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禁膠 飲管膠杯用咩代替?

韓國禁膠 飲管膠杯用咩代替?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撰文:陳卓軒
        出版:更新:

        全球各地的塑膠污染問題嚴重,當中韓國政府今年8月起逐步禁用膠飲管、即棄杯等。當地不少企業爭相推出環保代替品,包括用完後可食用的飲管。想了解更多,即刻去片。

        10萬頭黑豬入沙漠 中國式「治沙」創意改寫全球環保規則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的治沙工程,不靠傳統技術,而是以一項極具中國式創意的方式,即放養黑豬,來治理沙漠難題,成效斐然,被聯合國專家盛讚為「改寫全球環保規則」。

        內媒《快科技》報道,庫布齊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總面積約1.86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也是最接近北京的沙漠。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治理,如今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沙漠變為綠洲,沙丘整體高度降低一半,每年流入黃河的黃沙減少逾億噸,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並幫助十多萬人脫離貧困。

        報道介紹,治理沙漠是一項綜合性工程,依靠的不僅是科技,更有中國農業的創新智慧。早在2013年,科研人員便開始探索以放養沙漠紅山豬的方式來助力治沙。這些黑豬與一般家豬不同,活動力極強,一頭豬可活動面積達50公尺,甚至能躍過1.4公尺高的圍欄。

        2018年起,專業團隊帶著800頭黑豬進駐庫布齊沙漠,利用豬拱地、排糞、播種的習性,在沙漠中開創出「拱地—播種—施肥」的治沙模式。每頭豬每天可拱鬆5平方公尺的硬沙層,類似翻耕農田。豬飼料中混有草籽,豬食後未完全消化的種子連同糞便排出,天然埋進沙地,同時提供肥料與水分。

        根據內蒙古農業大學監測數據,三年間治理區域植被覆蓋率從不足5%提高至96%,耐旱植物梭梭樹的成活率達到85%。1800畝流動沙丘成功轉變為固定綠地,地下水位五年內上升了1.2公尺,雨水滲透率提升三倍。

        報道指出,截至目前,參與治沙的黑豬已累積達10萬頭。這些豬在沙漠中運動量大,肉質緊實,肌苷酸含量比一般豬肉高出六倍,味道更香,售價也更高。據報導,平均每戶年收入可因此增加人民幣3萬元。

        此外,自2022年起,庫布齊治沙項目也引入無人機監測系統,能定期掃描沙地、生成土壤濕度與植被分布地圖,精準規劃豬群活動範圍與草籽播撒區域,治理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15%。同時,沙漠中也建起太陽能板,不僅為豬群遮陽,也為監測設備提供電力。

        報道引述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者評價,認為此模式把生態修復和致富結合得天衣無縫,堪稱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標杆。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專家到訪考察時,亦對這種創新模式讚嘆不已,直言「中國這法子,硬是把全球環保的規則給改寫了!」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