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肌酸酐數據愈高腎臟病變程度愈嚴重?一文看清如何治療預防

你覺得你的腎臟健康嗎?據非正式調查,台灣有超過200萬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盛行率為11.9%,平均不到十個人就有一個人腎臟出問題,但根據官方調查,卻只有3.5%的病患知道自己得到腎臟病。因此定期進行醫學檢驗確定自己的腎功能狀況非常重要。
檢驗腎臟功能的指標最常見的是透過驗血與驗尿兩種管道所得到的5種數值,包括「肌酸酐」、「肌酸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腎絲球過濾率」與「尿中微量白蛋白」,很多病友看到體檢報告報裡的一大堆檢驗數據,就會被搞得眼花撩亂、暈頭轉向。其實在這些複雜的檢驗指標中,只要關注「血肌酸酐」這一個檢驗數值,就可以簡單清楚的確認你的腎臟健康狀況到底是否OK。
肌酸酐是什麼?肌酸酐飆高原因👇👇👇
肌酸酐是肌肉中肌酸的正常分解廢物,每20g的肌肉可以代謝出1mg的肌酸酐,經腎臟排出到尿液中。由於肌酸酐自腎絲球濾出到腎小管後將不會被再吸收,且產生的速率(肌酸代謝)穩定又沒有其他來源或影響(如飲食、運動量),所以,當「腎絲球過濾」(GFR)出了問題,肌酸酐會滯留、累積在血液中,造成檢測時數值偏高。因此,體內所含的肌酸酐含量,就可以反映出腎臟的健康狀況。
肌酸酐正常值是多少?
肌酸酐主要是肌肉代謝之後的產物,因為女性因為肌肉量較男性少,所以女性肌酸酐的正常值會比男性低,一般定義是1.3 mg/dL以下,而男性的正常值是1.4 mg/dL以下,不過每個醫院的正常值可能稍有差異,因此建議依照就診的醫院標準為參考。
相關文章:護腎|太鹹、甜飲、少喝水影響腎功能!10大傷腎習慣這些藥要避食👇👇👇
肌酸酐數據愈高,代表腎臟病變的程度愈嚴重
- 腎臟炎症損傷期:大於1.3 mg/dl ,代表開始出現腎衰竭的症狀
- 腎功能損傷期:大於1.8 mg/dl
- 腎功能衰竭期:大於4.5 mg/dl
- 腎功能已損傷超過70%:超過7 mg/dl,極可能需要開始洗腎(血液透析)。
肌酸酐飆高的幾個原因
一般而言,肌酸酐的飆升,與下面6個原因有密切的關係。
1. 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出現感冒、肺炎或腸道、尿路感染,可能會在短期間出現肌酸酐值飆升的狀況。
2. 腎臟病病患急性發病,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狀況,引發急性腎衰竭,也會導致肌酸酐值的驟升。
3. 合併高度水腫或嚴重缺水的慢性腎臟病病患,使用了損害腎臟的藥物就可以出現肌酸酐飆高的狀況。
4. 慢性腎臟病病患未注意飲食,短期內吃進過量的高蛋白食物,可能會出現暫時的肌酸酐升高狀況,而如果長期採取高蛋白飲食,則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傷。
5. 高血壓患者未能控制好血壓,導致長期逐步出現蛋白尿的狀況,亦即24小時內尿蛋白總量高於1到1.5公克,會讓肌酸酐值逐步上升。
6. 人體出現發燒、多汗、飲水量減少,導致失水過多,血液濃度增加、腎臟血流量減少,也會造成肌酸酐值升高。
相關文章:腎病|夜尿頻密、皮膚變黑恐患腎病 出現這些症狀或離洗腎不遠!👇👇👇
如何治療或預防肌酸酐過高?
治療肌酸酐偏高可以透過服用降肌酸酐的藥物,但這僅能做暫時性的治療,長期還是必須靠改變飲食習慣來控制肌酸酐值。對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來說,在還沒有洗腎或換腎治療以前,營養治療可以說是唯一能消減尿毒素的手段。
在飲食控制方面,早期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只需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以及磷,就可改善症狀;而末期的嚴重病人,除蛋白質和磷以外,飲食中的鈉、鉀和水分,也都需要限制,至於「必需胺基酸」的使用和鈣質的補充,都需要一併考慮。關於更詳細的治療與預防,可以詢問就診的醫療院所。
延伸閱讀:
超級柑橘類黃酮是什麼?一次解析柑橘類黃酮 4 大功效與 2 項優勢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