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湯水合集|連續1周下雨16款湯水去濕 健脾去腫解疲勞減濕重
天文台預測連續一星期都會下雨,濕度高,想為身體去掉濕氣,除了紅豆及薏米外,去濕湯水可助一臂之力。女生最怕的水腫問題,亦可能由「濕」所致,濕重的表癥有水腫,水腫令體液流動不暢順,又加重濕狀,形成惡性循環。再者,春天潮濕的天氣促使濕重,容易使人特別疲倦、無精神、犯「春困」,以下10款去濕湯水適合春天飲用。
註冊中醫師邱穎琳曾於受訪時表示,由於香港的春天多霧潮濕,冷暖不定,春天促使濕重出現,即體內的濕氣多。若人體的陽氣不通,更易受潮濕天氣的影響,加重身體的濕氣。在中醫角度上,當出現身體困重、浮腫、疲倦、昏昏欲睡、胸悶、腹脹及大便稀薄等,便屬受「春困」困擾。假如平日有濕重問題的人,不適的症狀更嚴重。濕重者可透過日常保健,改善濕重帶來的問題,例如飲用去濕湯水。
10款去濕素湯推介
老黃瓜茯苓扁豆衣湯︰健脾去濕,減春困疲勞不適。
姬松茸茶樹菇黑豆蓮藕湯︰健脾補腎,滲濕,消水腫。
佛手瓜蘋果花豆湯︰清熱去濕,適合一家大細。
花生眉豆木瓜雪耳湯︰春天保健湯水,去濕健脾,潤肺消滯。
蓮藕綠豆薏仁湯︰利水去濕,清熱消暑,去水腫。
蓮藕眉豆花豆湯︰強效去濕,抗疲勞抖擻精神。
鮮土茯苓五子毛桃湯
材料(2-4人分量):鮮土茯苓1斤、五子毛桃1扎、扁豆半兩、水10碗。
做法:將五子毛桃、扁豆洗淨,鮮土茯苓去皮切塊,洗淨。水滾後轉慢火煲1.5小時。
功效︰健脾去濕,行氣利濕,紓緩濕疹及皮膚過敏。
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利濕清熱,健脾益氣。
五指毛桃山藥湯
材料(2-4人分量):麥冬9克、山藥20克、五指毛桃30克、茯苓15克、薏仁20克、陳皮6克、可加瘦肉半斤。
做法:9碗水浸材料20分鐘,以大火煮滾,轉細火煲1至1.5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
功效︰健脾養胃,紓緩水腫,適合日常保健。
竹䉀茅根馬蹄湯︰利尿除濕,清胃肺濕熱。
6款去濕肉湯推介
消暑冬瓜蠔豉排骨湯︰去濕去水腫,滋陰養顏。
粉葛鯪魚湯︰健脾去濕,清熱,去骨火。
腐竹蘿蔔粟米瘦肉湯︰全家啱飲,潤肺去濕。
老黃瓜薏米豬𦟌湯︰去濕利水,抗疲勞。
淮山蘿蔔排骨湯︰健脾補腎,除濕困。
粉葛赤小豆白扁豆湯
中醫常說濕,其實也有「外濕」及「內濕」之分,兩者會相互影響,即中醫理論中的「同氣相求」,內濕重會較容易感受外濕,而外濕又可傷及脾臟,長期會損傷脾陽,導致脾臟消化吸收功能轉差,加劇濕氣積聚。不過,「外濕」及「內濕」有何分別?各自的成因及表現會是怎樣?
按圖多了解外濕及內濕的分別,你傾向是哪一種?
記者曾向註冊中醫師陳圳堅查詢,陳醫師解釋:「脾主運化,運化指消化,運送,轉化食物和水分,使它們變成身體內所需的營養。當脾虛弱,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身體會容易有水濕停留,好比身體內在的抽濕機壞了,於是影響脾功能進一步下降,形成惡性循環。脾虛致濕重,脾更虛;濕更重。」故此去濕亦要健脾,必須同步進行,治標兼治本。