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談結束,將於5月12日發聯合聲明。
以此前中美劍拔弩張、加碼互毆的態度,人們原本普遍預計,雙方的第一輪會談不過是一次僅具開場意義的接觸,會談氛圍會很僵,很難取得實質進展,也難以達成共識。
但從雙方事後的表述看,談判出人意料的順利。雖然在會談期間,也傳出一些關於氛圍緊張的消息和雙方在一些議題上存在的爭執。但是從結果看,會談不僅「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而且「達成了重要共識。」
這再次說明,中美雙方其實都有停戰談判的需要和意願。雙方雖然都擺出戰鬥姿態,互相放狠話,互相把關稅加到了不可思議的高度。但其實雙方都不願看到貿易戰對自身造成傷害,都難以承受雙邊經貿像禁運一樣突然完全中斷對各自經濟產生的嚴重傷害。
我們看關於這次在瑞士的會談,中美雙方是如何表述的。
中方的官方表述是:「5月10日至11日,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中方代表團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雙方就彼此關心的經貿問題開展了深入交流。會談氛圍是坦誠的、深入的、具有建設性的,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達成了重要共識。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明確雙方牽頭人,就各自關切的經貿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磋商。中美雙方將盡快敲定有關的細節,並且將於5月12日發布會談達成的聯合聲明。」
中美談判:在2025年5月10日於日內瓦舉行的中美官員首日談判中,中國代表團成員被拍攝到離開會談場地(Reuters) 雖然有「坦誠」「深入」這兩個詞,就是雙方各抒己見,吵得很激烈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會談是「具有建設性的」。意思就是沒有白吵,超出了有意義的結果,並且「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達成了重要共識。」
在更具體的層面,「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經貿磋商機制,明確雙方牽頭人,就各自關切的經貿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磋商」。這就意味着雙方的經貿磋商對接機制和人員明確了,接下來主要是進一步的談判磋商。
美國方面,主要是是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就會談結果表示看法。貝森特11日向媒體稱,「我很高興地報告,兩國在非常重要的貿易談判中取得了實質進展」。他表示,已向特朗普通報了會談進展情況,他將於12日提供更多細節。
格里爾則表示,兩國達成一項協議,將有助於減少美國1.2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逆差。格里爾稱,這兩天的談判非常富有建設性,而能夠如此迅速地達成協議,反映出雙方分歧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並補充說中國官員是「強硬的談判者」。
把貝森特的「取得了實質進展」和格里爾的「非常富有建設性」及「能夠如此迅速地達成協議」加起來,其實就和中方表述一個意思。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2025年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當地時間11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團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實質性進展。(新華社圖片) 這裏頭還有兩個關鍵訊息。一個是貝森特說「已向特朗普通報了會談進展情況,他將於12日提供更多細節」。這反映出在特朗普政府的決策機制中,總統才具有最終拍板權,和之前美方前線談判官員就能隨機決斷很多事情,有點不太一樣。這種新決斷機制,事實上就是開始向我們的決斷機制靠攏。
另一個是格里爾說「雙方分歧可能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這個很重要。這就說明雙方其實這次互相交底、摸底還是很充分的。
事實上,在中美對外吹風上述內容之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稍早時間就表示,美方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感樂觀。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也在自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指美中官員在瑞士的會面良好,雙方討論很多議題,亦達成不少共識。
特朗普還形容會談氣氛友善及具建設意義,中美透過協商「完全重啟」,並稱希望中國可以對美國企業開放,對中美而言都是好事。特朗普還強調說,會談取得重大進展。
其實在那個時候,大家就知道這次談判是比較順利和樂觀的。只是因為當時中方還沒有公開表態,塵埃還未落定,不便發表相關評論。現在算是塵埃落定了。雙方會談取得的更詳細成果,看5月12日發布的聯合聲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