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刻出訪東南亞 習近平是如何「搞美國」的?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時值特朗普加徵對等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訪是為了對抗美國的徵稅行動。就連特朗普也說習近平是在想辦法搞美國。

此訪是習近平今年的首訪,中國外交系統在規劃習近平行程時不可能臨時決定去哪些國家,也不會隨隨便便就確定首訪哪些國家。國事訪問一般早在數月前就規劃好,並就訪問能夠達成何種成果進行了前期磋商。

要說中國同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沒有就特朗普加徵關稅進行交流,肯定是不現實的。但可以明確的是習近平並不是臨時為了搞美國而出訪。

圖為2025年平4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越南,與越南國會主席​​陳青敏會面。(Reuters)

縱觀習近平對三國的訪問,都圍繞着命運共同體一詞展開。

習近平訪問越南時,中越達成諸多共識,提到要按照政治互信更高、安全合作更實、務實合作更深、民意基礎更牢、多邊協調配合更緊、分歧管控解決更好的「六個更」總體目標,高質量推動全面戰略合作,確保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行穩致遠。「六個更」是寄希望於雙邊關係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習近平訪問馬來西亞時,雙方稱要在下一個50年繼續把握歷史主動,勇立時代潮頭,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訪問柬埔寨提出了要深化更高水平政治互信;要拓展更高質量互利合作;要築牢更高層次安全保障;要開展更高頻率人文交流;要強化更高標準戰略協作。「更」字也是貫穿訪問柬埔寨的始終。

頻頻使用的「更」字,突顯了中國對於加強關係質量的新要求。東盟有十個國家,中國同除了菲律賓、新加坡之外的八個國家都達成了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共識。

2025年4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吉隆坡對馬來西亞展開國事訪問,並與在場迎接的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左)握手。(Xanwaribrahim)

2023年12月習近平訪問越南,中越達成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的共識。2023年習近平同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此番習近平再次到訪,中越發表加快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中馬發表關於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目的一樣,都是在初步共識的基礎上再向前推進關係,是命運共同體的落地方案。

中國和柬埔寨的命運共同體建設走在了前列。2023年9月,兩國簽署《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2024-2028)》。不是停留在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的層次,也不是停留在構建共同體剛剛起步的階段,而是已經有了行動計劃。

和柬埔寨一樣進度的國家還有老撾和泰國。2019年4月,中國和老撾簽署《中國共產黨和老撾人民革命黨關於構建中老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國與泰國早在2022年就達成了構建更為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中泰命運共同體的共識。習近平此次訪問柬埔寨,是高水平命運共同體建設有哪些合作內容的觀察窗口。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柬埔寨首都金邊,開始進行國事訪問。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影片截圖)

雖然早在2022年中國和印尼的官方文件中已經提到共建中國印尼命運共同體,但是直到2024年11月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訪華,中國印尼才發表題為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聯合聲明,決定構建具有地區和全球影響力的中印尼命運共同體。

2025年2月汶萊領導人訪華,就構建中國汶萊命運共同體與中國達成重要共識。 雙方發表 《關於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推進中文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聯合聲明》,這距離2018年習近平訪問汶萊雙方決定朝着構建中文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已經有七年之久。

東盟國家中,柬埔寨、老撾、泰國同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啟動早,推進程度高,已經到了有行動計劃的程度。越南、馬來西亞同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啟動時間相差無幾,目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中國對共同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而印尼和汶萊同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建設處於剛達成共識的起步階段。

菲律賓由於和中國關係惡化,構建命運共同體無從談起。新加坡本質上是美國的盟友,能夠間於中美不站在美國的立場反對中國,已屬萬幸,暫時沒有同中國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美國領導人缺乏長線佈局和宏大視野。不斷宣佈贏了的特朗普,宣揚的是功成只因有我,而不是功成不必在我。(Reuters)

東盟國家早在2013年就知曉中國倡議構建命運共同體。12年來,從觀望到加入再到參與,東盟十國有八個國家參與中國這一倡議的進程。這是一項主張從提議到落地的進展過程,是窺探中國行事邏輯的很好路徑。

中國從來不是臨時抱佛腳,先易後難、梯次搭配,有鋪墊,有佈局,有規劃,為了實現目標久久為功的特質相當明顯。習近平此次訪問是中國長達數年外交努力的一個切面。可以預測,中國的命運共同體建設進程遠未結束。中國正在按照自己的規劃持續推進目標實現。

特朗普加徵對等關稅,是一項短期需要應對的事務。而中國對於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執着屬於一箇中長期的使命。特朗普的局限性在於任期只有四年,他不可能規劃比四年更長的戰略。而中國圍繞一個目標不惜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來推進。

中國崛起最大的外部挑戰是來自美國的打壓。構建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給出的世界向何處去的中國方案,也是中國抵禦美國圍堵的戰略路徑。特朗普以為的搞美國,是短線直線對抗。而中國正在進行的命運共同體建設,能夠抵禦的不止是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