 coursea、kajabi、teach:able,他們的「網課」運作方式有一樣非常關鍵的重點,就是在一個時段範圍内,學生可以自主決定何時完成整個課程。課程(course)的閲讀材料、功課、教師講解錄像等,已經設計好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如學生遇到有問題,課程(course)會提供求助的方法,便會有老師為學生解難。

Course (課程) 本身有航線的意思,我們應提供學生航海圖、適當工具和基本航行技巧,學生其實可以按自己的速度、形式、方法到達我們想他們去的目的地,過程中適當輔助他們便可。

因此,按正常時間表上「網課」其實並不正常,因為就好像將所有學生放入一隻大郵輪,學生只能在透過窗外見到外邊的情況,主動一點的會上去甲板親自感受一下,但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被動的,浪費了訓練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這令我想起我家中的大兒子。在疫情期間,我跟他拍了幾段片放上了 Youtube,過程中我負責按他的意思進行拍攝和剪接。之後他不停請求我協助他剪接其他影片,我堅持叫他自己學。結果他「死死地氣」上網自己找教學短片和其他參考,最近一次我看他做到一些其實我都不會做的效果,間中我會教他處理一些較難的技術問題,之後他開始學會如何向我發問,也學會如何在網路上找到答案。

今年學校開始嘗試將學習的内容和過程,以 “Learning Module” 形式發放給學生,老師也開始要學習如何整理好課程成為不同的單元(Module),為日後繼續發展個人化學習 (Personalised learning) 做好準備。

現在媒體科技發展已經成熟到由技術(technical)的層面,演化到關注如何更有效表達資訊、及利用新媒體(new media)方式處理用家介面(user interface),加上運用大數據(big data)、電子遊戲模式(Game-in-education)的發展,個人化學習一定是未來學習的趨勢,各位要一起努力。

謝校長 Wilson

(內容由樂善堂王仲銘中學­­­提供)

歡迎所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投稿至「01校園」,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及照片經電郵傳送至campus01@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