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與超加工分別?營養師揭4大影響 易致癌 增失智風險25%
從早餐的火腿蛋餅、下午的珍奶,到宵夜的即食麵,現代人的一日三餐幾乎離不開加工食品。雖然加工讓食物更美味、更好保存,但背後藏著的健康風險,你了解嗎?
加工食品 vs 超加工食品,有什麼不一樣?
隨著科技進步,全球的食物供應愈來愈仰賴加工製程,像歐美國家,日常飲食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超加工食品」!這些食物雖然方便又好吃,但也可能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相關文章:味精無益?燕麥奶可多喝?蔬果片好健康?1文破解6大常見食物迷思👇👇👇
根據國際通用的NOVA食品分類法,加工食品分成四級:
第1級:未加工或最少加工食物
像是白米、雞蛋、牛奶、茶葉、水這類,只經過簡單處理(如烘乾、冷藏、殺菌)就能吃的食物,主要目的只是延長保存期限。
第2級:烹飪用的加工原料
從天然食物中萃取出來的,例如橄欖油、糖、牛油、澱粉等,這些通常是料理時會用到的原料。
相關文章:加工食品|罐頭不健康?罐裝豆比藜麥高纖3倍專家推10種加工食物👇👇👇
第3級:加工食品
第1級和第2級的結合品,像是罐頭、芝士、麵包等,目的是讓食物更耐放、更好吃。
第4級:超加工食品
就是添加一堆人工成分(如防腐劑、香精、色素等)來提升外觀和口味的產品,例如:薯片、含糖飲料、餅乾、微波食品、香腸、蛋糕等等。
相關文章:護腎|太鹹、甜飲、少喝水影響腎功能!10大傷腎習慣這些藥要避食👇👇👇
超加工食品對健康的影響
1. 容易變胖:超加工食品熱量密度高、容易吃太多,像薯片吃完一包還是不飽,但一碗沙律就讓你有飽足感。這些食物還會引起胰島素反應,讓身體更容易儲存脂肪。
2. 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研究指出,常吃超加工食品跟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問題有關。這類食品糖、鹽、脂肪都多,纖維又少,吃多了會造成發炎、血壓高、膽固醇升高等問題。
3. 癌症風險增加:超加工食品吃太多,罹癌機率也會上升。像是鹽分過高的醃製品可能提高胃癌風險、缺乏膳食纖維也可能導致腸癌。研究發現:飲食中只要超加工食品比例增加 10%,整體癌症風險就增加12%、乳癌風險增加 10%。
4. 增加失智風險:一項長達10年、超過7萬人參與的研究顯示,攝取超加工食品愈多,失智風險也愈高。每增加10%的攝取量,失智風險上升25%。但好消息是,如果把等量的超加工食品換成未加工或少加工的食物,失智風險能降19%。
延伸閱讀: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