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坐不定不代表不專注 SEN孩子走動是在思考 控制不動需用全力

撰文:糰子
出版:更新:

SEN孩子總會給人專注力低的負面印象,但其實他們也有專心的時候,只是他們專注的方式與一般人有些差異。分別育有17歲和10歲SEN兒子的EmpowerWomen成員Minnie和Angie表示,對SEN孩子來說,叫孩子坐著不動,反而可能會剝奪他們思考、做事的權利。(資料獲EmpowerWomen及愛初心慈善基金授權認可)

孩子學習時間遠超能專注的時間 家長要求不合理

Minnie表示有研究指出,成年人一般只能專注約35分鐘。而一個7至10歲的小朋友大概能專注20分鐘,3歲的小朋友最多只能專注9分鐘。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些數字都會很驚訝,因為平時孩子做功課、溫習的時間,遠遠超過他們年紀所能專注的時間。Minnie認為,很多時候家長的要求不合理,常常訂下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

(PhotoAC)

專注力分為不同種類 做功課是持續性專注

Angie指出專注力分為不同種類,有集中性專注、持續性專注、選擇性專注、轉移專注和分散專注。其中家長最關心的莫過於持續性專注,即是持續一段時間專注在某個活動上,最常見是做功課和溫習,孩子通常需要持續到家長滿意為止。7至10歲的小朋友專注力只有約20分鐘,但平常孩子不太可能在20分鐘內做完功課,但家長就會覺得是因為他們不專心。

先衡量孩子能力再去要求 以免雙方不開心

Minnie表示成年人的專注時間才只有35分鐘,何況是小朋友?要求孩子花整個下午或整晚專注做一件事其實是不太合理的。我們需要先衡量他的能力,觀察他們是否真的能做到,然後才要求他們專心做事,否則雙方都會不開心。

(PhotoAC)

一般小朋友專注力有限 何況是ADHD孩子

一般小朋友專注力有限,而ADHD小朋友就更難長時間專注了。Minnie表示ADHD孩子的專注力不但短暫,還很分散。他們不能持續地專注,可能需要每5分鐘休息一次,或走一圈散散步,再回來專注5分鐘。他們所謂能專注20分鐘,其實需要拆開很多時段才能完成,不可能要求他一口氣做完。

孩子專注形態與眾不同 邊走邊做事不代表不專心

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個情況,會與Angie有相同的疑問:如果孩子需要拆開多個時段做功課,這樣他們能否真正學習到呢?Minnie回答,以她觀察兒子的情況,他與一般人專注的形態不一樣。一般人專注時會安靜地坐著思考、看東西,但她的兒子專注時卻是走來走去的。他會通過走動來幫助思想和做事。

譬如說,兒子小時候做數學功課時有十條數學算術要做,他看了第一條算數後,會在家中走一圈,想到答案後寫下;然後再看第二條題目,又走一圈,再回來寫下。一般孩子是坐在椅子上一邊計算一邊寫,但Minnie的兒子就需要邊走邊做。雖然這正正是很多媽媽認為不專心的表現,但其實這就是他正在專心做事的表現。

(PhotoAC)

需用盡全力控制自己不走動 沒有多餘力氣做事

Minnie坦言在她還沒認識這個理論之前,曾經像很多媽媽一樣,覺得兒子沒有安定坐下來是頑皮不做功課。兒子幼稚園時,她聲稱塗了隱形膠水在他手腳和屁股的位置,憤怒地恐嚇他,指他現在完全被黏貼着,不能動彈,要乖乖坐下來做功課,不能走來走去。兒子在這三十分鐘內真的沒有走出房間,那時候她以為自己「贏」了。但當她打開房門,卻發現他睡到流口水。Minnie生氣地拍醒他,質問他明明說好要做功課的,為甚麼會睡着了?兒子解釋:「媽媽,你知道嗎?我要用盡全身的氣力,才能控制我的手腳不許動,這真的是一件很辛苦、很無聊的事,我寧願睡覺。」

後來Minnie才明白,原來叫兒子不要動,等於叫他不要思考、做事。經過這次後,Minnie才驚覺自己必須接納兒子透過走動來專注的方式。即使他的專注方式與別人不同,但那就是他正在專注做事的時間。Minnie補充,丈夫也有專注力不足的症狀,他平常也喜歡在家裡走來走去,邊跟自己說話邊思考,而這就是他們最專注的時候。

影片來源:叫孩子不要動,等如叫他不要思考、不要做事?!

(資料獲EmpowerWomen愛初心慈善基金授權認可)

點擊即看「童SEN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