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年紀大血壓該如何控制?無不適不需要吃藥?醫解3大迷思

撰文:健康2.0
出版:更新:

全台灣高達500萬人罹患高血壓,但多數患者不自知有高血壓,到底血壓多少算高血壓?年紀大血壓140正常嗎?高血壓但沒不舒服需要吃藥嗎?由台大心臟科權威蔡佳醍破解3大高血壓迷思。

平時收縮壓在140~160毫米汞柱左右,但沒有感覺不舒服,需要吃藥控制嗎?

台灣國科會生科處心臟學門召集人、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佳醍指出,高血壓是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頭號元凶,然而,可能因為沒有產生特別症狀,而讓病患忽略了它的存在。

相關文章:高血壓|左右手上壓唔同增中風機會60%!3大原因相差幾多要就醫?👇👇👇

+7

長期處在高血壓的狀態,會對全身的血管內皮產生損害,進而導致器官功能開始出現異常,例如:心臟、腎臟、眼睛、腦血管等器官,而損害病患健康,所以當出現不舒服時,器官功能常常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損害,有時甚至是不可逆的。

蔡佳醍表示,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平時就應該養成居家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保持血壓在一定的標準以內,而這個標準則根據病患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擧例:當病患本身患有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慢性腎臟病合併蛋白尿時,血壓的標準就會比較嚴格,血壓應該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而非一般所熟知的140/90毫米汞柱。

如何控制血壓?(按圖了解👇👇👇)

+11

相關文章:高血壓|血壓降可減藥?補鈣多飲水8種方法降血壓紅棗番茄護血管

年紀大了,血壓140~160應該沒關係?

隨著年紀增加,動脈硬化程度加重,收縮壓達到高血壓標準的比例,也自然地跟著增加;然而,老年人的高血壓應該控制在什麼標準以內,目前尙未有一個適用於所有病患的標準。

蔡佳醍指出,根據大型研究,即使是70~80歲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能把收縮壓控制在120~130毫米汞柱以下,比起只把血壓控制在140~150毫米汞柱以下,將更能降低心血管的風險。

但可想而知,太過積極地控制血壓,也會增加低血壓、頭暈等副作用的機會,所以控制的標準還是因人而異的,必須考量每個老年人帶有的共病和對藥物的適應程度來做調整;然而,讓收縮壓處在140~160毫米汞柱,還是帶有風險的。

相關文章:健康飲食|降血壓吃什麼食物好?盤點高血壓患者5大必吃水果👇👇👇

+15

有在吃血壓藥,平時沒有什麼不舒服,沒有量血壓可以嗎?

蔡佳醍臨床觀察發現,過往門診中,醫師在診間幫病患測量的血壓,最近被發現不比病患在家中自行測量的血壓値,能預測病患的心血管風險,尤其病患在醫院診間常因為情緒和環境的干擾而導致白袍高血壓,使測得的數値高於實際情形,而影響醫師對血壓的判斷。

如果病患平時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只有在身體不舒服時才測量血壓,也不能反應大多時候的血壓狀況。蔡佳醍表示,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應盡量按照「722」原則,自我觀察居家血壓値,7代表最好每周能連續測量7天的血壓値,而每天測量2個時段,分別是早上起床1小時內的血壓,且須在進食和服用任何藥物前,另一次是在晚上睡前1小時內測量,而每個時段最好至少測量2次以上並把測得的數値取平均値來記錄。

本文摘自:《心臟不會跟你說謊:台大心臟科權威 蔡佳醍醫師帶你認識那些你應該知道的心臟大小事》蔡佳醍 著

延伸閲讀:

130/85mmHg已是高血壓前期!高血壓、高風險族群 量血壓用「722」

【本文獲「健康2.0」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