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總覽|林鄭公布規劃北部都會區 哽咽謝家人無限信任

撰文:孔繁栩 胡家欣 王潔恩 林穎嫺 鄭秋玲 陳淑霞 梁煥敏 鄧穎琳 黃金棋 袁澍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6日)公布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本港土地供應問題迫在眉睫,加上中央高調關注房屋問題,預料房屋政策將會是施政報告重中之中,焦點落在大舉發展新界北,包括發展住宅,增加交通基建,建鐵路連接深圳前海及皇崗,正如林鄭月娥昨日說,報告會聚焦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回應市民希望政府能解決房屋和土地問題。《香港01》直播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懶人包▼

+3

延伸閱讀:

施政報告懶人包|北部都會區及5新鐵路以外 仲有政府大改組

施政報告|派糖措施逐樣數 輪公屋派現金津貼 即睇邊樣你有份

施政報告|積極推展廿三條本地立法 政務司司長統籌打擊假新聞

施政報告|林鄭提議親身為公社科老師上課 講解特首憲制地位

施政報告2021|政府大改組 設副司長主理新界北 增設文體旅遊局

施政報告|發展3萬公頃北部都會區 將收私人濕地 涉90萬伙住宅

施政報告|拓跨境鐵路助發展北部都會區 邀港鐵研建白石角站

施政報告|未來10年建33萬伙公營房屋 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

施政報告|邀市建局研究荃灣、深水埗地區重建 研降低強拍門檻

施政報告|龍鼓灘、馬料水填海 內河碼頭建屋 擬向綠化地帶開刀

施政報告|研加快興建河套區港深創科園 設「新田科技城」

施政報告│海洋公園碼頭項目明年起研究 推動促成盛事助旅遊業

施政報告|降出售祖堂地門檻 補地價標準金額計劃擴至新界土地

▼10.6特首林鄭月娥宣讀施政報告2021▼

+27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河套地區▼

+5

【13:17】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 林鄭哽咽表示:「我從四十一年前離開大學校園,踏入政府以來,一直堅信憑着為民服務的理念和積極有為的作風,就可以在政治體制內建設更公平、更仁愛的香港社會。我有幸參與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回歸後又在不同工作崗位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四年多前就任特區行政長官,深感任重道遠,既是我公務生涯內最大的榮耀,也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戰。

上任不到兩年,就因「修例風波」、社會暴亂、外部勢力不停粗暴地干預香港事務、新冠疫情衝擊,而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支撐着我排除萬難的動力,來自中央永遠是特區堅強後盾的諄諄囑咐、我在就職時承諾為香港市民一直護航的不變初心和家人的無限信任及默默支持。今天,香港在國家安全和選舉制度雙重保障下,已回到「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我比任何時候都對香港更有信心、更肯定香港可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亦更期盼我們可以培育有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對社會有承擔的新一代,薪火相傳。」

▼10.6一班基層市民觀看特首林鄭月娥宣讀施政報告2021▼

+2

▼2021年《施政報告》民生政策▼

+20

【12:49】 政府未來的扶貧策略主要會有四方面:

第一,我們繼續以綜援、長生津等現金福利協助有需要長者脫貧,我們會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而合資格申請人將領取高額津貼。

第二,我們會繼續發展經濟,提供培訓和再培訓,鼓勵就業,並以職津為較低收入的在職住戶,特別是育有兒童的住戶,提供財政支援。

第三,我們會全力加快興建公屋,增建過渡性房屋和為輪候超過三年的合資格公屋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

第四,在共同承擔的原則下,我們會加強強積金的退休保障功能。首要工作是在下一個立法年度修例落實取消「對沖」。我們亦會透過全力推行「積金易」平台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並落實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此外,我們會進一步探討如何更好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

【12:43】中國香港代表隊在東京奧運會表現卓越,取得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全港市民都引以為傲。而香港運動員在殘疾人奧運會的賽事中亦是全力以赴,成績有目共睹,令人鼓舞。香港運動員的成功並非偶然,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外,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源投入也是不可或缺。

為進一步支持精英體育發展,特首早前已公布會加快興建體院的新設施大樓,在立法會的撥款配合下,可爭取在2024年中完成工程;政府亦會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共同斥資設立3億元的特別資助計劃,透過運動科學及運動醫學研究提升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的競爭力。

116. 此外,政府會繼續為退役運動員(包括殘疾運動員)提供支援。在2018年推出的「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在本年度就有超過70名退役運動員參加,並受聘於合資格學校和體育機構,以協助推廣體育和發掘具潛質運動員。我們將增撥資源擴展計劃,目標是在五年內將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人數增加一倍,為運動員退役後提供更多轉型機會。

【12:39】政府一直致力優化維港兩岸海濱,通過和海濱事務委員會的共同努力,由去年10月到本年底,我們將一共開放15處海濱場地,把維港海濱進一步延長至25公里;試行的「海濱共享空間」管理模式亦深受大眾歡迎。我們會繼續把開放式管理推展到更多海濱用地,讓市民可在共融環境下無拘無束地享受海濱空間。此外,我們會於維港海濱首次引入完全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讓遊人可臨海而坐,無阻隔地欣賞維港景致。

▼10.6特首林鄭月娥宣讀施政報告2021▼

+27

【12:38】政府正進行公開招標邀請私營機構在已復修的石澳石礦場設計、建造和營運一個供市民大眾享用的水上運動中心,當中包括為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提供專屬滑浪風帆精英運動的訓練設施,預計明年首季批出合約,讓水上運動中心約於五年內全面投入運作。另一方面,我們正研究重建及整合黃竹坑現有運動場、體育中心、遊樂場及游泳池設施的技術可行性,以「一地多用」模式善用現有土地和為市民提供更好服務。我們並會於明年展開擴建香港仔避風塘的勘查及設計研究,以增加船隻停泊區。

【12:35】目前的市區更新策略是重建和復修並行,除由市建局或發展商收購拆卸舊樓和進行重建外,本屆政府先後撥出合共超過190億元,資助舊樓業主保養和維修其物業。但面對樓宇急速老化,樓齡達五十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在過去十年由3 900幢急增至8 600幢,加上全港5 000多幢「三無大廈」日久失修的問題,我們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

政府會從多方面入手。第一,按剛完成的「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市建局會在油麻地和旺角,以創新、地區為本方式加快市區更新,包括在合適重建項目試行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等規劃手段。這些措施亦會適用於私人主導的重建項目,並在合適情況下在其他地區採用。第二,我會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和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這兩個舊區的方案。第三,研究降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下的強拍門檻,以加快舊樓重建。在過程中,發展局會充分考慮小業主利益、樓宇狀況等因素,並聽取持份者意見。

【12:31】本港約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源於發電,其次是運輸界別和廢棄物,分別佔18%和7%。我們的減碳工作必須針對這三方面,並以「淨零發電」、運輸界別零碳排放和廢物處理達致碳中和為最終目標。

要做到2050年前「淨零發電」,首要改變本地電廠的燃料組合。我們的中期目標是2035年或之前停用煤作日常發電。這目標並非遙不可及,因為目前發電燃料組合中,煤所佔比例已減至少於四分之一。電力公司須繼續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機組,並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政府會盡力克服香港地理環境限制,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透過促進本地項目、區域合作和共同投資等,爭取提升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中所佔比例。

▼2021年《施政報告》房屋問題重中之重

+14

【12:27】加快土地供應:

1. 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目前陸續進行改劃的210幅土地中,約三成涉及「綠化地帶」,但只佔香港約16 000公頃「綠化地帶」的2%。由於不少「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較郊野公園低,可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的發展潛力。規劃署將有系統地進行新一輪「綠化地帶」檢討,集中檢視坡道較高和距離已建設地區較遠的用地,預計明年中完成篩選並隨即展開技術研究。至於濕地和濕地緩衝區的發展事宜則會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處理;

2. 釋放新界祖堂地:儘管沒有正式數字,但新界有不少祖堂地可供發展。在《施政報告》諮詢會上,我收到不少意見表示應修訂《新界條例》放寬出售祖堂地限制,並提供合理機制處理司理出缺問題。我同意可考慮修訂《新界條例》,在尊重祖堂傳統和保障祖堂成員合理權益的前提下,務實地處理目前祖堂地難以發展的困局。民政事務局局長將與新界鄉議局成立工作小組,聯同發展局和其他部門,在一年內完成檢討並制訂具體修訂建議;

3. 延伸補地價標準化至新界土地:由於巿場和業界對以「標準金額」為工廈重建補地價的先導計劃反應正面,至今已有四個重建項目接受以「標準金額」計算的補地價金額。發展局會把「標準金額」補價模式擴展至新發展區「加強版傳統新巿鎮發展模式」下的原址換地申請。發展局和地政總署會制訂計劃詳情,目標是明年首季推出;及

4. 現有的兩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放寬舊工廈重建地積比率及免收整幢改裝的地契豁免書費用,將會一併延長至2024年10月。至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我們鼓勵有意者於2023年5月截止申請前盡快提出申請。

▼2021年《施政報告》龍鼓灘填海成貨櫃碼頭▼

+6

【12:23】為確保十年後有持續土地供應,我們積極推進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的相關研究。在近岸填海方面,發展局會審視涉及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目標是在明年上半年爭取立法會撥款啟動這項開拓土地的規劃及工程研究,檢視不同的發展選項,以敲定未來路向。政府亦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主要提供創科用地。此外,透過多項搬遷政府設施往岩洞的項目,預計由2027年起將陸續騰出超過40公頃土地作房屋和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視乎項目的研究結果及假設住用地積比率為4至6.5,持續推進的大型項目及策劃中的項目可望於中、長期提供約400 000至500 000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加上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可供興建165 000至186 000個房屋單位的新開拓土地,2031-32年後的下一個十至十五年的供應可高達565 000至686 000個。

究竟香港欠缺多少土地,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因為這個估計將主導香港的空間發展策略。發展局局長稍後將發表《香港2030+》的最終報告。更新了的研究適當反映了國家多項戰略性規劃為香港帶來的機遇、未來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市民對居住環境的期望。最終的估算顯示,香港由2019至2048年的土地短缺約為3 000公頃。透過成功推動各項新發展區及填海項目,以及推展北部都會區,我們有信心會在中長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

▼10.6特首林鄭月娥公布交房委會研究重建西環邨▼

+9

【12:17】在未來十年(即2022-23至2031-32年度),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比去年公布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運房局會於今年底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進度報告中交代詳情。

私營房屋方面,包括鐵路物業發展,我們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0 000個單位的用地。數字並未計及市區重建局(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加上政府決心進一步精簡土地發展的程序,我們有信心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可維持穩定。

房委會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實際情況,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我會邀請房委會研究在合適條件下重建這兩個樓齡約六十年的舊屋邨,並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讓這兩幅難得的巿區用地可多建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市民訴求。

為紓緩未能「上樓」家庭的境況,本屆政府突破思維,推出過渡性房屋。過渡性房屋需要民商官三方合作,負責籌備和營運的非政府機構提供適切居所的同時,亦引進鄰里互助、支援就業的措施,是建立社會資本的一個好例子。運房局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 000個單位,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我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 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0 000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此外,在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下,截至8月底,我們已向約30 000個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派發津貼,佔已接獲的合資格申請約五成。若獲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會於明年1月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12:07】旅遊業受疫情重挫,目前仍處於困境;我們除了支援業界外,也要為復蘇作好準備。現屆政府過去四年已按2017年公布的《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推出多項措施及項目,包括成立法定旅遊業監管局;加強推動文化、古蹟、綠色及創意旅遊項目;完成郵輪業發展策略規劃;以及促成不同盛事和會展活動。政府會繼續推行多項措施,以鞏固香港作為「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及國際城市旅遊樞紐的地位。有關工作包括繼續深化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建立大灣區旅遊品牌,並透過不同資助及推廣計劃爭取更多盛事及會展活動在港舉行。

【12:00】興建三跑道系統擴大客量,是加強香港國際機場競爭力的策略投資,亦是我們由「城市機場」蛻變為「機場城市」願景中的重要基建設施。約650公頃的填海工程已大致完成,而長達3 800米的新跑道早前亦已完成鋪設工程,目標於明年啟用第三跑道,而整個三跑道系統項目則預計於2024年完成。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亦推展多項提升機場效率和旅客體驗的工程,而多個因應區內跨境電商迅速發展的高端物流項目亦正全速進行。

在中央和廣東省支持下,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善用港珠澳大橋,加強港珠兩個機場合作,並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特區政府在積極跟進入股事宜時,亦希望與廣東省在珠海共同打造一個高端航空產業羣,例如飛機維修工程、飛機零部件代生產和配送,以及飛機工程專業研究等;香港國際航空學院(航空學院)也可為香港、珠海以至大灣區的航空業培育技術專才。

▼10.6特首林鄭月娥公布在東鐵增建白石角/科學園站▼

+3

【11:54】科學園的擴展工程正全速進行,以便提供更多空間予科技企業及初創。未雨綢繆,我建議政府應馬上研究為科學園擴容。為此,政府會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加上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騰出現址,共提供88公頃新土地。有別於原先建議的住宅用途,我們建議新增土地可主要用作創科發展,強化東部走廊地區以創科為主要經濟功能。藉此機會,我們認同應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的公共交通接駁。政府會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研究以現時位處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教大)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興建新的東鐵線科學園╱白石角車站,並按教大早前要求重置運動中心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方便同學使用。政府亦會善用車站用地與毗鄰土地的發展潛力,提供更多房屋及區內居民需要的泊車位、商舖和公共設施。我已指示發展局、運房局和教育局聯同港鐵公司及教大,全力推展有關項目。

我們正研究加快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建造工程。此外,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港科創合作區)的「一區兩園」工作進度良好。長遠而言,在《發展策略》下,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240公頃。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積極推展廿三條本地立法 政務司司長統籌打擊假新聞

施政報告|林鄭提議親身為公社科老師上課 講解特首憲制地位

施政報告2021|政府大改組 設副司長主理新界北 增設文體旅遊局

施政報告|發展3萬公頃北部都會區 將收私人濕地 涉90萬伙住宅

施政報告|拓跨境鐵路助發展北部都會區 邀港鐵研建白石角站

▼2021年《施政報告》皇后山大建公營房屋▼

+1

【11:50】會議展覽業(會展業)是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一環。為應對疫情的衝擊,政府正透過總額超過10億元的「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為會展業注入動力。政府會進一步延長計劃的有效期至明年底,並會優化計劃細節,為業界提供即時及更到位的支援。長遠而言,政府會繼續擴建會展設施,包括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以及擴建亞洲國際博覽館,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會展樞紐的地位。

【11:45】早前中央派團來港向各界宣講《十四五規劃綱要》,重申支持香港進一步推進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及推動金融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就此,我們會在以下五方面加緊努力:

1. 支持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進一步改善上市機制和在徵詢市場意見後,在香港設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上市制度;

2. 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管道、離岸人民幣產品和工具發展,包括研究提升發行及交易人民幣證券需求、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等具體措施;

3. 通過考慮稅務寬減進一步吸引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提升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

4. 支持港交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關金融產品開展合作,並評估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及

5. 推動跨境金融科技,與內地積極研究建立一個一站式沙盒聯網,利便粵港澳三地的金融機構及科技公司測試跨境金融科技應用項目。

【11:40】首長級公務員,包括屬公務員中最核心、最高級別的常任秘書長和部門首長,也是特區施政成效的關鍵。我已要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按着「能者居之」的原則,在未來數月檢視現時公務員高層職位的選拔聘任機制,務求把最有遠見和能力的官員放在最適合的位置。我會邀請公務員敍用委員會參與有關工作。

【11:37】即使沒有大型區域發展項目,我認為重組政府決策局,以切合施政重點和社會期望也有其必要性。我建議現屆政府在未來數月,諮詢各界和持份者,準備一份詳細的重組方案,供下屆政府考慮執行。總結了施政經驗和立法會及業界提出的意見,初步認為重組可採納以下的方向:

1. 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目前分散於民政事務局的文化事務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創意產業和旅遊統整起來,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2.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讓這兩大政策範疇可獲得更專注的高層領導,特別是令新設的運輸局可專注處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運輸基建、公共交通服務和交通管理事宜,同時更促進物流業發展,並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3. 研究分拆後的房屋局和負責土地發展和工務的發展局有否理順的空間,以加快房屋用地供應;

4. 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改變香港「工業式微」的觀感,並凸顯由創科推動本港再工業化的發展;及

5. 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加強以地區為本的方法解決市民日常關心的地區問題,及為促進及支持青年發展提供一站式平台。

▼2021年《施政報告》房屋問題重中之重▼

+14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積極推展廿三條本地立法 政務司司長統籌打擊假新聞

施政報告|林鄭提議親身為公社科老師上課 講解特首憲制地位

施政報告2021|政府大改組 設副司長主理新界北 增設文體旅遊局

施政報告|發展3萬公頃北部都會區 將收私人濕地 涉90萬伙住宅

施政報告|拓跨境鐵路助發展北部都會區 邀港鐵研建白石角站

▼2021年《施政報告》洪水橋成新界CBD▼

+13

【11:33】香港近年在創新科技有一定成果,而在「再工業化」策略下,發展以新技術及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亦大有可為,但土地不足仍將窒礙發展。雖然正在興建的河套地區港深創科園佔地87公頃,規劃的總樓面面積已大概等於三個位於白石角的香港科學園,但與深圳河北岸面積超過300公頃的深圳科創園區比較,則相形見絀。《發展策略》提出善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將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羣聚效應。

前海擴區方案以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為目標,將為香港專業服務帶來大量機遇。《發展策略》建議可藉此契機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創科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為達致職住平衡,《發展策略》建議制訂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盡量把「無地域限制、帶動就業機會」的政府設施及寫字樓遷往北部都會區。

【11:32】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亦會由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發展策略》中提出的鐵路項目包括:

1. 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2. 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3. 探討將東鐵線伸延至深圳羅湖並在深方設立「一地兩檢」口岸,在現有羅湖站及上水站之間增設一個非過境鐵路服務的新鐵路站,以釋放羅湖╱文錦渡及上水北一帶的發展潛力;

4. 將北環線由古洞站向東伸延,接駁羅湖、文錦渡及香園圍一帶,再南下經打鼓嶺、皇后山至粉嶺;及

5. 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帶動該區和流浮山的發展。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11:24】提出建設香港北部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並開拓更多可供居住和產業發展的土地。這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營造「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獨特都會景觀。而支撐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亦會擴大至包括「明日大嶼願景」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這兩個位處香港南北的都會區將可提供大量土地,完善香港的空間布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推動香港未來發展。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0 000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 000至186 000個。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390 000個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 000至926 000個,一共可容納約2 500 000人居住;而都會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 000個,大幅增加至約650 000個,包括150 000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11:15】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7年7月1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過去兩年多的經驗就清楚說明,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時,我們唯一依靠是堅守「一國兩制」,落實中央對香港全面管治權,依法施政,不能有半點動搖。面對反中亂港勢力通過選舉進入特區政治體制、通過教育和媒體迷惑及煽動青少年、通過違法暴力行為損害香港穩定及通過勾結外部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中央果斷應對,為香港解除風險,確保「一國兩制」重回正軌。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特區須不斷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自《香港國安法》在去年6月30日頒布實施以來,由我擔任主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相關執行部門,在中央指派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指導和中央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配合下,履職盡責,依法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但要做到全面保障國家安全,特區政府還有大量要做的工作,包括:

積極推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本地立法工作,保安局局長正參考過往的研究和資料、《香港國安法》的執行經驗及法庭相關裁決,根據香港實際情況,制訂有效和務實的方案和條文,並擬備有效的宣傳計劃,不讓反中亂港分子有機可乘,蠱惑人心。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重點

+3

▼2021年《施政報告》經濟政策▼

+37

▼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2021附篇全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