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市民跑手黃美英︱追求每次進步的獎盃獵人 由乜都唔識變精英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香港跑界有一奇女子黃美英,她是本地長跑賽事常客,常常踏上頒獎台,隨年月增長,速度不但沒有減慢,反而愈跑愈快。2023年柏林馬拉松,她以3小時1分鐘完成,距離Sub 3(3小時內完成42.195公里馬拉松)愈來愈接近。
她的跑步之旅相當神奇,小時候未有機會接觸跑步,也沒有參與任何運動,直到出來工作一段日子,經同事介紹下開始健身,由踏上跑步機一刻開始,便再沒有停下來。

黃美英由踏上跑步機一刻開始,便再沒有停下來。(盧翊銘攝)

《跑步人誌.超級市民跑手系列》

跑步,是跟時間競賽的運動,距離、速度、成績全部都由數目字組成。對數字的追求,可以無窮無盡,冷冰冰的一組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淚與汗交織的熱血故事。

頂尖運動員追逐分秒,大家較容易理解,畢竟那是他們的職業追求,那麼對本身有正職的跑手而言,是什麼推動他們不斷求進?

跑步是一項很公平的運動,出於人類本能,人人能跑,付出愈多,必定有所回報,長跑尤其如此。高手無樣睇,他們可以從事文職,可以是會計師、物理治療師、護理人員、行政人員……每日返工放工大家身邊可能都有一個「超級市民跑手」在你左近。

「如果知道跑步咁叻,就一早開始練。」

訪問中途,親切的美英忽然開玩笑地說出這一句,當中不無遺憾。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即使如此,她的長跑之路也較不少人走得更快,也更遠。美英開始跑步的經歷,跟絕大部分人不一樣,她在中國內地長大,沒有參加過陸運會,也沒有學界,甚至連運動本身,也是奢侈。年幼時在家鄉湛江的課外活動,是跟隨爸媽到田裏放牛。

長大後來到香港,她在醫院工作,經同事介紹某健身室有月費優惠,於是開始做gym。「在跑步機上跑,一跑就一個鐘、兩個鐘。」沉悶,幾乎就是跑步機的同義詞,美英卻樂此不疲,一直不知道簡簡單單的跑步可以這麼快樂,原來的她就如脫離大海的魚兒,直到踏上跑步機開始,才如魚得水,那一年,她已經超過30歲了。

美英昔日在醫院病房工作,需要輪班,現在改變崗位,訓練時間可更穩定。(受訪者提供)

最緊要好玩

美英當時在醫院病房工作,需要輪班,正好趁上班前後空檔到健身室,一個星期3、4次,反正已付月費,當然是多多益善。剛好有個同事跑開渣馬,介紹她參加,離開跑步機,首次參加比賽便是21.0975公里的半馬拉松(半馬),結果2012年首戰渣馬半馬後一試愛上,自此「年年報名,每年目標快少少。」

「之前無練習,求其自己跑」,首戰半馬已跑出1小時56分,之後開始參加其他比賽,不諱言:「跑無耐已攞獎,獎項令我有動力再跑」。美英自此展開一段玩命之旅——「好鍾意比賽,咩比賽都報」,路賽、山賽通通不放過,「返夜周日早上收工,回宿舍換件衫便坐的士去比賽」或是「周日比完賽再返工」,有時更一星期跑兩場,「比賽當練習」,從搶韁程度可見她對跑步和比賽的渴求。

美英回望最初學跑步的日子,直言「咩都唔識」,時間和經驗累積,一步步成為民間高手。(盧翊銘攝)

跑會奇遇記

為求進步,她也像不少人一樣參加跑會,可是「衝interval(間歇跑)好辛苦,成班人很快,我跑得慢跟不上,唔敢跑」,反而不及自己練習自在,朋友帶她到城門水塘,「一個圈約8K(公里),熟咗(路)自己跑,得閒就去,一星期一次。」城門水塘離她家不遠,而且空氣好又可以練斜路,正好為渣馬備戰,「初初跑一圈,之後兩圈、三圈,有時最多四圈。」

跑了數年渣馬,每次都是臨比賽才操練,半馬已覺辛苦,一路不敢報全馬。由2014年加入跑會,到2015年終在其他跑友一起參加壯膽下,到大阪跑初馬,自言在長課不足又乜都唔識之下,跑出3小時30分。不停比賽不停跑,身體承受不了,難免不時受傷,「初初唔識,傷住都去跑,點知跑完仲痛」。

美英近年愈跑愈快,與Sub 3只差一分多鐘。(盧翊銘攝)

愈戰愈強的秘訣

跑步經驗和知識從時間和失敗中累積,3、4年時間成績停滯不前,2018年她隨另一長跑教練馮華添到美國跑波士頓馬拉松,在添Sir指導下,2019年渣馬終見突破,以3小時15分完成。之後每年進步一點,2021年倫敦馬拉松3小時08分,2023年渣馬3小時06分,同年柏林馬拉松更跑出3小時01分。

成績突破的分野,信不信由你,美英說,從前沒有理會飲食,開始加碳減碳後,渣馬即跑出「315」(3小時15分),她直言可能是心理作用,成績確一路進步。更重要的是,之前不懂如何訓練,練習也欠缺系統,「轉會」後跟時間差不多的跑友一起練習,不用再感到害怕,也學會儲足里數,打穩根基。與此同時,工作崗位轉換,她不用再輪更通宵上班,訓練日程可更穩定。

美英說:「跑馬拉松,跑果時真係好辛苦,不過跑完又好開心,好享受」。(盧翊銘攝)

她有一個夢

每個全馬跑手都有一種近乎完美主義的堅持,美英也不例外,「之前無諗住跑六大(波士頓、紐約、芝加哥、柏林、倫敦及東京馬拉松),好貴,要20幾萬」。有趣的是,她最初不知道東京馬拉松是六大之一,2017年跑完才知道,接着波士頓、紐約、倫敦、柏林逐一完成,「跑吓跑吓,又無得唔去嘛」,只差最後一隻芝加哥,她已經報名參加2024年10月的賽事。

最難忘的一次是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一身只有背心、短褲和薄風褸,遇上豪雨和寒冷天氣,不怕冷的她「返到終點成個人震晒」,那年波馬的確難忘,正是日本「最強市民跑手」川內優輝在惡劣天氣下爆冷奪冠那一次。只跑出3小時30分,令她心有不甘,2024年除了例牌參加的渣馬,以及最後一隻六大芝馬,還會再次跑波士頓「復仇」。

說着說着,美英突然語重心長:「跑馬拉松,跑果時真係好辛苦,不過跑完又好開心,好享受」,難怪不少人說馬拉松選手總帶點自虐。

+12

後記:這麼近那麼遠的2:59:59

美英既然已跑到3小時01分,距離Sub 3只有一步之遙,她當然希望能跑進2小時59分59秒內,同時亦不想強求,「Sub 3很難,男生也未必跑到,我不知能否做到,未來希望保持到3小時零幾分左右。」

她對比賽和成績相當進取,為何突然保守起來?或許這正是馬拉松在練習和真正比賽之間的微妙之處,從練習中可推算出比賽成績,當日比賽成績往往受制現場環境和各種不明因素,一切也沒保證。她在跑班現隨Sub 3小組練習,「全部都是男的,只有我一個是女的」,美英自豪地說。

她的目標是「每次都有進步」,也是她練習和「長跑長有」的最大動力。然而比起冷冰冰的成績和時間,美英對跑步和比賽的熱愛,那份單純的快樂充滿感染力。她起步較別人遲根本不重要,關鍵是當機會來臨時,雙手緊緊抓住,2023年12月廣州馬拉松已是她第20隻全馬,從什麼也不懂的素人進步成精英跑手,不變的是她對跑步那團不滅之火。

《跑步人誌.超級市民跑手系列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