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0│歷史科試題專輯無刊錄被刪分題 五題代計分兩題表現欠佳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今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涉及中日關係的必答題因惹起爭議被取消,最終改以同卷其它題目計算最終得分。根據考評局今(4日)發表的歷史科《試題專輯》,五題供估算參考的題目中,有兩題「表現欠佳」,三題「表現尚可」,而被刪分題未有刊錄在內。
總體而言,考評局指,這屆歷史科考生備試充足,大部分考生對課程所涵蓋的議題或課題均有所認識,然而考生表現未必與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建議加強識別試題、使用史料論證等的能力。

考評局今日公布《2020試題專輯》。(資料圖片)

被刪試題不刊錄於《2020試題專輯》

被刪走的歷史科試題為卷一2(C)分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考生可利用兩項參考資料及運用所學回答。考評局在新一份《試題專輯》指,由於本年考試已取消2(C)題,故該分題不會刊錄在專輯內。

歷史科卷一試卷總分為60分,被刪走的分題佔8分,即約13%。考評局保留該8分,改用同卷其它題目估算,分別有兩種方法。一,以題目 2(a)及(b)表現估算;二,以題目 1(c)、3(c)與 4(c)表現估算,並以較高分數作最終分數。

根據考生《試題專輯》表現,考生在題目2(a)表現欠佳,2(b)則表現尚可;至於1(c)、3(c)與 4(c)的表現,則有兩題表現尚可,一題表現欠佳。

今年文憑試歷史科卷一其中一題必答分題因惹起爭議而被取消。(資料圖片)

以同卷其它題目估算分數 兩題表現表現欠佳

歷史科第二題整體問及20世紀上半葉的中日關係,並提供兩項資料供考生參考作答。2(a)要求考生以資料C,即1905年出版的日本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的文章,歸納一個可能妨礙中國現代化努力的問題。

細仔分析兩題表現欠佳的題目,考評局指,在2(a)分題中,只有表現最佳的考生能夠按題旨作答,部分卷內容未能歸納出「問題」與中國現代化努力無關。表現最差的答卷,未能分辨出資料中哪些屬日本政法大學校長或文中清國人范源濂的看法,而表現稍遜的答卷則未能援引資料作答。

至於另一題表現欠佳的第3(C)題,題目要考生討論1945至2000年間,歐洲經濟統合是否勢不可擋。考評局指,表現稍遜的答卷出現以下最少一種的毛病:內容籠統,欠缺具體史例;未能合理涵蓋有關時期;未能恰當處理關鍵詞「勢不可擋」。部分考生誤解題目,以為題目問及歐洲經濟統合的障礙。

總體考生備試充足

總體而言,考評局指,這屆歷史科考生備試充足,大部分考生對課程所涵蓋的議題或課題均有所認識,然而考生表現未必與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建議加強識別試題、使用史料論證、答題邏輯能力。

中史科試卷卷一必答部分,有題目考及抗日戰爭,引用兩張當時的宣傳單張。(資料圖片)

中史科類似題目 考生表現滿意

另外,中史科試卷卷一必答部分,有題目考及抗日戰爭,當中有三條分題,問及考生當時宣傳品中的日軍形象而備受關注。考評局指,考生在兩題分題表現滿意或尚算滿意,一題則表現未如理想。

該試題資料為兩張當時的宣傳品,其中一張傳單印上「華北華中的日軍完全連絡」,及「徐州失陷了」字句,傳單上軍人圖畫則面露笑容並舉槍。有分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資料宣傳品的觀點,並援引史實解釋,而這題考生表現未如理想,題目佔3分。

考評局指,選答同意的考生,大多能夠指出徐州在抗戰第一階段的重要戰略地位,又或從抗戰第一階段至徐州會戰的軍事形勢分析,說明中國軍隊撤出徐州,有助南北兩路日軍會師。

至於選答不同意的考生,多不同意傳單正面描繪日軍形象,不同意日軍在徐州大捷,或同意徐州會戰後日軍可完全控制華北、華中地區。表現較弱的考生,只空泛表達觀點,缺乏史事支持。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