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報告估計 iPhone X或在今年內玩完 不再生產新機

分析師報告估計 iPhone X或在今年內玩完 不再生產新機
撰文:凌俊賢
出版:更新:

蘋果十周年旗艦智能電話iPhone X一直都「腳頭極差」,推出僅半年一直問題多多。在經歷延遲出貨及需求不似預期等問題後,有分析認為iPhone X已經「玩完」,並會在2018年內被淘汰。

蘋果主要供應商台積電日前表示,受智能手機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下調全年盈利展望,這增加市場對iPhone需求不振的疑慮。

美國CNBC引述財富管理公司Mirabaud Securities分析師坎普林(Neil Campling)的報告,指台積電晶片供應過剩問題嚴重,形容是「前所未有」。

報告認為,台積電庫存攀升代表蘋果並未繼續購買iPhone X所需組件,由此推斷iPhone X有可能在今年內停產,但強調蘋果仍會出售剩餘的iPhone X,但不會生產新機。

分析又指出,iPhone X最大的「死因」是訂價太高,令消費者無法接受,並預計蘋果將會在今年內會推出iPhone X入門版及雙SIM卡iPhone,以提振銷情並吸引亞洲買家。

一直對蘋果有「神級」分析的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亦「英雄所見略同」。他此前預言iPhone X可能會在夏季被淘汰,並預料蘋果會在2018年內推出三款新iPhone,其中兩項與坎普林的預測不謀而合。

(綜合報道)

iPhone 17系列9月全面升級 近5年最大變革 A19+8倍光變成亮點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更新:

隨着2025年進入下半年,科技界的目光逐漸聚焦於預計9月亮相的iPhone 17系列。

根據多方爆料,這一代產品的設計將迎來近五年最顯著的變革。綜合當前產業鏈消息與分析師預測,iPhone 17系列的產品輪廓已逐漸清晰,其升級方向既體現了蘋果的技術野心,也反映出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的現實妥協。

點擊圖片放大看,這次iPhone 17的升級方向:👇👇👇

+5

1. 產品線重組與尺寸調整

iPhone 17系列最大的變化就是用全新的Air替代了此前的Plus型號。形成了標準版(6.3英寸)、新增的Air(或稱Slim/Ultra,6.6英寸)、Pro(6.3英寸)和Pro Max(6.9英寸)的新格局。這一調整顯示出蘋果對細分市場的進一步探索,特別是Air機型的加入,瞄準了追求極致輕薄的用戶群體。

屏幕尺寸變化值得關注:標準版從傳統的6.1英寸擴大到6.3英寸,與Pro機型保持一致;而新增的Air版本則採用6.6英寸屏幕,在保持較大顯示面積的同時,機身厚度被壓縮至約5.5毫米,有望成為iPhone X以來最輕薄的機型。Pro Max則繼續堅守6.9英寸大屏定位,形成清晰的產品梯度。這種尺寸策略既回應了用戶對大屏設備的需求,也通過差異化避免內部產品相互擠壓。

工業設計方面,iPhone 17系列尤其是Pro型號將迎來近年最大幅度調整。根據多次曝光的機模顯示,Pro系列將徹底改變沿用多代的攝像頭佈局——從方形模組蜕變為細長橢圓形設計,模組橫向覆蓋整個機身上端,閃光燈和激光雷達掃描儀被重新排列至模組右側。這種變化不僅提高了辨識度,還可能帶來更協調的視覺效果,儘管初期可能面臨用戶審美適應挑戰。

材質選擇同樣經歷重大轉向。Pro機型可能採用半鋁半玻璃雙拼後蓋,上半部分使用鋁合金提升散熱性能,下半部分保留玻璃材質維持無線充電功能。更引人注目的是,全系邊框或回歸鋁合金材質,替代近年Pro型號使用的不鏽鋼或鈦金屬。

機身背面另一個微妙但重要的調整是蘋果標誌位置的下移。為協調更大尺寸的攝像模組,Logo將從後蓋中央下移至相機模組與機身底部之間,這一變動雖然看似細微,卻可能影響用戶長期形成的視覺習慣。

屏幕技術升級是iPhone 17系列最確定的改進方向。全系將告別60Hz刷新率時代,標配120Hz刷新率,但蘋果依然實施了精準的產品區隔策略:標準版和Air僅支援60/120Hz兩檔切換,而Pro系列則搭載1-120Hz自適應刷新率LTPO面板,在流暢體驗與能耗控制間取得更好平衡。

屏幕規格提升還體現在抗反射性能上。康寧新一代抗反射鍍膜玻璃可能全系應用,據稱能使屏幕反射率降低75%,同時抗刮擦性能提升三倍以上。此外,Pro Max版本的「靈動島」設計將進一步收窄,減少對屏幕內容的遮擋,提升視覺沉浸感。值得關注的是,Air機型的前置攝像頭位置與其他三款形成鏡像——位於屏幕左上角而非右上角,這一差異可能暗示蘋果在為未來屏下FaceID技術鋪路。

2. 性能分層與AI能力躍升

晶片策略呈現明顯分化,進一步強化產品層級。多方消息指出,標準版可能沿用A18晶片,而Air、Pro和Pro Max將搭載基於台積電N3P增強版3nm工藝的A19系列。這種差異化策略在iPhone15系列短暫統一晶片後再度回歸,反映了蘋果對成本控制與產品定位的重新考量。

Ram配置差異更為顯著——標準版維持8GB,Pro系列則全系升級12GB。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明確指出:「12GB Ram將成為iPhone 17 Pro Max的核心賣點,為本地化大模型提供硬件基礎。」這一升級直接服務於蘋果日益重視的裝置端AI運算能力,確保複雜AI任務無需依賴雲端即可流暢運行。散熱系統也迎來重要革新,Pro Max將獨家配備VC均熱板+石墨片組合,通過密封金屬腔內液體蒸發與凝結的循環原理,更均勻地傳導熱量,有望解決長期困擾iPhone的高負載降頻問題。

網絡連接能力同樣提升。全繫有望搭載蘋果自研Wi-Fi7晶片,支援三頻併發,理論速率高達40Gbps,延遲降低40%。基帶晶片方面,Air機型可能率先採用蘋果自研5G基帶,而其他型號仍使用高通解決方案,顯示蘋果在通信技術自主化道路上的謹慎過渡。

3. 影像系統的全面進化

影像能力歷來是Pro系列的立足之本,iPhone 17系列將此傳統推向新高。前置攝像頭將全系升級至2400萬像素,支援增強自動對焦與夜間模式,大幅提升自拍與視頻通話畫質,尤其在低光環境下的表現有望顯著改善。

後置攝像頭升級更為激進。Pro系列或首次配備三顆4800萬像素鏡頭(主攝+超廣角+長焦),實現全焦段高分辨率覆蓋。長焦端光學變焦能力據稱將從5倍躍升至8倍,顯著拓展遠景拍攝能力。更引人遐想的是,蘋果正在測試機械可變光圈系統,可實現更精準的背景虛化效果,向專業攝影設備靠攏。若此技術落地,將大幅提升iPhone在專業攝影場景的競爭力。

標準版影像升級則相對克制,主攝傳感器尺寸增大18%並維持4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保持在1200萬像素水平。

4. 續航與充電的保守升級

輕薄化追求與電池容量形成天然矛盾,這在新增的Air機型上尤為突出。其電池容量據傳僅2800mAh左右,成為近年電池容量最小的iPhone,續航能力引發廣泛擔憂。儘管A系列晶片能效優化與LTPO屏幕有助於緩解壓力,但如此小容量電池在5G網絡環境中的實際表現仍存疑問。

充電技術升級相對保守。全繫有線充電功率或提升至25-30W,未能達到早期傳聞的40W;無線充電功率則小幅提升至20W。這一漸進式改進與安卓陣營動輒百瓦的快充形成鮮明對比,顯示蘋果在充電速度與電池壽命、安全性之間的權衡取向。歐盟新規的影響也將在iPhone 17上顯現——可能採用可拆卸電池設計,雖不意味着用戶日常隨意更換,但維修便利性將得到提升。

5. 前瞻總結:變革中的平衡之道

蘋果的秋季發布會預計在9月9日舉行,19日正式上市。若上述升級屬實,iPhone 17系列將成為蘋果應對市場挑戰的關鍵落子——通過設計革新重塑品牌形象,憑藉Pro系列的硬件升級鞏固高端地位,再以Air機型探索新增長點。不過,這些改進能否轉化為銷售動能,關鍵在於蘋果能否證明其創新真正解決了用戶痛點,而非僅為差異化而差異化。

延伸閲讀:iPhone 17 Pro機身顏色首曝 經典四色升級+壓軸神秘新色(點擊連結看全文)

+8

【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