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媒︰中國醞釀推出一系列穩外貿措施

內媒︰中國醞釀推出一系列穩外貿措施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中國證券報》報道,獲悉內地正醞釀一系列穩外貿細化措施。

報道指,在當前形勢下,為穩定外貿,相關部門已制定出一系列穩外貿具體政策措施,包括修訂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拓展關鍵零部件和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多元化渠道、進一步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試點,以及盡快推出第三批進口貿易示範區等。

目前,中國已建立4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分佈在上海、天津、蘇州、寧波。

中美互降關稅帶動貿易復蘇 法國航運巨頭:中國出口貨運需求激增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航運巨頭法國達飛集團(CMA CGM SA)正面臨中國出口貨運需求的急劇上升,這顯示在中國與美國共同宣布調低向對方徵收的關稅90日後,貿易正在迅速反彈。

這間由億萬富翁薩阿德(Rodolphe Saadé)及其家族控制的全球第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表示,需求的飆升始於為期90天的關稅下調措施本周宣布之後。

達飛集團首席財務官費南德斯(Ramon Fernandez)5月16日(周五)在第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指:「在接下來的數周和幾個月裏,這條航線上的貿易將會非常迅速地恢復」。中美協議對海運而言無疑為積極信號。

彭博社引述費南德斯指,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互徵三位數關稅後,這家總部位於法國馬賽的航運公司中國至美國的貨運預訂量減少約一半。近日的反彈幅度與當初的下滑幅度相若。

2022年3月4 日,法國聖納澤爾(Saint-Nazaire)附近,蒙圖瓦德布列塔尼(Montoir-de-Bretagne)的一個貨櫃上印有達飛海運集團公司(CMA- CGM)的標誌。(Reuters)

他說:「肯定會有大量趕工出貨,沒人知道90天後會怎樣,所以我們可以預期,凡是需要付運的貨物,都會在上半年付運。」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A.P. Moller-Maersk A/S)以及德國赫伯羅特( Hapag-Lloyd AG)均表示,他們本周的業務量也在上升。

達飛公布的業績顯示,第一季度利潤為11.2億美元(約87.5億港元),而去年同期為7.85億美元(約61.3億港元)。這顯示,儘管全球貿易體系動盪,惟該公司仍然盈利甚豐。運量增長4.2%,銷售額增長11.5%。

美擬對中國產貨輪加徵「港口費」

除了關稅之外,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政府還計劃針對所謂的中國海上主導地位採取行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制定計劃,對中國製造的貨運船舶徵收費用。

費南德斯表示,美國舉措的破壞性沒有像最初擔心的那樣大,指出達飛不到一半的船舶是在中國製造的。

2025年5月13日,美國加州聖佩德羅(San Pedro)洛杉磯港,一面美國國旗在一艘貨船和貨櫃上飄揚。(Reuters)

「我們可以調整我們的船隊,讓其他地方建造的船隻停靠美國港口,」他說,「這是可控的,我們會調整。」

去年,達飛、中遠海運、長榮海運與東方海外將海洋聯盟合作續簽至2032年。

費南德斯16日指,特朗普政府尚未就該公司與中國相關航運公司的合作情況提出問詢。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薩阿德家族財富為384億美元(約3000億港元)。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