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憂美打壓影響供應鏈 傳急增日本零部件供貨

華為憂美打壓影響供應鏈 傳急增日本零部件供貨
撰文:王海如
出版:更新:

日經新聞周三(6日)報道指,中國電訊設備商華為要求日本企業增加供應智能手機零部件,以防美國的針對措施影響供應鏈,有部分訂單更是平常的兩倍。

報道引用知情人士指,華為要求日本供應商在夏天、新手機生產進入高峰期前,增加零部件供貨,其中村田製作所的訂單是平常的兩倍,而東芝則被要求提前供應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零件。

美國針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態度越趨強硬,報道指華為似乎有意增加零件儲備,擔心會重複中興電訊2018年因為美國打壓,而令供應鏈一度中斷的同一命運。

華為發言人表示,公司於2019年將會擴大與日本夥伴的合作。華為已表示計劃2019年與日本供應商進行約值80億美元(約624億港元)的交易,高於2018年的約66億美元(約514.8億港元)。

(路透社/日經新聞)

大灣區大學正式獲批設立 擬在廣東招生80人 曾與華為簽合作協議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更新:

延攬海內外優秀人才。據悉,目前,該校教研人員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已初步組建了一支由院士、國家級領軍人才和海內外知名教授,以及極具潛力的青年人才組成的核心師資團隊,並設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教研體系。未來,學校將持續引進世界一流學者,構建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學術環境。

松山湖校區處於松山湖科學城環湖核心地帶,周邊雲集各類高等院校、大科學裝置、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大灣區大學官微)

致力於培養新時代的創新貢獻者

大灣區大學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教和產業創新優勢,致力於踐行新時代「大學+」發展戰略,力爭形成服務灣區、輻射全國、享譽全球的影響力。該校以「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為辦學定位,學科佈局把握科技前沿以服務國家戰略,在數理科學、物質科學、信息科技、先進工程、生命科學、金融管理等領域先後組建學院,形成以具有顯著優勢的數理科學為支撐,以具有強交叉特徵的物質科學為核心,以計算機、人工智能、電子通信、機器人等前沿學科為牽引的學科建設特色。
在人才培養方面,大灣區大學錨定「基礎扎實、視野開闊、知行合一、融會貫通」的目標,培養新時代的創新貢獻者。學校採用以四年為基礎的彈性學制,新生入學不分專業,大二起可自由選擇專業,支持跨學科輔修,並鼓勵協助學生在校期間到企事業單位深度實習實訓,以及赴海外交流學習。

大灣區大學擬按照「一校兩區」的整體思路在廣東東莞濱海灣新區和松山湖高新區規劃建設。(大灣區大學官微)

大灣區大學計劃今年在廣東招收80名學生。據悉,學校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工程等專業;擬開設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未來機器人、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等專業。

編按: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11月30日,大灣區大學籌備處就與華為在華為的坂田基地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校企合作、成果轉化、人才培育、資訊化與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業務優勢和技術優勢,共創灣區智慧教育新高地。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