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飲食|牛肉比雞低膽固醇!專家2招減攝取 牛4部位含量最低

撰文:黃偉麟
出版:更新:

雞肉還是牛肉更低膽固醇?原來是取決於部位。銀髮族每天建議攝取大約1800卡路里,即來自飽和脂肪的卡路里,每天必須低於108卡路里。那麼,進食什麼肉類能降低膽固醇?

肉類中的飽和脂肪含量可能因切割及醃製而有所不同。(網上圖片)

美國心臟協會:肉類的膽固醇取決於部位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 (AHA) 資料,肉類中的飽和脂肪含量可能因切割及醃製而有所不同,對於牛肉,選擇可見脂肪最少的瘦肉有助於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瘦的牛肉包括,牛西冷、牛里脊肉、牛後腿排肉及牛肩胛肉。而對於雞肉來說,在烹飪或食用前將皮去掉。

2019年一項研究指出,雞肉和紅肉在膽固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研究發現,與非肉類蛋白質的來源相比,大量攝取紅肉或白肉,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高,白肉和紅肉對膽固醇的影響非常相似。

而對於雞肉來說,在烹飪或食用前將皮去掉。(網上圖片)

雞各部位的膽固醇:

去皮雞翼:85微克
去皮雞胸:85微克
去皮雞腿伕:133微克
連皮雞槌:92微克

牛各部位的膽固醇:

西冷牛扒:92微克
肉眼牛扒:85微克
牛胸:62微克
牛腩扒:79微克
後腿肉牛扒:77微克
牛肩胛肉:87微克

瘦的牛肉包括,牛西冷、牛里脊肉、牛後腿排肉及牛肩胛肉。(網上圖片)

更健康醃肉及準備方法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 (AHA)有以下建議,以更健康的方式準備肉類以減少飽和脂肪,首先,烹調前切掉肉上可見的脂肪。選擇燒烤或烘烤,而不是在平底鍋中煎或炸。燒烤或烘烤肉類時,使用架子瀝乾脂肪及油分。另外,使用酒、果汁或植物油醃料來濕潤肉類,而不是在肉上塗油。最後,去除表層硬化的脂肪。在烹調或食用之前,將所有家禽的皮去掉,並多選擇白肉。

使用酒、果汁或植物油醃料來濕潤肉類,而不是在肉上塗油。(網上圖片)

高膽固醇長者可進食多少肉?

美國國家老化委員會建議,長者應限制含豐富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例如牛排,並指出每次進食的份量不超過3盎司(即85克),並且每周只吃一次。另外,限製或避免加工肉類,因為這些肉類富含飽和脂肪以及卡路里和鈉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 (AHA)建議將飽和脂肪攝取量,限制於每天不超過13克。如果每天攝取大約2000卡路里的熱量,那麼,來自是來自飽和脂肪的卡路里,每天必須低於120卡路里。換言之,長者每天建議攝取大約1800卡路里,即來自飽和脂肪的卡路里,每天必須低於108卡路里。

進食什麼肉類能降低膽固醇?

幫助降低膽固醇的最佳肉類相信只有瘦肉,幾乎沒有脂肪的肉類。另外,不帶皮的家禽,例如雞肉或火雞。而使用燒烤及烘焗的方法,而不是煎炸。在烹煮過程中多餘的脂肪以,以及使用植物油而不是動物脂肪,也有助降低膽固醇。

按下圖看哪5種食物有效降低膽固醇

+16

5種食物有效降低膽固醇

1)水果類食物

這些水果皆含有豐富果膠,也就是水果中常見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這類纖維能與體內脂肪酸結合,有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每天可吃1~2份此類水果,或是將水果當成飯後甜點或零食。和朋友聚餐時,不妨可選擇含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沙律或料理,取代高熱量甜品。

纖維能與體內脂肪酸結合,有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網上圖片)

2)堅果類食物

堅果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進一步保護心臟健康。而其所含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也可帶來立即性的飽足感。將堅果當成電視零食或飯前墊胃零食,每天建議攝取1湯匙的堅果(約10~15公克),並優先選擇無添加任何調味料的天然堅果,避免選購調味的堅果。

3)高脂魚類

高脂肪魚肉擁有可減少壞膽固醇的Omega-3不飽和脂肪,具有降低三酸甘油脂,幫助緩和心律不整之功效。以這類魚肉搭配全榖食物,例如燕麥、糙米、紫米、全麥等一起食用,不只降膽固醇,全穀食物也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富含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高脂肪魚肉擁有可減少壞膽固醇的Omega-3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壞膽固醇。(網上圖片)

4)燕麥類

燕麥和許多穀片都擁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但燕麥的纖維量又高出其他穀片一截。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在腸道中與膽酸結合,幫助膽酸透過糞便排出體外,而膽酸則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來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排除的狀況變好,肝臟為補足所需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的膽固醇。

5)豆類食物

豆類是另一個水溶性纖維的大家族,多數豆類皆含有豐富纖維,其中又以上述4種豆類纖維量最高,其餘常見的豆類如紅豆、綠豆,以及各類黃豆製品皆含有膳食纖維。豆類不僅種類多樣,口味各有不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但要注意加工的豆製品,例如豆腐、豆漿、豆乾的纖維量和一般豆類有顯著差距,若想加強降膽固醇功效,建議可食用未加工的原始豆類。

豆類是另一個水溶性纖維的大家族,多數豆類皆含有豐富纖維。(網上圖片)

參考資料:MedicalNewsToday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