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學好中文對中美交流互鑒十分必要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學好中文對中美交流互鑒十分必要
撰文:房伊媚
出版:更新: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11月6日出席「漢語橋」漢語比賽的參賽選手線上交流活動,與美國參賽學生交流。秦剛表示,學好中文對於中美交流互鑒十分必要。

秦剛稱,中美作為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有不少差異。他鼓勵參賽學生透過學習中文來真正走進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立體的中國,使中美兩國人民能夠不斷跨越語言障礙、跨越文化差異的鴻溝、理解彼此的差異性,以彌合分歧、消除誤解、互相尊重、增進彼此的好感與互信。

他說學習中文為參賽學生增添獨特的樂趣、帶來更多可能性、增加人生價值,希望他們能享受跨文化自由交際帶來的快樂。

校園天地|美國師生訪港深度體驗中華文化 促進跨地域文化交流

撰文:校園投稿
出版:更新:

路德會協同中學迎來了遠道而来的美國友人——Orange Lutheran High School的師生,開展為期六天的文化探索之旅。這次遠渡重洋的交流,緣起去年陳婉玲校長訪美時播撒的友誼種子,標誌著兩校友誼的持續深化。(內容由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

升旗啟幕:展現國民教育作為交流序幕

訪問首日,協同中學的童軍隊以整齊的中式步操舉行了莊重的升旗儀式,為交流活動揭開序幕。早會上,分享老師以瀕危動物為主題,通過介紹中國長臂猿及其棲息地,並巧妙融入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經典詩句,將中國古典文學與生態保護相結合,讓學子們在古典文學的意境中,讀懂國家的生物多樣性的現代價值。隨後,美國師生上台進行自我介紹,風趣的問候引得全場歡笑聲與掌聲不斷。

(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圖片)

熊猫為媒:非遺文化傳遞中美友誼

學校珍藏的「同心熊貓」展台前,美國師生與國寶熊貓親密合影。這批具有特殊意義的展品原為民政事務總署「同心熊貓海濱遊 非遺文化齊體驗」展覽的重要展項,曾在長沙灣海濱花園公開展示。展覽結束後,主辦方特別贈予本校,用以推動中華文化教育。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象徵,大熊貓不僅代表著健康長壽的美好寓意,更成為中美文化交流的生動載體。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圖片)

故宮探珍:感受中華藝術瑰寶

美國師生與協同師生一同踏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近距離欣賞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博物館以創新的展陳方式,讓學生們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深入探索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當期的特展「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更是讓人眼界大開,系統展現了中國五千年飲食文化的發展脈絡,從新石器時代的祭祀禮器到明清時期的文人雅集食具,讓美國師生對中國的飲食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圖片)

非遺體驗:巧手紮花牌

最讓美國師生興奮的莫過於親手體驗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牌紮作」。他們動手搭建小型竹架、繪畫,將對中國「吉祥文化」的理解融入手中的藝術品。鮮艷的紙花在他們手中綻放,化作美好的祝福。這項傳統工藝讓美國學生們興趣盎然,更幫助他們克服挑戰,感受到手工技藝的樂趣與成就感,並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圖片)

山頂覽勝:體會中西交融之美

在太平山頂,美國師生俯瞰了整個香港的城市風光。維多利亞港兩岸的現代建築與自然風光交相輝映,讓他們不僅領略了香港的現代化風貌,更感受到了這座城市作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的獨特魅力。

共享中華美食:圍爐共話跨文化情誼

除了參訪行程,兩校師生還透過美食深化情誼。從傳統本地特色菜餚到茶樓點心,他們共同品嚐了中式餐飲文化的精髓。美國師生還受邀到本地學生家中作客,親身體驗香港的家庭生活。通過美食與日常交流,兩校師生進一步加深了文化上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陳校長表示,這次交流活動不僅讓美國師生更加了解中華文化,也為本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國際交流機會,開拓了他們的國際視野。學校將繼續推動這類文化交流項目,進一步促進跨文化的理解和友誼,也回應習近平主席所言,擴大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國將於未來邀請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

(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圖片)

(內容由路德會協同中學提供)

若學校有意於校園天地刊登文章,歡迎按此瀏覽投稿須知及提交稿件

另外,《香港01》推出中華文化學人計劃,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education@hk01.com」(標題註明 『中華文化學人計劃查詢』),或WhatsApp / 電話(35828747)聯絡《香港01》代表黃先生。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